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中国通用航空空管雷达设备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12-08  浏览:


  导语


  航管使用的雷达分为两个系统,一类是用于探测空中物体的反射式主雷达,我们称为一次雷达;另一类称为二次雷达,二次雷达实际上不是单一的雷达,而是包括雷达信标及数据处理在内的一套系统,它的正式名称是空中管制雷达信标系统(ATCRBS)。


  一次雷达可以分成三类:


  机场监视雷达


  (ASR:Airport Surveillance Radar),它的作用距离为100海里,主要是塔台管制员或进近管制员使用。


  航路监视雷达


  (ARSR:Air Route SurveillanceRadar),设置在航管控制中心或相应的航路点上。它的探测范围在250海里以上,高度可达13000米。它的功率比机场监视雷达大,在航路上的各部雷达把整个航路覆盖,这样管制员就可以对航路飞行的飞机实施雷达间隔。


  机场地面探测设备


  (ASD)它的功率小,作用距离一般为1英里,主要用于特别繁忙机场的地面监控,它可以监控在机场地面上运动的飞机和各种车辆,塔台管制员用来控制地面车辆和起降飞机的地面运行,保证安全。它主要的作用是在能见度低的时候提供飞机和车辆的位置信息,由于它的价格较高,机场通常没有这种设备。


  20世纪70年代初计算机技术和雷达结合实现了航管雷达的全自动化。这种系统把一次雷达和二次雷达的数据都输人数据处理系统,高速运转的计算机接收三个方面来的数据,第一是一次雷达的雷达信息,第二是二次雷达来的信标信息,并把它转换成数字码,第三是由航管中心输入的飞行进程数据,即飞行计划的各种数据。这个系统跟踪一架飞机时,如果它的飞行计划已经报告给航管中心,这时计算机中已经存储了有关数据,在显示屏幕上就会把这架飞机的下一步预计的位置和高度显示出来,管制员就可以完全脱离进程单,直接在雷达屏幕上得到飞机的全部有关数据。这个系统极大改善了空中管制环境,提高了管制效率。


第一章 2010-2011年通用航空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通用航空业界定
  一、通用航空的界定
  通用航空市场指的是2010年8月中央军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中涉及的领域,与传统的民航市场有联系,但有区别
  二、通用航空飞行的分类
  三、通用航空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2010-2011年通用航空产业分析
  一、通用航空产业链
  二、通用航空运营
  三、通用航空制造
  四、机场基地运营


第二章 2010-2011年全球通用航空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全球通用航空运营分析
  一、全球通用航空运营情况分析
  二、2010年美国通用航空运营情况分析
  三、2011澳大利亚通用航空业现状分析
  第二节 2010-2011年全球通用航空业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2011年全球通用航空飞机市场规模
  二、2010年全球不同类别通用航空飞机规模
  三、2011年全球通用航空飞机制造总量
  四、2010年全球通用航空飞机类别结构分析
  五、2010年全球喷气式商务机企业产量
  六、2010年全球涡轮通用机生产情况
  七、2010年全球活塞式飞机生产情况


第三章 2010-2011年中国通用航空运营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通用航空运营企业及业务分析
  一、2010年中国通用航空企业数量
  二、中国通用航空主要企业现状分析
  三、中国通用航空业务类型情况分析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通用航空运营市场规模
  一、2011年民用航空运营情况分析
  二、2010年通用航空机场和飞机数量
  三、2010年通用航空市场规模分析
  四、2010年通用航空市场业务结构
  第三节 2010-2011年中国临空经济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通航产业在临空经济区发展概况
  二、临空经济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特征
  三、临空经济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措施
  第四节 中国通用航空法规体系分析
  一、大陆法律
  二、行政法规
  三、民航规章
  四、作业标准
  第五节 中国通用航空业政策及影响分析
  一、中国通用航空的政策分析
  (一)市场准入管理
  (二)营运资质管理
  (三)营运管理
  (四)空中管制
  (五)价格监管
  (六)航权监管
  (七)安全监管
  (八)税收政策
  (九)补贴政策
  (十)其他政策
  二、中国低空开放鼓励政策
  三、通用航空政策走向分析
  四、民用航空“十二五”规划通航内容


第四章 中国空管一次雷达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空管全一次雷达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链结构解析
  一、国内空管一次雷达产品行业发展概况
  二、空管一次雷达行业发展历程
  三、空管一次雷达企业竞争格局
  四、空管一次雷达产业链构成
  第二节 国内空管一次雷达利好产业政策
  一、产业政策概述
  二、产业政策分析
  第三节 国内空管一次雷达产品供求分析
  一、2009-2010年空管一次雷达产品产销对比
  二、空管一次雷达产品潜在的客户评价分析
  三、空管一次雷达产品客户购买意愿评价分析
  四、2011-2015年空管一次雷达产品市场供求预测
  第四节 通用航空空管雷达技术调查
  一、通用航空空管雷达技术发展历程
  二、通用航空空管雷达技术现状研究
  三、通用航空空管雷达及自动化系统应用要求解析


第五章 通用航空领域雷达设备竞争形态分析
  第一节 通用航空领域雷达设备竞争分析之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第二节 通用航空领域雷达设备竞争分析之贝恩市场集中度模型分析
  第三节通用航空领域雷达设备竞争分析之重点企业调查

企业名称主导产品生产供应能力市场地位评价
    
    
    
    
    
    


第六章 FMCW雷达在通用航空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
  第一节 FMCW雷达简介
  第二节 FMCW雷达技术特征
  第三节 FMCW雷达中国发展现状
  第四节 FMCW雷达现有及潜在应用分析
  第五节 FMCW雷达应用前景评判
  第七章 2010-2011年中国航空制造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民用飞机竞争格局分析
  一、干线飞机领域
  二、支线飞机领域
  三、通用航空飞机领域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航空工业布局分析
  一、中国航空工业布局分析
  二、一二航整合后布局


第七章 2010-2011年中国通航固定翼飞机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年中国通航固定翼飞机制造市场竞争分析
  一、通航固定翼飞机
  二、国产固定翼通用航空飞机
  三、外资固定翼飞机中国布局
  第二节 2010-2011年中国通航固定翼飞机制造重点企业分析
  一、洪都航空工业集团
  二、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经营情况分析
  三、沈阳中体轻型飞机有限公司
  四、石家庄飞机工业公司
  五、北京科源轻型飞机实业有限公司
  六、南京轻型飞机股份有限公司
  七、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
  八、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九、西安凤凰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十、中航工业贵航集团
  十一、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十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空中客车(天津)总装有限公司


第八章 2010-2011年中国通用航空运营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第一节 北京泛美国际航空学校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业务资质
  三、机型规模
  第二节 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
  一、企业概括
  二、业务资质
  第三节 黑龙江龙垦通用航空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业务资质
  三、机型规模
  第四节 东方通用航空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业务资质
  第五节 新疆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业务资质
  三、机型规模
  第六节 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括
  二、业务资质
  三、机型规模
  第七节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校验中心
  一、企业概况
  二、业务资质
  三、机型规模
  第八节 中飞通用航空公司
  一、企业概括
  二、业务资质
  三、机型规模
  第九节 北京首都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业务资质
  第十节 中国海洋直升机专业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业务资质


第九章 2011-2015年通用航空空管雷达设备市场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2011-2015年中国通用航空空管雷达设备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济发展是保障
  二、政策法规是关键
  三、空域开放是条件
  四、技术创新是动力
  五、通航机场是基础
  六、配套设施是后勤保障
  第二节 2011-2015年中国通用航空空管雷达设备市场发展前景综合评价
  一、中国通用航空空管雷达设备的机遇与挑战
  二、中国通用航空空管雷达设备的政策性壁垒
  三、未来通用航空空管雷达设备市场预测
  第三节 2011-2015年通用航空空管雷达设备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用航空空管雷达投资吸引力分析
  二、中国私人通航领域市场需求巨大
  三、低空景区旅游焕发新的生机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