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十二五”河南省水泥工业发展规划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12-14  浏览:


  一、我省水泥工业发展状况


  (一)水泥产量和利税大幅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省水泥工业的产量和利税均有大幅增长,2005年水泥产量6211万吨,2010年达到11480万吨,增长84.83%,水泥产量位居全国第五;2005年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5.43亿元,实现利税总额仅有16.83亿元,2010年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9.6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50.59亿元,是2005年的3倍。


  (二)率先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通用水泥新型干法比重达到100%


  2005-2007年,全省累计拆除水泥机立窑510座,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500万吨;2008年底前,依法关停年生产规模小于20万吨和环保不达标的水泥企业,淘汰干法中空窑(特种水泥除外)、湿法窑等落后工艺。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从2005年的15.69%提高到100%,形成了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为主的产业格局,在全国最早彻底淘汰落后水泥熟料产能。


  截止到2010年底建成2500~3000t/dl9条、5000t/d31条、6000t/dl条、12000t/d1条,全省拥有日产2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2条,另外还有1000-2000t/d20条,熟料合计产能7675.6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已超过l亿吨。


  (三)技术进步成效显着


  “十一五”期间,我省水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装备水平显着提高。从日产2000吨、4000吨、5000吨、6000吨、1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窑外分解窑,到直径3。2米、3.6米、3.8米、4.2米球磨机及辊压机联合粉磨系统、生料、矿粉立式粉磨系统等先进的大型主机设备基本已经成为全省现有水泥企业的首选装备。


  2005年我省水泥企业平均规模为24万吨,2010年达到48万吨,翻了一倍;2005年我省水泥企业劳动生产率为703吨,人·年,2010年达到2094吨/人.年,提高了近3倍;2005年我省日产5000吨及其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仅有6条,2010年已经达到33条;2009年在郑州建成投产的天瑞集团日产1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是目前国内单线规模最大、世界上第二条日产1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我省水泥企业的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已达到先进水平。


  (四)特种水泥百花争艳。


  由于我省具有独特的铝矾土资源优势,加上原有的技术人才优势,使我省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生产和管理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省已成为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的主要生产基地,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白色硅酸盐水泥生产企业有近10家,主要集中在巩义、焦作、新乡一带,虽然单机规模不大,但生产历史悠久,产品遍布神州大地,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五)节能减排成绩斐然。


  “十一五”期间,我省抓住机遇,加大力度淘汰机立窑等落后生产工艺6000万吨,由新型干法水泥替代年可节约70万吨标准煤;在全省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大力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积极推动CDM项目的开发,日产2000吨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余热发电项目,年可实现节约82万吨标准煤,c02年减排215万吨;河南同力、天瑞水泥、中联河南公司等企业进行高、低压电机的变频调速技术改造及系统优化,年实现节约5万吨标准煤,并获得国家财政部的节能奖励。


  二、我省水泥工业存在的问题


  (一)供求矛盾突出,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截止到2010年底全省拥有日产1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72条,熟料设计产能7675.6万吨,由于技术不断进步,工人操作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设备运转率明显提高,全省新型干法生产线实际产量较设计产能提高20%左右达到9210.7万吨,按2010年全国统计数据每吨水泥需0.65吨熟料计算,全省水泥实际产能已经超过1.40亿吨,而2010年全省实际水泥产量仅为1.15亿吨,全省水泥市场需求已经达到饱和状态。


  2009年9月30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 38号)公布以后,全省尚有29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经核准正在建设,2011年将建成投产7条新型干法生产线,设计新增水泥熟料1007.5万吨;2012-2013年预计建成投产10条新型干法生产线,设计新增水泥熟料1550万吨;2012年淘汰日产1000吨以下水泥熟料生产线19条,产能654.1万吨,截止2013年底实际新增熟料设计产能1903.4万吨,届时全省日产2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将达到70条,熟料产能9548万吨,全省的熟料实际产能将达到l。14亿吨,折合水泥1.75亿吨,水泥产能能将严重过剩。


  (二)企业布局重叠,无序竞争价格下滑


  近年来,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我省水泥总产量和消费量都迅速增长,水泥行业由适度竞争进入到了过度、无序竞争之中。这给行业发展带来一系列困扰:水泥企业家数多、产量大,但集中度低;主要水泥集团各地区布局重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能形成区域销售优势,造成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之间互相压价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我省是全国水泥生产和消费大省,但同时也是全国水泥价格较低的省份,行业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三)粉磨站众多,产品质量堪忧


  我省水泥粉磨站盲目发展现象严重,全省已备案的百万吨水泥粉磨站多达200家以上,总能力已超过2亿吨。粉磨站要生存就大量掺兑混合材,混合材不检验或不按国家标准掺兑混合材现象时有发生,其产品质量不言而喻,只是竭尽所能地加大添加混合材掺加量,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以最低廉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致使水泥低端市场秩序严重失控。


  三、水泥市场需求分析


  (一)外部发展环境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开工建设,为水泥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二五”期间,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以上,2015年达到48%,达到或接近中部平均水平;全省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210万套,完成投资1872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13600亿元,商品房屋竣工面积达到21000万平方米;建筑业完成总产值、增加值、利税总额保持年均增长10%以上,累计完成总产值、增加值、利税总额分别达29000亿元、8300亿元和1800亿元。


  2014年全部建成南水北调受水区43个城市供水配套工程,匡算工程静态总投资90.15亿元,全省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完成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00亿元左右。


  推进“两干三城”(干线铁路、干线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城际快速客运通道、城际快速货运通道)交通体系建设,加快郑州市与开封、许昌、新乡、焦作、洛阳市的发展对接。中原城市群的城际轨道交通未来5年将进入建设高潮期,先期建设郑州.焦作、郑州.开封、郑州.新郑机场、新郑机场.许昌、郑州-洛阳、郑州.新乡、许昌、平顶山7条城际轨道,2015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6400公里,新增客运专线1100公里、城际铁路500公里,全省基本实现所有省辖市通快速铁路(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城市综合交通设施5年预计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仅郑州要实现地铁1号线和2号线通车,洛阳市也将开建城市轻轨,5年预计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5年内将建成投入使用石家庄至武汉、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开工建设郑州至重庆、商丘至杭州、郑州经鹤壁和濮阳至济南客运专线


  公路交通到2015年,全省基本完成规划的“六纵、八横、六通道”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高速公路规划总目标,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27.8万公里。


  民航方面,将建成郑州机场第二跑道、第二航站楼、综合交通换乘中心等重大工程,到2015年郑州机场年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2000万人次和28万吨。


  未来五年是我省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年均增长15%以上,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持续,城镇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产业集聚区、农业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水利、环保、公路、土地整治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水泥工业带来潜在的市场需求。


  (二)全省水泥市场需求预测


  “十二五”期间,我省正处在一个战略机遇期和发展关键期,面临着国家积极推行经济战略布局、深入推进中部崛起,积极推行扩大内需战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行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重大的机遇。水泥工业作为基础性原材料行业,与国民经济关联度比较高,随着我省经济建设的转型,水泥工业由单纯扩大产能转变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未来五年我省虽然仍有不少重点工程,但多集中在2013年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已转向第三产业,水泥的需求量将会缓步增长,我们预计"十二五,,期间,在2010年水泥消费需求量的基础上,按每年增长8%,2013年我省水泥需求达到1.45亿吨后将会出现滞涨,水泥市场将进入需求稳定期。


  (三)全省各市水泥需求分析


  水泥需求量与固定资产投资有较为密切的关系,201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6585.85亿元,水泥消费量为11480万吨,每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水泥消费量为0.69吨,计算各市2010年水泥消费需求量。在各市2010年水泥消费需求量的基础上,按每年增长8%预测2011年、2012年2013年的水泥需求量,在2013年达到水泥需求量达到高峰后不再增长,2010年~2015年各市水泥需求分析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