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三大隐忧分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7-19  浏览:


  近期通过走访我国各大粮食市场和粮食主产区生产部门了解到,尽管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一路飙升,但其对国内粮市的传导效应有限。此外,今年2月底以来,我国北方粮区旱情明显缓解,夏粮丰收在即,我国粮食产销总体形势乐观。但是,由于成本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粮价仍将稳中有升。分析认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还面临三大隐忧,一是粮价上涨预期推升投机风险;二是地方政府“抓粮”动力依旧不足;三是粮食调控各主体权责定位亟待理顺。


  国内粮食供求形势究竟如何?通过走访全国各大粮食批发市场以及全国重要粮食产区的生产部门,据了解,近期国际高粮价对国内粮市的传导效应有限。此外,由于我国粮食库存整体充裕,整体粮食市场恐慌情绪已明显趋缓。但由于柴油、农资、人工成本增加及流动性充裕等因素影响,粮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


  国际粮价飙升的传导效应有限


  国际粮价飙升、游资炒作成为引发人们对国内粮食市场安全担忧的一大因素,这在期货市场有明显反应。而在现货市场,由于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关联度不高,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有一定传导作用,但是整体影响不大。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首席分析师刘正敏认为,国内2010年进口小麦121.87万吨,而2010年国内小麦产量为2283亿斤;大米累计进口36.6万吨,累计出口59.6万吨,大米属于净出口状态,而2010年稻谷产量为3886亿斤;2010年玉米进口量为157.21万吨,而2010年玉米产量为3.15亿斤。通过这几个数据可以看出,这几种主粮的进口量相对很小,国际粮价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比较有限。


  中华粮网信息部副部长焦善伟认为,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七连增”,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远远超出了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安全线水平,所以国内粮食市场供求总体稳定。


  不过,在三大粮食品种中,玉米存在供需紧张。中储粮的相关数据表明,玉米供需关系偏紧,出现了玉米库存严重不足,市场需求旺盛。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经理李长轩说,不到一年时间几乎用掉了此前的储备。最近国家又下达了1200万吨的玉米补库任务,但是到2月底,只收购了100万吨左右。
 

  夏粮丰收在即


  2月25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明显降水过程。农业部迅速组织专家会商认为,这次大范围明显降水过程,使全国大部分冬麦区旱情明显缓解,进一步增强了小麦再夺丰收的信心,这缓解了市场恐慌情绪。


  近日来到小麦重要产区河南、山东访专家、走农户、看麦田,专家们普遍认为,由于抗旱能力提高、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农业科技大范围应用以及这次有效降水,如果后期没有严重灾情,今年小麦仍有希望丰收。


  河南、山东两个主产省的小麦播种面积均稳中有升,河南省增加50万亩,山东省增加46.5万亩。另外,据两省农业部门统计,河南省小麦一、二类苗占比约为86.7%,山东省小麦一、二类苗占比约为85%左右。


  此外,在水稻主产区,农民种植意向稳中有升。相关统计表明,今年黑龙江省粮食意向种植面积为20446万亩,较上年增加131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4851万亩,同比增加389万亩;江苏力争粳稻种植面积比上年扩大150万亩;江西预计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达5462.7万亩,同比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