世界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从20世纪至今,钢铁工业的大发展使钢铁的使用空前扩大,世界钢铁产量一直持续高增长。1901年全球的钢产量为3000万吨,而2009年全球的钢产量为12.325亿吨,2010年全球的钢产量为14.173亿吨,2011年全球的钢产量为14.900吨,美国、前苏联、欧共体、日本和中国的钢产量分别于1953年、1967年、1969年、1975年和1996年超过一亿吨。20世纪,全球钢产量累计达到327.02亿吨,就工业原材料的应用量和应用范围来讲,20世纪堪称“钢铁的世纪”。从发展历史来看,20世纪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1—1951年。20世纪初全球年产3104万吨,平均年增长速度为4%,到1951年,世界钢产量达到2亿吨。这一阶段,世界范围内以高炉、平炉、模钢和初轧技术为主体发展钢铁工业。钢铁的产量主要集中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中美国的钢产量约占到全球钢产量的45%。
第二阶段:1952—1974年。这一阶段,高炉逐渐大型化,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出现并开始淘汰平炉,进入转炉炼钢阶段;连铸工艺出现,传统模铸工艺逐渐被淘汰;炼钢生产技术这一阶段取得重大变革,世界钢产量以年均4.5%的速度增长,钢产量由
第三阶段:1975年以后。受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市场对钢铁的需求相对减少,全球钢产量徘徊在7.8亿吨左右,年增长仅为0.1%。在这一阶段现代化的炼钢技术、连铸连轧等新兴冶金工艺的出现,使世界钢铁工业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总产量虽然没有大的增加,但产品的质量却有了飞跃。先进的产钢国家,如日、美、韩等加速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优化钢铁工业结构。这一时期,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产量从1978年的3178万吨增长到一亿吨以上。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钢铁生产过剩,钢铁工业经济效益降低,国际钢铁市场竞争加剧。
第四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2000年至今),以2007年为“分水岭”,世界钢铁生产经历了快速上升和突然下降两个阶段。2000—2007年,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快速增长,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钢铁工业步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期。2008年下半年爆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钢产量又下滑,之后进入缓慢增长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