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形势分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7-20  浏览:


  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天然气需求快速上升,储产量不断增长。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治理环境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同时,“十二五”正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天然气行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历史机遇,天然气作为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过渡的桥梁作用将日益突出。


  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形势


  1. 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行了三次系统的天然气资源评价。1986年第一次资源评价,中国天然气资源量为33.6万亿立方米;1994年第二次资源评价,天然气资源量为38.04万亿立方米;2005年完成全国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第三次资源评价结果认为,中国陆地和近海海域115个含油气盆地常规天然气远景资源量达56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22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东海以及柴达木等9个含油气盆地,9个盆地天然气可采资源量18.4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83.7%(见表1)。总体看,中国天然气资源量在不断增加,每10年新增天然气资源量10万亿立方米左右。

 

 

 

 


  国内学者研究表明,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也较为丰富。据估计,煤层气、页岩气、水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量超过150万亿立方米,除煤层气为第三次资源评价结果外,其余为国内机构和专家估计值。其中,45个主要含气盆地2000米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36.8万亿立方米,埋深1500米以浅的可采资源量10.87万亿立方米(见表2);鄂尔多斯、沁水、准噶尔等9个地质资源量大于1万亿立方米的盆地,资源量合计达到30.97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估算(2008年),中国页岩气资源量约30.7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南方古生界、华北下古生界、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等海相页岩,以及松辽盆地、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吐哈盆地和渤海湾盆地等陆相页岩中。另外,水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超过72万亿立方米。


  预计随着今后勘探的不断深入、技术的进步和地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天然气资源量还将进一步增加。


  2. 八大天然气探区格局基本形成


  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8.71万亿立方米,探明可采储量4.79万亿立方米;其中在25个盆地探明气田231个,气层气地质储量7.14万亿立方米,探明可采储量4.31万亿立方米;探明溶解气地质储量1.57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0.48万亿立方米。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松辽、柴达木和准噶尔盆地已成为陆上六大天然气主探区;莺-琼、东海成为近海的两大天然气主探区,八大天然气探区格局基本形成。其中鄂尔多斯、四川和塔里木为三个万亿立方米储量规模的大气区(见表3)。


  中国气层气探明储量区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西部,占资源总量的83%,东部和海域仅占17%;在三大石油公司中,中国石油是天然气储量增长的主体,气层气探明可采储量3.18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74%(见图1)。


  3. 常规天然气储产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从全国近20年年均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增长趋势来看,“七五”期间年均新增天然气可采储量近353亿立方米,“八五”期间为近900亿立方米,“九五”期间达到1513亿立方米,“十五”期间为3009亿立方米,“十一五”前四年年均新增探明可采储量3123亿立方米,这表明中国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在世界的排名从2000年的第19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14位(见图2)。


  中国天然气生产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95年)为起步阶段,天然气年产量由0.112亿立方米增至174亿立方米,年均增长仅3.8亿立方米;第二阶段(1995-2009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天然气年产量由174亿立方米增长到841亿立方米,期间累计增长量是1995年前的近4倍,年均增长高达47.6亿立方米。


  近年来,随着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中国天然气产量呈现快速上升的良好势头,特别是2000年以来,天然气产量增长“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2009年的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2倍多,近10年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58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为14.0%(见表4),远高于美国(6.14%)、加拿大(6.7%)等国家天然气快速发展阶段的水平,这表明中国天然气产量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中国天然气产量在世界的排名也不断提升,从2000年的第16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7位(见图3)。


  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柴达木、松辽、渤海湾、莺-琼和准噶尔盆地八大产气区气层气年产量均大于10亿立方米以上,共动用气层气可采储量1.48万亿立方米,储量动用程度为36.2%(见表5),开发潜力大,是目前乃至今后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

 


  4. 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初显成效


  全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产能建设初具规模。2009年底全国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1619亿立方米,已完成钻井3702口,形成年产能25亿立方米,年产气量10亿立方米(据国家能源局),其中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两个煤层气生产基地已具雏形。当年井下抽采瓦斯气61.7亿立方米,利用气量17.7亿立方米。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中国已在煤层气资源评价、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初步储备了煤层气开采的工艺技术,特别是实用的浅层空气钻井技术和先进的定向羽状水平井技术,大大提高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效益。


  中国页岩气已进入前期评价阶段。国土资源部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页岩气资源评价工作,启动了勘查项目;国家发改委开始研究相关激励政策;国内石油公司重点对南方海相页岩进行地质评价,中国石油在南方海相开展的两个页岩气产业化示范区于2010年1月正式启动;壳牌、康菲和BP等国外石油公司积极参与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2009年11月中国石油与壳牌合作的第一个先导试验区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