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国外城市物流规划理论与运作模式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6-25  浏览: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针对城市已经成为物流聚集地的现状,以城市物流规划为研究焦点,提出了一系列城市物流规划理论。由于城市物流的产生和发展,本质上是围绕城市经济增长、提高城市经济运行效率、降低城市建设成本而展开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物流发展规划的目标和分析依据。


  在城市物流规划中,公共与私营共同参与(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型运作模式是发达国家城市物流规划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之一,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本项目组结合国外城市物流规划经验,分析我国物流规划值得借鉴之处。


  城市物流规划理论


  在城市物流现代化过程中,货物的时间效用和空间位移规模因现代物流与运输工具的使用而急剧扩大,虽然城市经济决定了城市物流的载体、流向、流量及货品种类,城市物流也成为城市经济的现代增长所依赖的最主要的基础产业、基础结构和环境条件。现阶段,关于城市工业化的特征,人们更多强调的是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电气化、城市化和科学化等,实际上,城市物流现代化与城市工业化相伴而生,没有城市物流现代化就没有城市工业化。城市物流规划正是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角度,概括城市物流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物流--人类基本经济活动在城市经济历史中的演变规律。


  根据日本经产省对六大类货物的物流成本调查表明,商品运输成本在整个物流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物流成本的40%左右,如果将产品出厂包装费计入制造成本,那么运输成本将达到物流成本的50%。为了准确、安全地运送商品,降低物流成本,必须对商品物流进行优化,对物流方式和运输工具的便捷性、准确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未来20年全球人口、经济的发展趋势,对确定物流发展方向、运作模式至关重要:


  经济全球化。现在许多国家GDP稳步上升,如果持续增长至未来20年,全球经济繁荣必将带动商品流通业的空前发展,将急需大功率、长距离的牵引车辆,增加对远程化、大型化、综合化、稳定性高的运输工具的需求,积极推广散挂汽车列车运输技术和集装箱拖挂等集装单元化技术也是十分必要的。


  居住城市化。现在世界上45%的人口居住在城镇,未来20年全球约85亿人口中将有60%居住城镇。世界城镇居民的持续增涨,需要提高适合城镇冷藏货物、散装货物、液态和气态货物的运输车辆比重,城市建设的发展也会增加对市政工程专用车、环卫专用车、园林绿化专用车、商业服务专用车、消防车等运输工具的需求。


  位移机动化。1970年世界注册机动车为2.46亿辆;1992年增加到6.14亿辆,增长了2.5倍;如果持续下去,未来20年世界机动车预计高达11亿辆。数量巨大的机动车穿梭于世界城市和乡村,要求公路建设大发展,因此将扩大重型专用运输车,如重型厢式运输车、重型专用半挂列车等的需求;枢纽设施建设投入也将加大工程专用车,如自卸车、水泥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起重汽车的消费,总之要求开发出更多的重型化、能耗低、效率高的运输工具。


  运输安全化。现在许多国家突发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现有运输系统的承受能力。未来20年,无论从机动车肇事率,还是货物送达安全性来说,均要求进行以确保运输安全为目标的车辆结构调整,开发货物运输厢式化、应急能力高的运输工具。


  技术现代化。未来20年计算机技术、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巨大进步,将极大地改进人们对运输工具的管理方式,虚拟商品物流有可能代替目前的实物运输,因此未来的运输工具要求信息更灵、自重更轻、成本更低、控制系统更先进。


  城市物流规划运作模式


  在国外,城市物流规划理论的研究重点虽各不相同,但近年城市物流规划运作模式上体现出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政府或公共组织与当地私营业主共同参与规划并付诸实施的模式。城市物流规划PPP运作模式,在实施中还体现着两层含义:对其狭义的理解是共同出资,共担利益和风险;更深一层的理解是实现信息的共享与联系,联合经营与共同运作。


  在国外,城市物流规划的PPP运作模式,主要利点集中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提高效率--通过减少重复设置和分担管理费用,更高效地利用现有城市物流资源;集成管理--共同参与的规划运作模式,是实施城市物流资源集成化管理的有利途径;确保责权利--共同参与的规划运作模式,能确保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上有更大的责任;各参与方共同规划与建设城市配送中心、货运中转集散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联合推行环保型货运车辆,共同参与物流质量管理,共同规划低碳物流运营,共同治理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共同使用智能运输系统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等。


  由于城市物流运作和管理的复杂性,加大了政府与私营共同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现的难度。如城市物流供需特点、城市物流参与者及其物流管理理念等。因此,PPP模式更加强调各参与方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对规划运行效果进行监督。


  发达国家规划运作经验


  德国城市卡塞尔为改变原有的低效率城市物流而进行的新规划中,强调所有的参与者(包括当地零售商所建立的城市物流企业)确保通过定期的会议获得信息。这样做可以防止有些参与者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有利的物流、运输和配送。为了简化对城市货物运输和配送中不断发生损坏的处理,城市物流企业接管所有成员的损失索赔,以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上述城市物流规划的运作实践证明,成功实施PPP模式,加强了相关物流参与者及影响者,使他们积极参与、共同规划、多方联系和有效督促。


  日本大阪作为城市物流改革的示范区,规划目标是采用电力货运车辆和智能运输系统。规划的约束条件为:大阪城区内的79家企业共同使用28辆小型电力货运车;货车通过因特网提前预约租用,货车停放在8个公共场站,货车使用后可以归还到任一个场站内;货车使用者在使用之前或之后,可以使用公共运输方式衔接,货车配置自动检测信息系统和GPS,实现控制中心对货车租用、路线安排和再重新使用的控制。根据大阪该城市物流规划的分析结果可知:33%的货车使用者通过GPS导航系统减少了货物运输行驶时间,但由于货车使用者愿意支付的设备租用费与实际经营成本不匹配,造成参与者的积极性较低。因此,可以判断:大阪如果实施上述规划,需要政府的补贴。


  对我国城市物流规划的启示


  政府作为城市物流规划的主体,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物流规划。在城市物流规划过程中,政府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并且需要一定的调查和研究时间。


  为此,我国物流规划研究人员和政府领导需要对未来城市物流发展方向、定位要有一个明确的、相对一致的判断。例如,共同明确物流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间的关系,物流发展规划与其他产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城市物流发展模式和重点产业运营模式之间的关系,如何有利于城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同样,我国城市物流规划的效果显现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也未免会出现一些失败的例子。在开展物流规划前,要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国情进行现场调查与理论研究。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城市物流规划研究的重点,是确保以有效的方法在城市集散各种货物,提高城市的物流运作和管理效率、提升城市物流服务水平,并带动或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因此,在规划开展之前,需要对城市物流的各参与主体进行问卷等形式的现状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各参与方的基本状况、物流需求或供给的规模、物流需求或供给的特点、物流需求或供给的成本或费用,对未来城市物流的发展判断、对未来政府物流政策的期望内容等。政府还必须在物流规划的过程中,明确分析规划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这将有助于激励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参与方的积极介入,确保物流规划的可行性和实施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