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超市里常见的冷冻食品包括冰激凌、汤圆、饺子、冷鲜食品以及某些药品等等都需要采用冷链物流。
近年来,国家对冷链物流产业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并相继出台政策予以扶持,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地“加快建设以冷藏盒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在重点产销区再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加强冷藏保鲜、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大型屠宰场应配备冷鲜肉车间,大型肉类批发市场应配备冷藏库,连锁零售应实施统一冷藏配送。华经纵横编辑wangyuan做了以下分析:
目前国内冷链物流产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1、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加快,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年需求量就在1亿吨左右,年增长率在8%以上。目前,国内有1万多家超市亟待引进冷链技术并寻求合作伙伴,农业市场则对其有更大的需求。政策利好与市场需求催生的巨大发展商机使不少投资者对冷链物流业产生了兴趣。
2、据了解,实施肉类工业冷链物流建设工程迫在眉睫。国家现正着力培育一批以大中城市为销售重点的区域性肉品加工配送企业。
3、人们的生活方式正一步步被互联网所改变,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当在地铁、公交、商店发现人们都低头玩游戏,最明显当属消费习惯--网上购物已成首选,这一点从历年淘宝“双十一”营业额变化可见网购市场的巨大。而网购需要保鲜的食品势必推动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可见电商发展趋势的演变进一步支撑冷链物流产业链。
4、目前电商最大的蓝海市场是生鲜农产品,经过近一年的发酵,生鲜电商将在2014年迎来高峰,考虑到电商对用户体验的高度重视,要求所售商品从产地到终端配送全部严格处于冷链条件下,导致农产品流通对冷链物流产生刚性需求,进而拉动冷链宅配、产地冷链(中小型冷库)和冷链干线(大中型冷库)的建设。
5、农业集约化发展成为推动冷链物流产业链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经过多级批发、多级零售,每一个环节均至少加价5%至10%,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零售价格中。这正是所谓的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可以说,农产品物流的短板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模式问题。而农业集约化的实现有利于解决农产品流通方面最重要的“小生产、大市场”问题。冷链分为4个环节,分别是加工、仓储、运输、销售。农业集约化发展使得仓储环节向上游农产品产地延伸,运输环节向下游配送延伸。同时农业集约化将带动更多农产品物流园发展,也将引发配套冷库投资回升。
6、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鼓励。2004-2013年十年间的中央一号文件,只有2011年没有提到农产品物流,而期间有6年明确提到冷链物流。尤其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推出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鼓励农产品物流基地建设,对生产地冷库进行农业补贴,农业生产主体、农产品龙头、电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掀起冷库建设高潮。有数据显示,2013年冷库保有量2600万吨,同比增长36%,冷库投资重回景气上升通道。
7、目前国内冷链发展仍处在较低水平和市场需求巨大这一供需矛盾是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目前国内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尚存在法规不健全、产业链分散、难度大、成本过高、风险高等问题。使得冷链物流产业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难度大是指二个方面:一是要有专业的设备与设施,具体为专业的冷冻、冷藏车辆和专业的冷冻库;二是管理难度高,主要是时间管理要求更为严格.
成本高:一方面是指专业的冷冻设施与设备的投资成本,相对于普通货运来说,要高很多;另一方面是指运行成本也高,包括仓储运行成本和车辆运行成本均较高,特别是仓储运行的电费成本高许多。
风险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季节性强,旺季时间短,销售量大,要求的仓储、运输设备和人员多;非旺季时间长,设备、设施与人中利用差;这里存在季节性运营风险;二是产品风险,如果运营业务操作不正常,很可能导致产品报废;三是专业投资风险,万一冷链物流做得不好,由于专业设备与设施的通用性差,不能用作别的用途,只有等着卖给其他同行,收购价格很低。
据悉目前国内冷链物流的损耗率高达30%,发达国家的损耗率在5%以下。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系统流通的在90%以上,而我国目前进入冷链系统的蔬菜类比重只占到全部蔬菜的5%,肉类只占到15%,水产品也只有23%。发达国家已形成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生鲜易腐农产品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多半,并且在不断增长。
发展国内冷链物流产业的具体对策
1、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政府应为食品、药品等产品的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宏观管理保障机制。并且冷链物流企业应该严格执行国家指定的行业标准以确保企业的信誉。
2、在硬件设施、软件管理上,冷链物流企业需引进先进的设备,强化技术水平,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3、加强推广理念。在人才利用上,应日趋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出更专业的行业优秀人才。鼓励技术创新,引导和推动高等院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
4、打造系统的物流网络,发展电商渠道,变分散为集中,也将大大提升冷链物流的管理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中国冷链物流从生产企业到加工业再到批发市场,每一个环节都分布散乱,只有利用网络技术统一整合和规划上下游信息资源,建立冷链产品的批发交易、商情网络平台和运输系统等才能提高冷链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5、在冷链物流行业的机遇面前,物流公司要通过管理模式升级、品牌化及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同时,在冷链基础设施投入较大的情况下,开展深加工业务,提升利润水平,减少相应损耗,避免浪费,进而间接推动配送产品产值的提升,将是冷链物流发展的趋势。冷链物流企业在技术与存储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升级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对于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抢占行业先机、实现战略扩张是重要一步。
6、信息化建设也将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并提升客户满意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冷链物流系统实现管理电子化,减少库存积压,对于提高运输质量,保证服务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一些不具备专业冷链物流运输体系企业可与社会性专业冷链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
8、从高端食品做起,或许能够成为冷链物流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普通物流,冷链物流的设备技术造价高,必然加大企业经营成本,而这种成本最终又会传导给终端消费者,从而抬高消费品价格,但高昂的价格往往不能被普通消费者所接受,从高端产品做起或许容易被接受。
总的来看,在国家政策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电商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改变的驱使下,冷链物流产业必将快速的兴起。然而市场上挑战与机遇并存,冷链物流企业应该选择适合的方式稳步向前地发展。
声明:华经观察属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授权于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使用;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编辑:wang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