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万科以25亿合肥夺地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4-09-22  浏览:


  和往常不一样,今年“金九”显然成色不足,若此时有企业愿意花大价钱拿高溢价地块,必然引起不少讨论。


  9月19日,合肥迎来9月最后一场土地集中拍卖。最终,万科以总价25.45亿元,楼面价5999.97元/平方米价格竞得四里河庐阳N1405号地块,溢价率143.48%。


  在整体土地成交量明显同比下降的情况下,万科却打破今年矜持的做法,以近乎合肥房屋均价的价格拿地。一向有顶着风向标名头的万科,此举难免不让人猜疑楼市风向的变化。


  合肥高溢价个案


  资料显示,万科此次获得的合肥庐阳N1405号地块东至四里河路,南临南淝河、用地界线,西接用地界线,北至潜山路,土地面积227.27亩,规划为商业服务、居住(商住比例为3:7),容积率1.0R≤2.8(建筑高度100米以下的容积率≤2.5),参考地价为460万元/亩。


  当日,该地块吸引包括旭辉、金科、禹洲、融侨、华润、金地等房企参与竞拍,最终不敌万科。


  在相关业内看来,该地块之所以吸引众房企的争夺,无非是地块所处的地段。据悉,该地块东边四里河路连接西一环路人行高架,至西一环可直达三里庵商圈,国购广场、之心城等大型商超,西边潜山路可直达政务区,交通非常方便。


  同时,地块周边居住环境成熟,拥有万科森林公园、文一名门湖畔、华润橡树湾等、中国铁建国际城等知名房企布局。


  此外,地块周边资源也较为优越,地块的南面是南淝河、地块离合肥两大水库也非常相近。


  因此,对于该地块由万科竞得,合肥一市场人士一点也不惊讶。他表示,“N1405号地块临近万科森林公园项目,而森林公园项目一直都卖得不错,基于热销,选择拿下相邻地块也很自然”。


  据了解,万科森林公园项目于2012年9月6日,万科力压保利、中海,以33.06亿元摘得庐阳连体地,拿地价格刷新了当时总价地王纪录。


  不过此次庐阳出让地块能有如此高溢价,该分析人士认为还是让人始料未及,因为森林公园项目的楼面地价仅在2300元每平方米左右。


  他预计,按6000每平方米楼面地价计算,未来项目入市价格肯定超过森林公园,大概去到一万多每平方米的水平。


  据了解,在此次现场拍卖现场,有万科相关人士就表示,预计项目将以精装修入市房价将突破万元。


  谨慎拿地的万科


  尽管此次是高溢价夺地,但在行业分析师看来,今年以来万科拿地都趋于谨慎,且获取的高溢价土地并不多,因此合肥拿地仅是个案。


  据相关研究报告披露,上半年万科的拿地策略较为明显,特点是保守。具体表现为:拿地数量减少、重仓一线城市、加强合作并降低股权。


  报告指出,上半年万科只拿了21宗地,是去年同期的一半,拿地金额约111亿元,同比下降六成,并且仅为上半年销售额的一成。


  在布局区域方面,上半年,万科在北上广深共拿下10宗地,占拿地总数的一半;拿地金额一共67亿元,占其全国拿地总额的60%,同比去年同期,万科在一线城市的拿地额上涨了51%。


  权益变化方面,上半年,万科通过合作拿地的项目数为14个,占2/3,并且有多个项目的权益只有10%-30%,体现了万科小股操盘的思路。而去年,万科合作拿地的比例是50%,项目股权最低也达40%。


  上述分析师指出,看开发商拿地的行为谨慎与否,可通过企业已拿地金额除以当期销售数据来观察。


  “若最终结果处于40%-60%之间,则是中性偏激进,低于40%就是比较谨慎,万科今年一直处于20%-30%之间,其拿地还是比较谨慎。”


  进入下半年,万科拿地依然显示其比较谨慎的策略。据统计,在过去的7、8月万科仅拿了4宗地块,不过,其中有一个持有100%权益的项目,总的地价款为13.43亿元。


  因此,对于未来土地的购买,万科董秘谭华杰表示,今年三季度全国土地市场的成交量比往年有接近50%的下滑,整体购买力都在下降,但万科还是会针对具体项目情况具体分析,决定是否购买。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