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首页|专题研究|服务热线:400-605-6886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2年2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六大领域。其中,在先进高分子材料中,《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特种橡胶、工程塑料及其他功能性高分子材料。

新材料涉及领域广泛,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其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为突出重点,《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六大领域:

①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具有独特的声、光、电、热、磁等性能的金属材料。

②高端金属结构材料。较传统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的金属材料。

③先进高分子材料。具有相对独特物理化学性能、适宜在特殊领域或特定环境下应用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新材料。

④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上新出现的具有耐磨、耐腐蚀、光电等特殊性能的材料。

⑤高性能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异型、异性材料(一种作为基体,其他作为增强体)复合而成的具有特殊功能和结构的新型材料。

⑥前沿新材料。当前以基础研究为主,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代表新材料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材料。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材料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材料换代步伐加快。新材料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趋势明显,材料的低碳、绿色、可再生循环等环境友好特性倍受关注。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具有完善的技术开发和风险投资机制,大型跨国公司以其技术研发、资金、人才和专利等优势,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材料产品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构成较大压力。

从国内看,“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产业提供支撑和保障,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我国原材料工业规模巨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能源、环境等约束日益强化,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

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

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发端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品种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约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

部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新材料品种不断增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产业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材料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业创新动力不强,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产学研用相互脱节,产业链条短,新材料推广应用困难,产业发展模式不完善;新材料产业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引导,研发投入少且分散,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

到2015年,建立起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国家建设急需、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材料和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新材料对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到2020年,建立起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新材料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主要品种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部分新材料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材料工业升级换代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实现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转变。

“十二五”新材料产业预期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 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
创新能力 研发投入明显增加,重点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建成一批新材料工程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
产业结构 打造10个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新材料销售收入超150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培育20个新材料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建成若干主业突出、产业配套齐全、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保障能力 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50%,实现碳纤维、钛合金、耐蚀钢、先进储能材料、半导体材料、膜材料、丁基橡胶、聚碳酸酯等关键品种产业化、规模化。
材料换代 推广30个重点新材料品种,实施若干示范推广应用工程。
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并举,走精细化、系列化路线,大力开发新产品、新牌号,改善产品质量,努力扩大规模,力争到2015年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70%。扩大丁基橡胶(IIR)、丁腈橡胶(NBR)、乙丙橡胶(EPR)、异戊橡胶(IR)、聚氨酯橡胶、氟橡胶及相关弹性体等生产规模,加快开发丙烯酸酯橡胶及弹性体、卤化丁基橡胶、氢化丁腈橡胶、耐寒氯丁橡胶和高端苯乙烯系弹性体、耐高低温硅橡胶、耐低温氟橡胶等品种,积极发展专用助剂,强化为汽车、高速铁路和高端装备制造配套的高性能密封、阻尼等专用材料开发。
围绕提高宽耐温、高抗冲、抗老化、高耐磨和易加工等性能,加强改性及加工应用技术研发,扩大国内生产,尽快增强高端品种供应能力。加快发展聚碳酸酯(PC)、聚甲醛(POM)、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醚(PP0)和聚苯硫醚(PPS)等产品,扩大应用范围,提高自给率。积极开发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新型聚酯、特种环氧树脂和长碳链聚酰胺、耐高温易加工聚酰亚胺等新产品或高端牌号。力争到2015年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
巩固有机硅单体生产优势,大力发展硅橡胶、硅树脂等有机硅聚合物产品。着力调整含氟聚合物产品结构,重点发展聚全氟乙丙烯(FEP)、聚偏氟乙烯(PVDF)及高性能聚四氟乙烯等高端含氟聚合物,积极开发含氟中间体及精细化学品。加快电解用离子交换膜、电池隔膜和光学聚酯膜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进程,鼓励液体、气体分离膜材料开发、生产及应用。大力发展环保型高性能涂料、长效防污涂料、防水材料、高性能润滑油脂和防火隔音泡沫材料等品种。
先进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和装备
核心技术 加强基础聚合物制备、集成创新和成套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分子结构设计、分子量控制及工艺参数控制等先进聚合技术。加快PA6高压前聚工艺技术、PBT直接酯化法生产技术、PC酯交换和PI技术产业化。突破φ4000mm甲基流化床、φ1200mm苯基沸腾床等有机硅单体合成技术。开发反应体系配方设计和后处理工艺,材料改性和加工成型技术以及配套助剂,可降解及回收材料技术等。
关键装备 开发大型在线检测控制聚合反应器、流化干燥床、脱气釜、汽提釜、直接脱挥装置、螺杆聚合反应器、先进混炼机、专用模具、高速挤出和大型注射成型设备、大型无水无氧聚合反应器等。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中先进高分子材料相关内容
特种橡胶 丁基橡胶/溴化丁基橡胶/卤化丁基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二元乙丙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溶聚丁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稀土异戊橡胶/稀土顺丁橡胶/异戊橡胶/聚硫橡胶/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聚脲弹性体/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详情]
工程塑料 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砜/聚醚醚酮[详情]
有机硅材料 烷氧基硅烷/液体硅橡胶/空间级硅橡胶/硅油/彩色喷墨打印涂料/氟硅粘结剂[详情]
高性能氟材料 高档聚四氟乙烯/可溶性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聚偏氟乙烯/可溶性氟树脂板、薄膜、管、制件/三氟乙酸、三氟甲基系列精细化学品/氟橡胶[详情]
功能性膜材料 烧碱用离子交换膜/光学聚酯膜/高性能聚烯烃薄膜介电材料/耐温动力电池隔膜/热溶胶(EVA)封装胶膜/单片型双极性膜/均质阴、阳离子交换膜/扩散渗透析阴、阳膜/光伏用PET膜/光学聚乙烯醇(PVA)薄膜/光学三醋酸纤维(TAC)膜/扩散膜/透明导电膜/电磁波屏蔽膜/窗膜/注射成型表面(IMD)装饰膜/热敏磁票/增亮膜/PVDF太阳能电池背板膜/化工防腐用FVDF织物背衬板/反渗透膜/纳滤膜/柔性有机聚合物薄膜[详情]
其他 己二胺/己二腈/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发泡酚醛树脂/高性能环氧树脂/弹性树脂/亲水涂料/易拉盖内涂料[详情]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突出解决一批应用领域广泛的共性关键材料品种,提高新材料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和示范应用,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相关工程及项目计划主要为高性能膜材料专项工程。

高性能膜材料专项工程目标为:到2015年,实现水处理用膜、动力电池隔膜、氯碱离子膜、光学聚酯膜等自主化,提高自给率,满足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的发展需求。

高性能膜材料专项工程主要内容为:积极开发反渗透、纳滤、超滤和微滤等各类膜材料和卷式膜、帘式膜、管式膜、平板膜等膜组件和膜组器,满足海水淡化与水处理需求。提高氯碱用全氟离子交换膜生产工艺水平,组织开发动力电池用高性能电池隔膜、关键装备和全氟离子交换膜及其配套含氟磺酸、含氟羧酸树脂,实现产业化。建成氯碱全氟离子交换膜 50万平方米/年、动力电池用全氟离子交换膜20万平方米/年、及其配套全氟磺酸树脂和全氟羧酸树脂,加快发展聚氟乙烯(PVF)太阳能电池用膜。

山东日科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年12月,是集科研、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下设山东日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日科塑胶有限公司、山东日科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山东日科橡塑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建有山东省塑料改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潍坊市企业技术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1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已获授权的11项),现已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体系认证。

公司的主导产品有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PVC加工助剂、PVC发泡调节剂、新型PVC抗冲改性剂ACM树脂、MBS抗冲改性剂、AMB抗冲改性剂、PMMA/ASA彩色共挤料以及ABS抗冲改性剂等系列产品,综合产能达到8万吨/年,是世界最大的丙烯酸酯类PVC改性剂制造供应商之一,也是国内塑料助剂行业首家上市企业。

公司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在深圳、沈阳、北京、上海、杭州、无锡、成都、广州等地均设立了办事处,并出口到美国、欧盟、韩国、以色列、土耳其、印度、乌克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列国内同行业第一位。

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集成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特色产业链的大型制造商,是中国丙烯酸(酯)行业联合会成员单位。

公司成立于2010年,前身为浙江卫星丙烯酸制造有限公司,拥有浙江友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浙江卫星化学品运输有限公司、嘉兴市九通物流有限公司等三家全资子公司,涉及丙烯酸及酯类单体、高分子乳液及树脂、颜料中间体和甲基丙烯酸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现公司已形成年产丙烯酸10万吨、丙烯酸酯15万吨、丙烯酸酯高分子乳液11万吨、甲基丙烯酸1.80万吨、有机颜料中间体1.03万吨的设计生产能力。公司丙烯酸及酯产能跻身全球前十大生产商行列,居国内第五位;高分子乳液、颜料中间体和甲基丙烯酸均居行业前列。

浙江信汇合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化工新材料企业,于2008年7月在浙江省嘉兴港区成立,注册资金5亿元人民币。浙江信汇一期投资9.8亿元、占地400亩,建设一套年产5万吨的丁基橡胶生产装置。二期、三期计划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1000亩,在长三角区域打造一个技术领先、以碳四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年产50万吨合成新材料的生产基地。

浙江信汇现有员工500余人,下设有安全环保部、质量管理部、生产技术部等职能部门和丁基车间、异丁烯车间、动力车间、运保车间、分析中心五个车间。

浙江信汇一期主要装置:8万吨/年聚合级异丁烯生产装置; 5万吨/年普通丁基橡胶生产装置;4万方化工产品储存能力。

浙江信汇一期主要产品:5万吨/年普通丁基橡胶;5万吨/年甲醇;2万吨/年调油型MTBE;2.5万吨/年聚合级异丁烯;8500吨/年化学级异丁烯(98.5%);4000吨/年低纯异丁烯等。

浙江信汇二期于2011年7月1日破土动工,正式启动了7万吨卤化丁基橡胶装置建设,计划于2012年6月产出第一批卤化丁基橡胶成品。

上海三爱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爱富公司)地处上海市西南郊的华谊(集团)公司吴泾化工区,是国内规模较大、品种最全、历史悠久的集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有机氟化工企业。

三爱富公司前身是1960年4月16日成立的上海市合成橡胶研究所,成立伊始,即以有机氟高分子 新材料的研发和批量生产为其主要业务领域;1980年5月更名为上海市有机氟材料研究所;1992年8月由上海市有机氟材料研究所相关资产改制成立为股份制上市公司,是专业从事氟聚合物、氟精细化学品、氟制冷剂等各类含氟化学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氟化工最大的研究开发基地,是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有机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目前,三爱富公司由上海吴泾、江苏常熟、内蒙等生产基地、两家中外合资企业、一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实业公司组成;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具有丰富的有机氟化工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0%以上。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航空、医药、民用等各个领域。公司生产的聚全氟乙丙烯、氟橡胶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聚偏氟乙烯品种、产量均占国内首位,聚四氟乙烯的品种和销量居国内同行前列。公司在常熟基地建成的氟氯烷烃(CFCs)替代品生产装置在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是国内最大的替代品生产基地。同时,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项目之一。

沈阳化大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创建于2008年11月,是由高校学术带头人陈尔凡教授携其科技成果领办的民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主要从事先进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研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公司注册于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坐落在铁西区沈辽东路47-2号宏发国际名城30-31。

2010年6月,投资注册了铁岭尔凡橡塑研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公司经营范围: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与制品、精细化工产品和相关技术与设备的研发、设计、转化、生产、服务、咨询、销售;经营进出口业务(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业务除外)。

主导产品是先进橡塑高分子及复合材料和制品,产品性能处于国际同类产品的领先或先进水平。绝大多数技术和产品为自主创新,市场竞争力强,并有重大工业化及共性技术背景。

先进高分子材料由于应用广阔,不仅仅包括特种橡胶、工程塑料,更可用于高分子人体器官领域,具有产业革命的意义。
高分子材料行业投资回报率高,市场规模扩大和潜在市场领域广阔,并且受到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
未来中国将以新兴产业作为中国经济支柱,高分子行业将迎来无限的机遇。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公司年产2万吨聚苯硫醚生产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XX公司;

建设期限:18个月;

建设内容:项目拟建设年产2万吨聚苯硫醚生产线,配套相应的水、电、气及辅助设施。土建工程主要包括生产车间、办公楼、化验室、仓库、公寓、餐厅以及锅炉房和其他配套设施等。

二、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为11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为887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21300万元。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1100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77000万元,银行贷款33000万元。

三、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正常年份销售收入为160000万元,年增值税13322.9万元,年销售税金及附加1732.0万元,项目正常年份利润总额为57177.7万元,按利润总额的25%计缴企业所得税,年上缴所得税额为14294.4万元,税后利润为42883.3万元。

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9.70%,税后财务净现值(贴现率为10%)130611.9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为3.43年(含建设期18个月)。由此可见,项目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锂电池隔膜生产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XX公司;

建设期限:18个月;

建设内容:项目拟建设年产600万平方米锂电池隔膜。项目新上两条生产线,包括搅拌、混练、冷却、2轴延伸、抽出、干燥、热处理、卷取分切。

其中需建生产厂房1栋、成品仓库1栋、原材料仓库1栋、办公生活服务1栋。配套相应的水、电、气及辅助设施。

二、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为4215万元,其中生产设备2230万元。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4215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资金。

三、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正常年份销售收入为6000万元,项目正常年份利税总额为2364万元,年缴增值税697万元,按利润总额的25%计缴企业所得税,年上缴所得税额为416.8万元,税后利润为1250.2万元。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公司年产4万吨聚碳酸酯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XX公司;

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15个月。

二、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为7500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46000万元。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750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50000万元,银行贷款25000万元。

三、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正常年份销售收入为96000万元,年总成本费用67800万元,年利税总额28200万元,投资利税率29.4%。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05083300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