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年一季度石油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7-22  浏览:


  1 2011年1季度我国石油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宏观环境


  1.1.1 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 国内经济平稳增长


  2011年1季度,全球经济继续扩张,仍呈现“南高北低”双速发展的局面。


  从全球形势来看,2011年1季度,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较慢,发展中经济体增长较快。


  美国经济增长放缓。2011年4月28日,美国商务部公布2011年1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预估值。2011年1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经季节调整、按年率计算环比增长1.8%,低于上季度3.1%的增速,环比增速已经连续7个季度为正,但增长总体来看缓慢乏力。


  欧元区经济继续温和复苏。2011年5月13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欧元区1季度本地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8%,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10年3季度、4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速均为0.3%。但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分化仍然明显。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1季度,德国GDP环比增长1.5%,法国GDP增长1.0%。而与此同时,意大利GDP仅增长0.1%,西班牙GDP增长0.3%,葡萄牙GDP则下降0.7%。希腊GDP增长0.8%,为一年多来首次实现季度增长。


  日本经济短期内下行压力较大。受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大地震影响,短期内日本经济可能处于下行通道。2010年4季度日本GDP环比增速为负0.3%,考虑到大地震造成的零部件供应链断裂和电力短缺等影响,日本2011年1季度经济的环比增速可能继续为负。


  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从2011年1季度情况来看,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强劲,但面临经济过热、通胀压力加大等挑战。如印度,印度央行2011年5月3日宣布加息0.5个百分点,以遏制持续高涨的通货膨胀势头。自2010年3月以来,印度央行已9次上调利率。


  图 1 2008年1季度-2011年1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季度GDP环比增长趋势


  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1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63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与上季度增速基本持平,经济增长比较平稳。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增速回落。2011年1季度,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比2010年回落1.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均实现增长。1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7%,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比2010年下降0.2个百分点,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有利于带动国内柴油、润滑油、燃料油等产品的需求增长,对石油行业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汽车产销量增速大幅回落。受汽车优惠政策的退出、燃油价格不断攀升、部分城市实施治堵限购政策以及日本地震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1-3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89.58万辆和498.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8.1%,增速分别比2010年1-12月下降24.9和22.3个百分点。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是柴油和汽油需求增长的重要支撑,但汽车产销量增速放缓对汽柴油需求增长会造成不利影响。


  图 2 2010年3月-2011年3月汽车产销量及同比增速走势

 


  从交通运输情况看,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仍在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季度,全国主要运输方式累计实现货运量81.0亿吨,同比增长13.6%,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实现货物周转量34934.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6%,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全国主要运输方式累计完成客运量86.8亿人,同比增长7.8%,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6个百分点,完成旅客周转量7789.4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0.0%,增速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经济持续复苏带动大宗商品运输需求,从而推动航运、铁路、公路和港口货物运输的增长,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也带动了旅游客运需求的回升,这对三大成品油的需求增长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


  表 1 2011年1-3月我国交通运输业客货运输完成情况

铁路累计完成上年同期完成同比(%
货运量(亿吨)9.6197.83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7169.666675.936.42
客运量(亿人次)4.514.187.74
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2574.512362.749
公路累计完成上年同期完成同比(%
货运量(亿吨)62.0254.1614.5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10976.029575.1914.6
客运量(亿人次)81.1475.247.8
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4151.013762.9910.3
水路累计完成上年同期完成同比(%
货运量(亿吨)9.3468.18414.2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16748.5914682.8314.1
客运量(亿人次)0.51910.47299.8
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15.2214.076.6
航空累计完成上年同期完成同比(%
货运量(亿吨)128.62127.121.18
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39.8338.942.32
客运量(亿人次)0.670.619.34
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1048.68944.99519.45


  1.1.2 国际油价继续上涨


  进入2011年,受经济形势向好以及局部产油地区形势动荡影响,国际油价持续上涨。2011年首个交易日--1月3日,纽交所WTI油价以91.38美元收盘;伦敦布伦特1月3日的收盘价也达到了94.75美元的高位。2月下旬,中东局势持续紧张,北非主要产油国利比亚暴力冲突升级,国际油价更是一路突飞猛进。3月3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06.72美元,伦敦市场5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17.36美元,国际油价再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3月,欧佩克一揽子油价均价为每桶110美元,比2月上涨10美元,已经连续第六个月上涨。


  表 2 2010年3月-2011年3月国际主要原油现货月平均价格

单位:美元/桶

 WTI布伦特迪拜塔皮斯米纳斯辛塔杜里
2010年3月80.7278.2176.2780.9580.0575.9971.4
483.5878.9281.4685.4988.3280.8278.12
577.4175.7380.5583.0186.5679.2978.85
670.3870.2869.7172.4374.4167.5369
775.8675.0672.6677.3476.7373.2672.39
878.378.3774.7680.0477.8474.8773.29
974.1576.3273.9678.8778.0374.4869.69
1080.3781.7678.9585.4282.8380.1976.81
1183.8384.7782.8989.1885.1683.1280.4
1279.2289.1687.0993.5791.6788.1482.79
2011年1月90.1695.5891.7299.5698.8794.5488.78
287.71100.3696.54103.96102.7799.193.89
3100.97113.66108.37119.04113.52110.14105.81


  图 3 2005年1月-2011年3月WTI原油现货月平均价格走势


  图 4 2010年3月-2010年3月WTI原油现货月平均价格走势


  目前,美元仍是世界原油贸易结算的重要货币,而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之间存在高度的负相关性。2010年11月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推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导致美元开始新一轮下跌,油价也相应大幅上涨。


  图 5 2010年3月-2011年3月美元指数和NYMEX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走势

 


  注:左边数轴表示美元指数,右边数轴表示原油价格


  总的来看,2011年1季度,世界经济继续稳步复苏,带动油气产品需求增加;国内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我国石油行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但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仍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利比亚等一些主要油气产区局势继续动荡,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加之发达经济体整体需求增长有限,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增速也有放缓迹象,这都给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油气产品需求增长增添了变数。


  1.2 政策环境


  2011年1季度,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将对我国石油行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在产业发展方面,在产业发展方面,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将给我国石油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体制改革方面,我国继续执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适时调整成品油价格,同时将加强石油市场管理和供应保障能力建设;在节能环保方面,环保部发布了车用汽油柴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这将对引导国内炼油企业清洁生产,提高车用燃料环保品质发挥重要作用。


  1.2.1 “十二五”期间石油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过去五年,我国迅速崛起为世界能源大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供应能力显著增强,能源结构也明显优化。2011年3月16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二五’规划”),对我国今后五年间的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在石油和天然气能源开发方面,“十二五”规划的第三篇第十一章提出,今后五年,我国要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稳定国内石油产量,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具体来说,今后五年,要推进形成塔里木和准葛尔盆地、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五个油气规模生产区,加快近海海域和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加大煤炭矿区煤层气抽采利用,适当增加炼油能力。


  在石油储备和管网建设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合理规划建设能源储备设施,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加强天然气和煤炭储备与调峰应急能力建设;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国内油气主干管网。统筹天然气进口管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跨区域骨干输气网和配气管网建设,初步形成天然气、煤层气、煤制气协调发展的供气格局。具体来说,今后五年,要建设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中缅油气管道境内段、中亚天然气管道二期,以及西气东输三线、四线工程;输油气管道总长度达到15万公里左右,加快储气库建设。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期。石油行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从国际来看,由于世界油气资源缺口增大、环境保护压力和成本的上升,油气资源勘探投资的风险因素日益增多;不过,虽然世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发展与合作仍然是主流;从国内来看,随着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国内油气消费需求逐年攀升,油气市场面临着短期供求关系失衡频发、供需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油气供应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从生产者角度来看,国内油气市场需求旺盛,油气价格高位运行,也为各类油气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和加快油气管网建设,将促使企业营造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加大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和油气管网的建设力度,从而有力推动油气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2.2 成品油价格适时调整


  2011年一季度,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涨。2月以来,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宣布辞职后,也门、伊朗和阿尔及利亚等国也出现示威活动,投资者担心紧张局势会向中东地区的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蔓延,从而影响原油供应,国际原油价格迅速上涨。2月17日,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84.99美元,而伦敦市场4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则收于每桶104.29美元,创下自2008年9月25日以来的最高收盘价格。


  自2010年12月22日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以来,截至2011年2月17日,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早已超过4%,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应适当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但考虑当时的物价形势、春节以及成品油市场供求状况,国家适当推迟了提价时间,控制了提价幅度。直到春节过后的2月19日,发改委才宣布自20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350元,相当于90号汽油全国平均零售价每升上调0.26元,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上调0.3元,涨幅为4.5%。


  在当前物价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调整成品油价格,其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合理引导消费,要使成品油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二是有利于保障市场供应,由于国内石油资源一半以上需要进口,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对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只有及时理顺成品油价格,才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


  此次提价对于再次开始受高油价困扰的中石化、中石油等炼油企业来说有利于减轻成本压力,也将有效刺激炼油企业提高开工率,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


  表 3 成品油价格改革以来我国成品油价格调整情况

调整时间调整内容
2008年12月19日下调汽油价格每吨900元,下调柴油价格每吨1100元;
2009年1月15日下调汽油价格每吨140元,下调柴油价格每吨160
3月25日上调汽油价格每吨290元,上调柴油价格每吨180
6月1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400
6月30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600
7月29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220
9月2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300
9月30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190
11月10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480
2010年4月14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320
6月1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230元和220
10月26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230元和220
12月22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310元和300
2011年2月20日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350

  1.2.3 我国将加强石油市场管理和供应保障能力建设


  为了做好石油流通市场管理工作,有力保障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和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1月7日,商务部发布《2011年石油流通市场管理工作要点》(简称《要点》),要求贯彻落实好石油分销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石油市场供应保障能力建设,加强石油市场管理与行业指导,加强石油市场管理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以及加强石油市场管理信息化建设等16项具体要求。


  在加强石油市场供应保障能力建设方面,《要点》提出:加强国际国内石油市场运行监测;建立和完善石油市场供应保障体系;积极构建成品油库存即时监测体系;探索建立地方成品油储备制度;加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成品油市场供应体系建设。


  2010年四季度,全国成品油需求量上升较快,柴油市场供应偏紧,批发价逐步攀升,部分地区再次呈现柴油批零“倒挂”局面,多个地区出现柴油荒,不少地方的民营加油站停售柴油或无油可卖而亏损倒闭。2009年5月19日出台的《石化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成品油储备体系,至此,我国成品油储备建设才正式被提上日程。但目前国内成品油储备的主体基本还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大型国企。由于成品油储备库的建设涉及到资金、土地、环保审批、安全等诸多方面,所以我国成品油储备体系的建设进展还是相当缓慢的。


  《要点》提出的地方成品油储备制度将成为我国现有成品油储备机制的重要补充,有利于积极调动地方资源,保障成品油供应安全。通过地方成品油储备制度的建立,我国将基本形成一套全面而完整的成品油储备体系,以实现紧急情况下成品油的灵活调度和基本供应。


  此外,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要点》的发布有利于做好石油流通市场管理工作,对于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稳步推进石油市场对内对外开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4 我国发布车用汽油柴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


  2月14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第四、五阶段)》、《车用柴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第四、五阶段)》,两项标准将于2011年5月1日起实施。


  标准对国家第四、五阶段排放标准对应的车用汽油、车用柴油品质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了车用汽油、柴油的有害物质含量和环保指标要求,增加了车用汽油、柴油的清洁性要求及相应的检测方法。


  上述两大标准的发布实施将对促进车用燃料品质环境管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引导石油企业组织生产,推动满足更严格排放标准车用油品的供应发挥积极作用。此外,新标准分区域规定了车用汽油的蒸气压,这有助于更科学合理地降低挥发性污染排放。


相关分析

相关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