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在产业发展、调整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原煤产销量。“十一五”期间年原煤产量由2005年的1.53亿吨增至2010年的3.55亿吨,年均增产4000万吨,年均增速18.2%,增幅132%;期间全省生产煤炭11.85亿吨,较“十五”多增产煤炭6.93亿吨,增幅140.9%。2006年之后,全省原煤产量仅次于晋、蒙两省(区),跃居全国第3位。同时,煤炭销量同步增长,产销总体平衡。
二、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十一五”全省煤矿安全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煤矿死亡事故298起、死亡505人,比“十五”的557起、死亡1019人,分别减少259起、514人;期间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426,比“十五”2.071下降79.43%。尤其是2006-2010年期间降幅明显,是建国以来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最好发展期。其中2009年煤矿发生死亡事故31起、死亡34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115,比2004年2.298下降95%,创陕西省煤矿安全最好水平。
三、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五年间,实施煤炭资源勘查项目36个,新增煤炭资源200亿吨。先后开工建设135个大煤矿新建项目,总能力21956万吨,累计完成投资额885亿元;实施技改矿井43处,总投资40多亿元。累计关闭小煤矿343处,淘汰落后产能2500多万吨;小煤矿数量由850处减少到296处,减幅65%。“十一五”末,陕北、神东、黄陇三大基地煤炭产量超过3亿吨,占全省原煤总产量85%;大型煤矿产量超过2亿吨,占全省总产量56%。 煤矿单井产量由2005年的12.4万吨/年提高到2010年的65万吨/年。韩城500万吨焦化、兖矿60万吨煤制甲醇等一批煤炭转化和综合利用项目先后开工建设或投产。全省新增原煤洗选能力5000万吨。2010年全省发电、焦化及转化用煤量达9000多万吨,比2005年增长67%;入洗煤炭10700万吨,比2005年增长115%;煤矸石利用率超过60%;矿井水利用率70%以上;瓦斯年利用量1266万立方米。
四、煤矿机械化开采水平。五年来,一批年产1000万吨、500万吨以上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建成投产。综机开采技术在大中型煤矿全面施用,安全监控及人员定位系统等现代化安全监控技术在煤矿普遍应用,大采高开采、保水采煤等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轮267处整合矿井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6%,第二轮资源整合方案实施后,全省采煤机械化程度将达到93%以上。
五、煤矿职工收入和生活质量。2010年,国有重点煤矿职工年平均收入5.6万元,比2005年增长244%。“十一五”全省完成沉陷区治理工程160万平方米,2.6万户职工搬进新居。规划建设的5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现已竣工46万平米,安置职工5600户。
微信服务号: | ![]() |
微信订阅号: | ![]() |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