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信息,“天宫一号”将于2011年9月底发射升空,这将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开启中国的空间站时代。“天宫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二阶段,它的发射将使我国在迈向太空强国的步伐中又加快一步。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华经纵横认为,发射“天宫一号”将直接启动“十二五”期间航天产业发展引擎。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航天产业将进一步发力。
首先,从发展速度来看,我国航天产业发展速度领先全球,未来将继续保持。
我国航天产业的规模发展正处于高成长的前期阶段。作为全球世界的航天大国之一,我国航天产业规模与全球相比为1:14,占有率为7%左右。航天产业是兼具战略性和高科技性的尖端性行业,全球航天产业增长速度为10%左右,高于GDP增长1倍以上,我国航天产业近5年的增长速度为24%,也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华经纵横判断,未来3-5年我国航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行业将将保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全球航天产业中处于领先的水平。
其次,从发展水平来看,我国航天产业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追赶的空间较大。
衡量一个国家航天工业是否先进,前提是看该国在该领域做了多少探索,我们以美NASA2008年统计的世界主要国家航天器累计发射次数来比较,在此十年间,俄罗斯和美国无疑是太空领域的绝对双雄,俄罗斯在此期间发射航天器245次,占发射总量的39%;美国共计发射航天器213次,占发射总量的35%,中国排在欧盟之后,发射次数仅为59次。要想达到美俄的航天产业发展水平,我国仍有一段路要走。
另外,我国要想成为太空大国,需要一个独立的、较为完整的天际系统,构建此系统至少需要100颗左右的在轨航天器,而目前我国在轨卫星只有30颗左右(美国有400颗左右)。因此我们判断“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在轨航天器发射的高峰期。
第三,从国家对航天产业的计划来看,多项发射项目集中于“十二五”,这是航天产业在该阶段发力的真实原因。
根据国家航天计划,“天宫一号”发射后的两年内,神八、神九、神十飞船将先后发射并与之交会对接,进行无人或载人对接试验。2015年前,我国将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完成真正的小型空间实验室的搭建。最终在2020年前,我国将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有中国特色的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空间应用。“天宫一号”将推动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后世界上第三个建立宇宙空间站的国家,为我国航天强国的地位奠定基础。
总之,“十二五”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期,相关产业将保持加速发展态势。航天产业代表了科技和工业发展的最前沿,在科技、军事、政治、经济、公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展望未来,载人空间站工程、探月工程、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航天工程都将继续拉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声明:华经观察属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授权于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使用;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编辑: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