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年7月份中国棉花形势分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9-07  浏览:


  年度末期,受供需基本面及对后市信心不足影响,国内外棉花价格均大幅回落。国际经济形势不佳,纺织品消费需求不振,棉花价格连续大幅下跌,纽约期货最低价格跌破100美分/磅,较最高点下跌了一半多。国内通胀压力仍然很大,加之棉花价格大幅波动、各类成本上涨、融资难度增大等多种因素影响,纺织行业运行更加困难,企业开工率下降,棉花使用量和使用比例均有所下滑,棉花需求进一步减少,市场成交量有限,棉花价格下跌速度和幅度加大,当月累计下跌近4000元/吨,月底跌至2万元/吨左右,接近新年度临时收储价格。今年全国棉花总体长势良好,中国棉花协会预计,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灾害性天气,棉花将获得丰收,预计总产将达到748万吨。


  7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级)月均价22065元/吨,较6月下跌2402元,跌幅9.8%,同比涨幅20.4%,涨幅为年度最低点。同期,受棉花价格下跌带动,棉纱价格继续下跌,32支纯棉纱跌至29000元/吨左右,全月累计下跌约2000元/吨。随着纺织行业压力持续增加,中小企业关停现象增加,大型企业多以维持生产为主,纺织品产量出现回落。国家统计局统计,7月我国纱产量245万吨,环比下降6.1%,同比增长10.7%,前7个月累计纱产量1586万吨,同比增长11.2%,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5个百分点。尽管国际市场复苏缓慢,但受原料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纺织品服装出口单价提升,出口金额继续维持较大幅度增长,据海关统计,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560亿美元,环比增长13.5%,同比增长25%, 1-7月累计出口1377亿美元,同比增长25.6%。


  棉花市场成交低迷,年度末期全国库存水平依然维持高位,远超过前两年同期水平,特别是内地库存不减反增。中国棉花协会监测,全国商品棉周转库存总量约为83.4万吨,较6月仅减少9.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5%,其中内地同比增幅高达1.6倍。


  随着国际棉价大幅回落,国内外差价有所缩小,加之南半球棉花大量到港,进口棉数量较前两个月有所反弹。海关统计,7月我国进口棉花15.7万吨,环比增长31%,同比减少7%,其中澳棉占近五成,美棉占三成多,印度棉数量仍然很少。7月平均进口价格3110美元/吨,环比下跌1.6%。2011年1-7月累计进口148万吨,同比减少13.4%。


  7月全国棉花处于开花期。据中国棉花协会实地调研,对个别省棉花面积进行了重新修正,预计2011年全国植棉面积8018万亩,同口径比较,较上年增长4.1%。7月大部分棉区光热充足、墒情适宜,有利棉花开花和花铃生长,部分棉区出现高温、阴雨寡照等不利天气,但对总体影响不大。棉花播种以来,全国棉区气象条件适宜,病虫害发生较轻,棉花主产省中除江苏单产较去年有所下降外,各省单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黄河流域和新疆棉区棉花长势良好,丰收在望,长江流域棉区前期长势较差,近期有所好转,单产较去年略有增长。预计全国棉花产量将达到748万吨,同口径比较,较上年增长12.3%。进入8月份,部分棉区出现连续阴雨寡照天气,对最终产量可能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