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我国玻璃消费总量及增减变化情况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12-25  浏览:


  多年以来,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拉动,我国的建材工业在产业结构、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产品的品种、质量、档次有了较大提高,为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石材和墙体材料等产量多年居世界首位。全球近一半的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陶瓷都在中国生产,如水泥的生产和消费量达到全球生产和消费量的50%左右。2011年平板玻璃总产量达7.38亿重量箱,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玻璃的主要下游需求包括建筑、汽车,以及太阳能、电子等特种玻璃。其中,建筑业是平板玻璃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到2012年,所占比例将达到80%左右。

 

  2002-2005年重点联系企业产销存情况

 

  重点联系企业是指全国规模较大的玻璃生产企业(截止到2010年为全国主要的42家玻璃生产企业),占产能的70%左右,因此具有代表意义和比较价值。我国现行的调查统计活动中,一直以来主要是采用全国重点联系企业这样的统计口径。

 

  2002-2003年玻璃的消费量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环比增长也相对较低,月消费量在两年的时间仅增加600万重箱。

 

  2004-2005年的玻璃消费量开始增加,两年的时间月消费量增加800多万重箱。

 

  2006-2011年重点联系企业产销存情况

 

  2006-2007年的玻璃消费量增加迅速,在2007年末首次接近3000万重箱的水平。

 

  2008-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玻璃需速放缓。

 

  2010年以后,在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下,房地产行业等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迅速;汽车行业也突飞猛进地发展,年产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产销量世界第一,2010年产销量均创历史记录,达到1800多万辆。上游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玻璃需求增长。2011年以来受到国家房地产政策调整的影响,玻璃行业的产需矛盾日益显现,效益下滑明显。

 

  总体回顾2002年以来的玻璃市场走势,可以概括为“产、销增长幅度稳定,库存逐渐增加,价格变化较大,效益波动明显”,玻璃行业逐渐走向成熟。

 

  2002年以来重点联系企业的统计数据分析

 

  2002年以来玻璃的产量和销量呈现上升趋势。产能波动不大,基本上呈现缓慢上升,这和玻璃生产的持续性有关。而玻璃的消费量变化比较明显,主要是和玻璃需求的季节性以及外界影响因素相关。

 

  从重点联系企业的库存中我们发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对玻璃消费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将重点联系企业玻璃的产量、销量以及库存量进行比较发现,产量和销量比较吻合,增长幅度和速度相对趋于一致,销量波动大于产量,库存变化波动较大,总体趋于上涨趋势,其中2008年是相对较高的一年。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研究成果《玻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