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首页 | 专题研究  | 服务热线:400-605-6886

我国经济现状:经济增速放缓,最近两年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不及从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压力重,民营企业生存困难,民间资金存在很大问题,内需不足,出口成本上升,企业经营下行压力加大。

2012年5月,温家宝主持并召开河北、辽宁、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就现行问题寻求解决之路。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对农业、工业、房地产、进出口、消费等应该如何处理?如何去解决?经济运行应该靠什么来拉动,是投资、内需,还是贸易?亦或者三者兼而有之?面临政府对房地产政策政或将放松?政府2万亿元资金对经济发展又有何影响?201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会怎样运行?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基本的论述与探讨。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下行通道,GDP增速由2010年的11.9%下滑到(目前)2012的8.10%。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消耗和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的综合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储蓄率下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理所当然的。并且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没有完结,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会带来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会大于以往,中国“十二五”期间不会出现中长期增长潜力的拐点。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17日发布2012年中国经济预测报告,预计2012年中国GDP增速为8.5%左右,增速较2011年回落约0.7个百分点。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全年经济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趋势,增长区间在8.0%~9.0%,各季度GDP增长率的最大差值在1个百分点左右。

2012年GDP增速较2011年回落主要由于从紧的货币措施抑制了内需增长,

使消费和投资增速下滑,降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此外,中国对房地产的严厉调控措施和经济结构调整短期内对经济增速都将造成影响,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都将让中国外需增速和外贸顺差呈现下降趋势。

在其他国家自顾不暇之际,中国要走的道路似乎明朗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才是中国当下的必由之路。

预计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内需的推动,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分别为4.5、4.3和-0.3个百分点。其中,投资仍是主要拉动力量。首先,2012年上半年中国CPI和PPI将继续下行,货币政策将出现松动,货币政策的明显松动和财政政策较2011年更为积极,将对经济增速止降回升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上半年房价调控政策将出现明显成效,住宅销售将出现量价齐跌现象,但预计第三季度住宅销售有可能出现价跌量升现象,对经济发展起到拉动作用。

在出口方面,预计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将过去,中国出口增速开始逐步回升。

有很多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与房价密切相关,并且传言想使中国经济的发展恢复以往的高速发展就有必要宽松对房地产的调控。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中国经济的组成不仅仅有房地产,这样的观点有些片面。并且,中国政府是以人为本的,以民为本,是非常注重民生问题的,不可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老百姓的利益。因此,发表这样言论的人只是希望房地产政策有所宽松的一些期望罢了。当然,房地产政策宽松也不是一丝希望都没有,只是需要权衡民生和房地产行业之间的平衡。

中科院著名运筹学家陈锡康说:“要把稳增长作为2012年经济工作的中心,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行其他各项的调整。”他同时建议,更多的以税收等市场经济手段促使房价合理和适度回归。

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中国经济稳步增长,这样的数据与其他宏观经济数据不符,与市场现实不符,令人生疑。且处于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独善其身的说法难免有些牵强。从1月到4月,贸易、工业增加值、用电量、财政收入、贷款等一系列数据远低于预期。

5月24日,汇丰公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预览指数为48.7,已经连续第7个月位于警戒线以下,数据显示沿海中小制造企业正处于非同寻常的

困境。更痛苦的是,中小制造企业的困境还将延续,从中国第一大出口地欧盟的形势来看,中国的出口环境不可能有根本性好转,而美国则通过贸易制裁等方式变相增加中国产品的成本。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速虽然保持在年初预期目标区间内,但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进一步凸显。国内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保持合理社会融资规模

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负。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着力扩大内需,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抓紧落实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

“稳增长”位置更重要

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积极采取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鼓励民资参建铁路电信

“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

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兴业。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解读:

宏观政策-预调微调加大力度与频度

【解读】“宏观调控的大方向没有改变,但针对近期经济增速持续明显回落的问题,将加大预调微调的力度与频度,积极扩大内需,稳住经济增速。”

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4月份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增速继续放缓。

近期,美国和欧盟经济都出现了新问题,中国出口还会持续回落,这会对整个宏观经济尤其是人们的预期带来较大影响。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仍在延续。从目前的增速看,仍然在年初7.5%的预期目标区间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考虑到经济运行的巨大惯性,以及严峻的世界经济环境,尽早为中国经济“筑底”非常必要。因此,现在的侧重点要放在“稳”上面。

货币政策-流动性偏紧支撑力度不够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指出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的同时,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解读】货币政策现在非常关键,增速的回升、需求的稳定,与货币政策力度的把握有密切关系。去年以来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持续收紧的滞后效应还在显现,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解决这种紧缩效应继续释放的问题。

4月份的金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2.8%,比上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818亿元,同比少增612亿元。

目前市场流动性偏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不够,形势不容乐观。在物价已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要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预计下半年,会陆续出台宽松的货币政策。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广西钦州,福建泉州、莆田、福州等地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时指出,要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实行灵活审慎的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温家宝在调研时说,当前内需不足,出口成本上升,企业经营下行压力加大,我们必须认真面对:一是保持金融合理的流动性和融资规模。二是稳定出口政策。三是企业要努力开拓市场,千方百计降低经营成本。四是积极扩大进口,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就是前述的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则我国发展迅速。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则我国经济运行前景堪忧。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温家宝还说,我们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是坚定的。央行和银监会已经采取措施,清理和制止乱收费。我们还在研究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给中小企业更多支持。国家在温州进行金融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

去年,江浙一带很多小型企业都出现了经营困难的局面。民间高息贷款,老板携款私逃等事件也屡见不鲜。这说明我国对待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政策、经营政策等都有待改善和提高。民营资本是支撑我国经济运营的重要力量,因此,今年对民营企业的政策一定会有所改善。预计下半年,会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鼓励支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温家宝在主持召开四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时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全面分析,妥善应对,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结构和管好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基础,调整结构是关键,物价稳定是保障。他提出“五要”: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是政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础。二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要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重点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培育自主品牌、扩大服务产品出口。四要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五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可持续。

中国需要一个持续稳定的发展速度。20年前或者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尚不成熟,比较完善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导致经济增长周期表现为大起大落。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过高或过低的经济发展速度均在不同程度上不利于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导致资源被过度使用、浪费或资源闲置、利用不足。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必须确定一个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幅度,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利于经济较快发展。从保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出发,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建设成为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的目标,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保持8%~10%的经济增长率。

从需求方面看,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仍然处在快速增长的时期,每年新增的城市人口,加上已经进入城市的农村转移人口逐步转化为城市居民,将创造出巨大的城市住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同时,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要素和产业发展的互补性,扩展了经济发展的空间。新的区域增长极不断出现,可以有效带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提供更大的市场规模和回旋余地。最值得我们乐观的,是国内消费市场的潜力巨大。我国仍处于消费升级的关键阶段,居民消费结构正从吃穿等生存性消费向住、行、教育等发展型消费升级。据盛来运介绍,消费结构升级2000年以来开始加快,2005年升级速度更快,但总体看,消费升级仍有很大的空间,并且会持续较长时间。“我们的恩格尔系数还是比较高,农村还是在40%以上,而发达国家是10%左右。另外,住房、汽车消费仍有很大的空间。尽管受宏观政策影响消费有波动,但只要收入分配解决好,增长趋势不可逆转,消费对经济增长会形成强劲的拉动作用。”

从供给方面看,长期紧缺的资金已经变为比较宽裕,劳动力总量巨大的优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虽然随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放缓,由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带来的“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但人力资本提升空间较大,政府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加之家庭规模缩小和收入增长,使人均人力资本投入明显提高,将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我国已经在困难和挑战中度过了“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保持信心。

同时,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无论是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还是解决巨大的就业问题,都需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速度太高了不行,速度太低了也不行。我们既要提高对速度放缓的耐受力,理性看待速度回落,也要提高宏观调控的灵活性,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预调微调,促进经济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避免大起大落。当前,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外部需求可能会更加紧缩,一些因素也制约国内需求的增长,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这些都加大了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压力。中央已经提出加强预调微调,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采取了一些必要的调控措施,这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2012年的中国经济仍然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走过开局之年,我们更需坚定信心,沉着应战,抓紧历史机遇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在转变发展方式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综上所述,必须理性看待制约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因素,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并不等于中国经济发展不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发展没有道理。实现中国在21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中国经济稳中求进,需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同时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必须依靠科技与教育的支撑。诚如邓小平南方谈话所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

就目前的环境而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十分有限的。长远来看我们必须将投资、消费、出口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尽量的发挥各个方面的作用。才能渡过难关。政府投资在短期内具有迅速拉动经济的作用,但是其长期意义并不明显。从去年年底开始,对于重点项目的债务展期已经开始,而现在政策明确要启动一批重点项目。

对于房地产行业,现在并不可以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全面放松房地产调控是与魔鬼交易,将泡沫崩溃的日期后延。目前,中国通胀压力上升表现在房租上,近两年国内房租价格两位数上升,经济下行而资源产品价格上升,煤气水电全部面临上升压力,是通胀的典型现象。实体经济下行而通胀上升,实体紧缩生活成本上升,有可能是滞胀的另类反映。

那么我国现在该何去何从呢?首先,每年都有成长才会真正的成长。其次,复合增长起来其速度并不慢;再次,复杂的国际环境是目前非常棘手的问题,中国只有在当前的环境中保护好自己,稳中有升才能进一步的带来发展。进而扩大内需,促进城市化。因此,国务院日前明确了“稳增长”的工作重点,并且再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措施,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7个领域被列为2012年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需要重点落实的工作任务。

经济工作每年都有一个主线,2011年关注价格,2009年关注增长。2012年关注的重点在哪里?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增长”,为什么把“增长”放在最前面?为什么又用“稳”字定调?其中也许有两层涵义:如果增长下行过快,许多潜在的风险可能成为现实;而“稳”的基调则借鉴了2009年的调控经验,政策刺激不能过度。

由于2012年中国经济的趋势性下行,外部经济不确定性激增,地方债务、民营经济、民间借贷压力持续,局部风险暴露的可能性在上升。同时,反映在金融层面的压力还有,诸如人民币估值的下行,资本的外流,周期股、银行股估值的下行,债券市场可能的倒债风险等。这都是中国经济运行中潜在的风险。

多重经济下行风险的叠加,经济波动的频率可能更高、振幅可能更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宏观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经济周期明显短期化,这也就要求我们的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前瞻性、灵活性,操作更加注重“预调、微调”,节奏和力度的变化更加频繁。

此外,环境资源成本的压力、经济转型的压力等现实约束一方面促使中国经济改变前期单纯要素投入的模式,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国经济从政策刺激转向追求自主的内生性增长。

在经济学家巴曙松看来,2012年GDP和CPI组合将回归历史常态,由“10+2”进入“8+4”时代,即中国经济增长未来将逐步进入GDP维持在8%左右,CPI保持在4%左右的时期。2012年可以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成长期转换到中速成长期。

当然,中国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极低,这是因为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国经济有趋势性成长,而西方成熟经济只有周期性成长。也就是说,只要中国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长,冷静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市场担忧的潜在风险就不会变成现实的威胁。

对农

据全国7万多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2年全国春播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粮食作物保持增长态势,早稻播种面积将达到58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万公顷,春播玉米面积将继续增加,棉花播种面积减少4%左右。目前,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占86.9%。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227万吨,同比增长3.9%,其中猪肉产量1511万吨,增长4.0%。生猪存栏45557万头,同比增长3.9%;生猪出栏19989万头,同比增长3.6%。

对于农业,我国政府的态度是继续维持住现状,期望下半年会更好。也就是说,政府在农业方面,如果不出现意外情况的话,不会追加投资。农业下半年会趋于稳定的发展,波动不会很大。

对工

到目前为止,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60亿元,同比下降5.2%。在41个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持平,14个行业下降,1个行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2个行业亏损同比增加。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4.75%,比上年全年微升0.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02%。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全球的工业发展都不太好。我国也不例外,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然而,工业对经济的拉动效用十分的明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下行阶段,因此,下半年会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但是也会考虑工业企业本身的质量。做到有投资,有盈利,这也与政府的2万亿元投资相对应。

对房

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2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7%),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4.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9.0%,分别回落11.2和18.4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399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3%,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15.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3.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5.2%,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为增长12.9%和19.6%。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23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6%,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为增长4.9%和14.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5.5%,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别为增长3.9%和14.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672亿元,同比下降14.6%。

就目前来看,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不会放松。房产竣工面积以及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同比去年都有较大的下滑,说明政策起到了其该有的作用。鉴于目前房地产泡沫依旧很大和民生问题,下半年房地产行业的走势依旧不会很乐观。

对进出口

一季度进出口总额8593.7亿美元,同比增长7.3%;出口4300.2亿美元,增长7.6%;进口4293.5亿美元,增长6.9%。进出口相抵,顺差6.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4526.7亿美元,增长8.1%;加工贸易进出口3047.3亿美元,增长4.4%。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2005亿美元,增长7.9%;加工贸易出口1960.7亿美元,增长6.3%。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2521.7亿美元,增长8.2%;加工贸易进口1086.6亿美元,增长1.2%。

国际环境恶劣,目前进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微乎其微。当前,我国政府更加重视的是投资和扩大内需。因此,下半年在进出口方面政府不会投入太多。进出口的发展在下半年处于弱势。

对消费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2921亿元,同比增长15.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2688亿元,同比增长1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631亿元,增长14.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5427亿元,同比增长13.3%;商品零售43892亿元,增长15.0%。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21177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汽车类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长25.4%,加快0.9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0.6%,回落19.9个百分点。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5.2%,环比增长1.18%。

拉动内需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扩大内需对于我国来说可以促进消费,减少受制于人的可能以及提升本国竞争力等等。下班年,政府依旧会在扩大内需上大做文章。保守估计,2012年全年内需会同比增加2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期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经济形势,部署近期工作。

鉴于今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我国经济仍然处在下行状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总要求,并相应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有利于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有助于消除人们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速保持在年初预期目标区间内,但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艰巨性进一步凸显。国内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同时要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未雨绸缪,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积极采取扩大需求的政策措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会议要求,要继续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负。要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着力扩大内需,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抓紧落实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加快普及光纤入户,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支持力度。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认真梳理在建续建项目,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兴业。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实现农业再获丰收,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稳增长”到底“稳”什么

5月18日至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武汉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冀、辽、苏、鄂、粤、陕六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温家宝指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5月20日新华网)

从国际看,发达经济体处于低增长态势,影响我国对外出口;而国内经济增速连续5个季度放缓,再加上企业用电量、铁路货运周转量增速持续回落,财政收入增幅下降,所以要以稳增长来防止经济下滑。 如果经济不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增长,或出现不好的苗头,显然,不仅会影响到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公共福利,而且还会影响到公民就业、收入等。尽管今年有意放缓经济增速以调结构,但主动放缓经济增速与各种复杂因素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完全是两回事。因此,应理性看待“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事实上,“稳增长”本来就是今年的首要经济任务。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今年的政策顺序:“稳增长、防通胀、调结构”。现在,无论是各项数据显示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还是民间声音认为今年经济形势严峻程度超过了金融危机的2008年,都说明要高度重视稳增长。

显然,今年的稳增长与往年有所不同,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调整经济结构,还要控制通胀预期,调控的艺术很难把握,实现预期目标有不少挑战。而要想拿捏好调控分寸,处理好经济增速、结构调整、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关键是要清楚经济调控的“核”是什么,抓手是什么。

早就有学者断言,经济增速一旦明显放缓,楼市调控必然放松。这种判断在一些地方已应验,如以各种手段变相放松楼市调控,奖励购房人、补助公务员购房、提高公积金支持力度、放松土地政策等。但是,稳增长不能指望房地产。

在过去的经济增长放缓期间,不少地方为拉动经济增长采取了各种极端的救市措施,如乱上投资项目、取消最低工资标准、对某些污染项目放行等。然而经济一旦恢复正常,各种问题就会不断暴露出来。那么,今年的“稳增长”最该“稳”什么呢?

显然,“稳民心”才是“稳增长”的核心和抓手。解决好了“稳民心”,稳增长、防通胀、调结构等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尽管经济增长放缓有外因,但在我们无法左右外部形势的情况下,必须要从自身入手。如果能实现“稳民心”,就能实现扩内需,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所谓“稳民心”,实质就是改善民生让民心稳定,不忧虑、不躁动,即让民众放心消费、愿意消费。但前提是,要提供健康的消费环境,要以健全的社会保障消除后顾之忧,要增加民众收入让大家有钱去消费。很多国家和国际商业巨头都看中了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我们显然更要意识到国内消费市场潜力无限。

做到“稳民心”,自然也能防通胀。若民心不稳,资金流动失序,就会助推通胀。民心稳定了,敢于消费了,就不用释放过多流动性了。我们的经济增长长期主要依靠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来拉动,这显然是难以持续的,必须让消费拉动经济。从这个角度而言,“稳民心”还有利于调结构,不再依赖出口和投资。

稳定楼市调控政策

为稳定市场预期、巩固调控成果,中央多次表示坚决执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房地产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要稳定市场预期,可以“微调”调控政策,抑制投资投机需求的同时,着力支持自住购房需求的释放。

此轮调控自2010年4月开始,由于房地产调控持续高压态势,多地楼市交易量下滑,土地交易低迷,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急剧下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厦门、扬州、重庆等多个地方政府释放松绑楼市限购的冲动,接连发出微调信号。

最近几个月,受供应量增加、开发商降价促销、市场回暖预期增强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交易量呈现回暖态势。5月份,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住房交易量比上月增加3~5成,部分地区楼市成交量已经恢复至调控前水平。在交易量回暖带动下,部分地区楼盘出现价格上涨。

与此同时,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央各部门近期频繁出台措施稳定经济增长。相当部分购房者担忧,为刺激经济增长,房地产调控或会再次放松,重演此前调控—放松—房价暴涨的怪圈。

不过,中央执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态度仍然十分坚决。今年4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成果,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要“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6月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次强调,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住房限购等措施,巩固调控成果。同时表示,要在中央统一政策框架内,执行好对居民家庭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的信贷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

下半年,如何在兼顾“控房价”的同时完成“稳增长”的任务,将考量各地政府的智慧。要稳定市场预期,健全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在目前行政性调控政策之外,要适度增加财税、利率等市场化调控手段,促进房地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政策解读: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增速均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下滑。特别是,增速整体较平稳的消费,前4个月的实际增速也大幅下滑,仅为10.9%。很明显,年初时被寄予厚望的消费未能挑起稳增长的大梁,这也让投资被重新审视起来。

从长期角度看,要想实现消费的高增长,必须有经济和收入的高增长;要想有收入的高增长,就必须有劳动生产率的高增长;而要想有劳动生产率的高增长,就必须以技术进步和相对较多的资源投入为基础。简言之,“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的内涵是,在消费高增长的同时,投资也需要稳定增长。

也正是这样,近期政策导向中“稳投资”的重要性再次被提及。“稳投资”政策也成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认真梳理在建续建项目,切实解决存在问题,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

更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谈到投资必提“铁公基”不同的是,当前鼓励投资领域更着重与民生、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内容。

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回落,引发了各界对宏观政策走向的高度关注。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这透露出宏观调控哪些新动向?

宏观调控的大方向没有改变,但针对近期经济增速持续明显回落的问题,将加大预调微调的力度与频度,积极扩大内需,稳住经济增速。

如今的中国经济不追求高速度,但仍然需要比较稳定的增速,以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壮大国力。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4月份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增速继续放缓,月度经济的核心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回落到9.3%,比上月又回落了2.6个百分点。

美国和欧盟经济都出现了新问题,中国出口还会持续回落,这会对整个宏观经济尤其是人们的预期带来较大影响。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仍在延续。从目前的增速看,仍然在年初7.5%的预期目标区间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考虑到经济运行的巨大惯性,以及严峻的世界经济环境,尽早为中国经济“筑底”非常必要。

在各界最为关注的货币政策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在指出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的同时,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

货币政策现在很关键,增速的回升、需求的稳定,与货币政策力度的把握有密切关系。去年以来,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持续收紧的滞后效应还在显现,要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解决这种紧缩效应继续释放的问题。

今年4月份的金融数据低于市场预期,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2.8%,比上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818亿元,同比少增612亿元。

目前市场流动性偏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不够,形势不容乐观。在物价已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要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12日已经宣布,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年内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透露出当前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的新动向。

在扩大内需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一方面提出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抓紧落实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另一方面又部署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

扩大内需、稳定增长,长远看要靠消费,眼前看离不开稳住投资。扩大消费是中国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长远之举,既要靠政策刺激,更要靠深化改革;在当前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的情况下,对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特别是改善民生、扶持西部和农村发展的重大投资项目,加大实施力度,使一度过快下滑的政府投资恢复到常态,同时还要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近期,铁道部、卫生部出台了鼓励民间投资的细则。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方面负责人透露,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开展工作,近期还将陆续制定出台一批实施细则。

虽然世界经济不景气,但出口解决了大量的就业,仍然是中国经济比较优势的体现,不能轻言放弃。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我国出口仍旧会委以重任。

国家强调保持出口政策的稳定性,有利于引导出口企业增强信心,积极开拓市场,出口仍然可以有所作为。国际金融危机刚爆发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支持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后来部分政策退出了,继续这些政策将帮助企业增强信心、稳住经营。

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加速

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4786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9%,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5191亿元,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86亿元,同比增长35.8%;第二产业投资21270亿元,增长24.6%;第三产业投资25710亿元,增长17.6%。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20665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采矿业投资1302亿元,增长20.8%;制造业投资17244亿元,增长2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119亿元,增长18.4%。一季度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6719亿元,同比下降2.1%。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8.9%,中部地区增长27.1%,西部地区增长26.9%。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一

季度到位资金70971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4.9%,国内贷款增长5.0%。

目前,稳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的关键词。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由于受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出口增速放缓不可避免,投资和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出现下滑,铁路投资俨然成为投资领域的“风向标”。数据显示,在经历2011年资金链紧张的局面后,铁路行业投资趋于稳定。今年前4个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22.82亿元、176.5亿元、297.07亿元和299.58亿元,呈现逐月回升的势头。

工信部近日将发布通信业“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5年内信息基础设施投资总额为2万亿元,包括宽带建设、三网融合和IPv6升级将会获得实质性的投资机会,庞大投资将对中兴通讯等众多通信制造和服务企业造成利好。其中2011及2012年三大运营商投资共约为5500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近3000亿元),意味着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如果要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投资目标,平均每年的投资额度约为5000亿元,为2012年投资额的1.6倍,将极大地利好整体行业发展。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已确定的铁路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这将进一步推动铁路投资。铁道部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去年底,铁道部获得的银行意向授信规模超过2万亿元。政策推动将有助于通过金融手段化解铁路建设资金困局。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要求切实解决存在问题,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去年底,国内在建铁路多数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今年初,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一度陷入谷底,加剧了市场悲观预期。不过,随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信号不断闪现,目前铁路建设的复工率已达80%。

解读:

2008年,伴随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开始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面对危机四伏的现状,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这一切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

如何评价4万亿元?支持方往往认为这一政策抵御了金融危机、保证了经济增长、创造了就业机会。而反对者则认为,这一政策使得中国经济饱受通胀之苦,导致了大量“国进民退”行为,大量挤出民间资本,同时,掀起了地方政府的投资高潮,使地方政府的债务走向恶化。

在上一轮4万亿元投资中,有三点败笔值得我们思考:第一,大量获批项目并未产生与之相符的经济效益,如在二、三线城市建立的民航机场,在建立前缺乏对航空业运营的复杂性和经营的风险性评估,去年我国的180个机场中,就有119个亏损,合计亏损近20亿元。第二,造成了货币的大量增加,继而导致了通货膨胀。第三,由于上一轮4万亿元投资绝大部分是政府推动的投资项目,包括相当大比例的基建项目和工业投资项目,近90%的项目被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民营企业很难参与,而民营企业恰恰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当前的一系列刺激政策表明,其本质上俨然是上一次政策的翻版,如果不纠正之前的错误,鼓励民间资本在政策所支持的领域的发展,那么这次的投资业未必能够成功。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调是稳,也就是说先要保持住现在的发展势头,然后寻求突破。预计下半年,政府对投资的控制要从严,虽然有资金,目的是拉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对项目的审核上要从严,对于那些“破”项目,可能造成损失的项目估计是不会考虑的。下半年,如果企业发展想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那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实力,有技术,有管理。

中新网5月13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共同出席第四届中日韩工商峰会并致辞。温家宝说,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发展目标。

温家宝表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但国际金融危机没有结束。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对中日韩的影响日益凸显,三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定信心,通过深化合作,加强经济融合,不断提升竞争力。

温家宝指出,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是着眼未来的战略举措,是三国工商界的期盼,三国决定年内启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早日完成谈判并建成自贸区,将有利于发挥三国比较优势,共同开拓市场,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激发东北亚经济发展活力。正式签署中日韩投资协定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欢迎日韩扩大对中国投资,也希望日韩两国成为中国主要投资目的地。中方倡议利用中国山东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并积极考虑在日韩选择合作的区域,建立三国产业合作基地。

温家宝最后说,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中日韩合作已经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抓住发展机遇,携手应对挑战,朝着共同繁荣进步的目标,不断前进,创造新的辉煌。

政策解读: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虽然不及过去,但是就中国目前各个方面的条件来看,我国还是有能力稳重求进的。下半年,我国将会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经济的发展。当然,我国的发展史全面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我国还会继续重视投资、消费、出口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然而,下半年,我国经济发展会有所侧重。短期增长要靠投资拉动,中长期成长需要靠消费拉动。

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