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年广西养殖业形成五种循环经济模式调查分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12-26  浏览:


  近年来,广西养殖发展方式出现历史性变化,水产畜牧业创出五种循环经济的成功模式,在全区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种养结合模式。兴安县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置运行产业链,实现“甜玉米种植→玉米粒加工→玉米秆养牛→食用菌种植→甜玉米种植”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物尽其用,用尽其能。


  二是综合利用模式。横县种植甜玉米23万亩,建有10家甜玉米秆加工厂,年加工销售玉米秆10多万吨。在产区,既有效解决玉米剩余物的出路问题,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也增加了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门路;而在销区,很好地解决了规模奶牛场对优质青粗饲料的需要,一举多得,多重增效。目前,平果县正在筹备建设秸秆生物质饲料厂,而贵港市港南区一家生物饲料厂已于2010年1月建成投产,一条日产100吨青贮饲料生产线正常运行。


  三是变废为宝模式。东园家酒为解决酒厂酒糟出路,尝试饲养奶水牛,从而又伴生出养殖粪污处理问题、蒸酒锅炉能耗问题等。企业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和技术,配套建设下脚料储备场、奶水牛规模养殖场、大规模沼气池,改造锅炉,开发引进生物肥技术,形成“农产品加工下脚料→养殖奶水牛→建设沼气池→沼气产品综合利用”的大循环利用模式。公司将沼气用于发电、烧蒸酒锅炉,沼渣再用于种植业作高效有机肥,沼液用作农作物叶面肥和水产养殖的饵料,效果好效益高。


  四是节粮养猪模式。北流县中澳养猪场利用猪是杂食性动物这个特性,走出一条利用非粮饲料规模养猪的新路:“农副产品收集加工→微生物发酵→发酵床规模养猪→垫料还田”。2008年至今3年多时间,已饲养出栏商品猪两万多头。其主要特点:1。大量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实现低成本投入;2。利用微生物发酵处理,确保饲料品质;3。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大幅减少粪污排放,化解规模养猪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五是蔗尾梢养牛羊模式。江州区是崇左市乃至全区甘蔗种植大县区,年产甘蔗尾梢约90万吨,成为发展草食动物的重要资源。2004年起,该区积极推进蔗区山羊舍饲圈养,到2010年发展到年出栏商品肉羊3.74万只,户均收入2.55万元,相当于种植20亩甘蔗的收入。


相关预测

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