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公司“瘦身”的步伐还在继续。在宣布以2.25亿美元出售旗下品牌Umbro(茵宝)之后,耐克再次计划将旗下鞋包品牌ColeHaan剥离,即以5亿美元出售给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安佰深。目前,双方已经进入最后谈判阶段。
“从渠道拓展角度看,耐克频繁出售旗下品牌的做法很好理解。”一位不愿具名的服装行业分析师分析,过去几年,耐克尝试着往中国三四线城市渗透,但这种尝试并不成功。耐克的渠道拓展主要依靠宝胜和百丽两家专业渠道商,但宝胜目前正在收缩战线,而百丽最主要的渠道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还不具备往三四线城市走的能力。
耐克当初收购茵宝,一来是为了同收购锐步的阿迪达斯竞争,二来也能补足在足球领域与阿迪达斯的差距。根据预计,出售茵宝的交易将在2012年年底完成。4年前,耐克收购茵宝时,交易价格高达5.65亿美元,如今2.25亿美元的转手价格明显低得多。
耐克方面公开表示,出售旗下的品牌是为了削减成本,从而更好专注于Nike、JordanBrand、Converse以及Hurley这些核心品牌的发展。耐克总裁兼CEO帕克也表示:“剥离任何业务都是一项艰难的决定,但这项操作将有助于我们更加专注于具有高潜在增速机遇的业务。”
公开数据作为佐证。在截至5月31日的上个财季中,耐克的净利润就同比下滑了7.6%,产品库存增长23%;在2013财年第一财季,耐克净利润再次下滑12%,为5.67亿美元,当期总毛利率更是连续第七个季度同比下滑。“今年,体育品牌行业整体低迷,并遭遇高库存压力和业绩下滑的困境,对于耐克来说,出售旗下子品牌也是为了集中资金和力量整合其他核心品牌,将那些分散的且容易和主品牌‘打架’的子品牌出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耐克的现金流,对公司的业绩回升和长期发展都是有利的。”上述分析师如是认为。
多位市场人士分析,与其“老对手”阿迪达斯相比,耐克在多品牌的运营战略上也存在一些不足。阿迪达斯的多品牌战略是更为坚决的,其旗下无论是三叶草、锐步或是Y-3等,都有相对独立的推广计划。而耐克则不同,其在对旗下各品牌的投入上,有着明显的偏好。很难想象,其旗下的匡威等品牌能够超过耐克这一主品牌。
另一方面,耐克的渠道拓展之路走得也不顺畅。据了解,2010年,耐克曾公开表达过进入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愿望,并准备推出定价更低的商品。当时,被耐克收购的茵宝被视为是该尝试最好的“领路人”,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加上耐克并没有花太多精力经营这一品牌,不仅产品更新慢,知名度也不够,最终耐克不得不放弃这一品牌。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微信服务号: | ![]() |
微信订阅号: | ![]() |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