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首页|专题研究|服务热线:400-605-688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业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农业基础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农业劳动者素质,为现代农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经济,无论在速度上、规模上,还是在效益上,与世界现代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还十分艰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鉴于农业发展及其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关注的焦点,同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华经纵横回顾中国农业发展历程,瞻望中国农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我们希望此份专题能够帮助您预见到未来,如果您农业相关联的行业,我们希望此份研究能帮助您找到所从事的事业的机遇。

希望本刊专题对您有所助益。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7年)
标志事件

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已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详情

人民公社的建立与发展时期(1958-1965年)

标志事件

1958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毛泽东同志主持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确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时期。 ...详情

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标志事件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些年来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目前就整体来说还十分...详情

中国农业十年发展成就
取消农业税,农民减负上亿

国家从2000年开始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6年在全国取消农业税,延续了2600年的向农民征税的制度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

增加农业补贴,中央财政支出增十倍

2002年中央财政启动了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到2011年补贴品种已达10个。2004年中央财政首次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直接补贴种粮农民,农机购置补贴同年开始,补贴资金规模逐年大幅增加。2006年开始,又出台了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中国粮食连续8年增产

2011年中国的粮食再获丰收,总产跨上1.1万亿斤的新台阶,达到11424亿斤。连续第五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是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8年增产,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详情

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速首超城镇

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速自1998年以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加4400多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速达到7.9%。比2010年名义增长1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详情

中央财政水利投资首破千亿元

2011年水利建设投资落实资金3452亿元,其中中央水利投资114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地方水利投资规模达到2311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各地均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农业科技取得巨大进步,部分领域位居世界前列

近十年来,我国农业与农村科技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发展已由粗放生产到不断提高集约化水平,特别是农业机械化快速推进,2008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45%,比1978年提高了24.8个百分点。2011年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28%...详情

农业新视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国农业发展水平逐渐向发达国家靠近。近几年政府对“三农”问题更是倍加关注,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指导农村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大力支持中国农业发展。

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内需的一大源泉,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这是巨大的历史性变化。但是我国城镇化依然明显滞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有关方面统计,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达到80%,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也在60%以上。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不仅可以扩大投资,而且能够促进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为4455元,城镇居民为15900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3.6倍。一个农民转化为市民,消费需求将会增加1万多元。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吸纳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进而带动1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而相应增加的投资需求会更多。

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作用
开展标准园建设,促进规模化生产

政府着力推进园艺产品生产育苗、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绿色产品生产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逐步建立可追溯体系,进一步提升园艺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水平。在全国选择若干个典型的设施蔬菜、露地蔬菜生产基地县,通过强化技术服务,促进其实现统一供苗、统一栽培、统一施肥施药、统一采收与销售,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农业服务水平

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信息管理与服务,加快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平台,畅通农产品供求信息与农业科技服务渠道,有效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使政府和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农业生产情况和农产品供求等动态,使农民能及时得到农技指导。开展基于3G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试点,继续扩大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的范围。在东南沿海地区选择一批基础较好县的乡镇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工程试点,建立相应的服务平台,引导所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热点投资领域
城镇化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目前国内经济步入调结构时期,经济增速减缓,国家对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连续三年进行打压,国内中东部沿海地区基建项目大量减少。国际上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对于我国依靠出口的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解决当前经济面临的困境,中国政府不断增加扩大内需的政策,逐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国内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农村城镇化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是非常有效的扩大内需的方式,也符合目前政府对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规划。根据前述数据显示,农村城镇化可增加3.6倍的消费量。新农村的基础建设领域所面临的市场更是非常广阔,国家出台了多个政策支持地方政府,鼓励企业进入该领域。

园艺作物标准园投资领域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园艺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园艺产业,对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2009年,农业部启动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围绕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目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强化行政推动,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指导服务,在优势产区建设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基地。目前共建设了蔬菜、水果、茶叶等作物标准园819个。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五化”路径来转变生产方式,全面提升园艺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增长。

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空间。随着标准园建设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拓展,农业科技成果、现代信息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农业信息服务投资领域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着9亿农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的入关,中国广大的农民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和国际竞争对手,中国虽是农业大国,但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和方法将很难应对国际大市场的竞争。所以农业信息化是经济发展和应对国际竞争的必要手段。

农业信息服务是电子商务的一个领域,国内这个领域目前还在初级阶段,虽然有不少地方建立了自己农产品信息平台,但是目前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还很不成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像山东寿光地区的农产品交易平台,依靠网络连接到世界的各个地区,让寿光走向了世界,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国内31个省区能做到像山东寿光信息平台那样有规模有效益的地区非常少。在国家不断推进建设新农村、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时段,农业信息服务投资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结语

中国政府连续几年增加“三农”投入,密切关注农民、农村发展问题。不断扩大农村补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负担。政府的工作重心逐渐从工业投资建设转向农业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农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农业信息化是中国农业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国了解中国农业,增加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重要手段。现代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愈加关注,发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带动地方统一采收销售,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将会极大地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农业信息化不只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农业,还要塑造出中国品牌,形成品牌竞争力。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中国农业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中国目前还未有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虽然国内有很多农业类大学每年培养数万高校毕业生,但是这些人才能走向农村,能为地方建设提供的帮助很少。企业进入农业投资领域一定要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农业市场的竞争力压力将逐渐和商业市场持平,农业商业复合型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本要素,是中国农业走向世界市场的关键。

企业应当抓住这个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机会,积极投身到中国现代农业、农村建设中,利用政策环境和企业优势建立自己的农业产业,将中国农业推向世界。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05083300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