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经济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到来,养老、健康、医疗这类大健康产业或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可适当关注这类养老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华经纵横编辑wangyuan做了以下分析:
养老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养老产业目前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具体配套实施政策尚未明确出台,整体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国内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如何构建尚不明朗,养老产业投资大、收益的周期长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养老机构产业一半盈利,三分之一亏损,剩下的勉强维持。具体表现为公立养老机构门槛高、床位少,难以满足大多数老龄人的需求;民营养老机构鱼龙混杂、设施不完善、收费高,一些老龄人不愿意入住的现状。虽说目前中国的养老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机遇大于挑战,发展空间还是巨大的。
养老产业的优势分析
1、我国养老产业目标消费群体及发展空间巨大。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统计今年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达到2.02亿,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失能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健康问题将愈加突出。据相关机构推算目前中国养老产业消费需求规模逾3万亿元,到2020年达到8万亿元,2030年达到20万亿元,据此,老年消费与总消费的比重分别为6%、12%、15%;推动GDP增长百分点依次为3%、6%、8%。虽说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刚刚起步,整体盘踞在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产业状态,低盈利且无固定商业模式。但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之下,产业将逐步跨入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品牌、技术、口碑将成为竞争力的核心,而长期来看,市场潜力巨大,老龄人口的增加将会拉动医疗保健、托管托养、家政服务、休闲娱乐、金融咨询等一系列大健康产业链需求的增长。
2、国家政策、中央财政支持健康与养老产业。在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从加大养老服务业投融资力度、建设养老服务产业园区、支持养老服务重点领域发展、推进养老服务科技创新这几个方面来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并且中央财政将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纳入了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并下拨22.2亿元资金,由地方统筹用于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民生商贸服务业、市场监管、市场监测等公益性服务业发展。因此民生、健康相关产能的扩张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刺激之下,医疗器械、保健药品等领域也将可能产生巨大成长潜力。
3、经济的发展催化养老等一些系列的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从经济发展规律看,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阶段后,健康与养老这类大健康产业会迎来快速发展期。根据研究,当人均GDP达到3000-5000美元时,居民的消费关注点会从衣食无忧进入到关注生活质量和品质上来。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在1963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1970年达到5000美元,在这个阶段及之后的一个阶段,大健康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日本在1974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1976年达到5000美元,在70/80年代日本的大健康产业迎来了大发展。我国在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10年有9个较大城市的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中国的大健康产业正处在爆发的阶段。从人口结构看,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刘易斯拐点滚滚而来,劳动密集型行业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同时老龄化催生了相关行业的繁荣,以医药医疗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会明显受益。医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保健品、药用消费品等行业都值得重点关注。
4、社会的飞速发展,催生养老观念转变,进一步激发养老产业活力,市场将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5、目前养老产业处于萌芽期,进入企业较少,竞争力小,初期进入者容易形成“民族品牌”,成为产业的领导者。
6、产业相关领域,尚无企业、行业、国家标准,优秀企业容易成为标准制定者和领导者,将会获得来自政府和社会层面的扶持、信贷、投资、大宗采购等一系列重大利好。
养老产业的劣势分析
1、目前市场缺乏一套全面的、系统的战略思路和行业规划。在老年保障服务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政策较多,但难以协调统一,缺乏互补与合力的问题。资金与政策的双重缺位,造成一方面目前的养老产业发展后续乏力,使当前老龄市场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在规模和结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均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2.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老龄人口潜在需求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展相对缓慢和滞后。因此,尽管改革以来城镇职工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均有显著提高,退休金和养老金也随之增长,但由于与老龄人口密切相关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尚未完善,个别地方在政策执行中又存在一些失误和偏差(如退休金、养老金的拖欠,医疗费用报销难等),都无形中增大了老龄人口的后顾之忧,严重抑制了老年人的消费欲望。这促使相当一部分现实购买力转化为储蓄,造成老年人口有支付能力的现实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3.老龄产业供给不足与供给相对过剩的矛盾。有些老人院、老年公寓、福利院生活单调,缺乏乐趣,有些又过于奢华,收费过高,致使许多老年人望而却步,不敢消受,结果是老人院、老年公寓没有充分利用,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老年产品和服务有些质量差,花色品种单一,有些由于价格相对昂贵不能为老年人充分享用,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造成老龄产业的供给不足与供给相对过剩的矛盾。
4.老龄人口消费结构单一。中国老龄市场具有其特殊性,老龄人口的消费行为具有平稳化和退行性特征,平稳化是指老龄人口消费范围一般比较狭窄而固定;退行性是指增龄过程中的老龄人口购买力在逐步减退。老龄人口消费模式多为理智型的消费类型,大部分支出是用于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精神生活消费支出是比较少。因此拓宽老人消费结构是中国老年产业发展的关键。
5.产业结构不合理,结构性失衡比较严重。目前,我国的老年产业还是以老年护理业为主,并涉及一些医疗设施产品的相关产业,而银行、保险、住宅开发、文化、教育、旅游、运动、信息服务等行业发展比较慢。虽然政府也积极鼓励各方面力量参与老龄产业的培育和建设,但是由于政策的具体内容缺乏,缺少对市场发展的总体导向,影响资本的导入方向,也造成了我国老龄产业结构难以合理发展的现状。
纵观古今,社会是不可能倒退的,而是稳步向前发展的,养老这一系列的大健康产业也会飞速地向前发展,其优势明显大于劣势,因此在新一轮由养老市场带动的大健康产业浪潮中,如何提供符合老龄消费发展趋势、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1、吸取发达国家开拓发展养老产业的经验教训。
2、加强政策法制配套设施建设,多方协作,多方出力,扶持并规范养老产业的发展。
3、从健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以及保险业的发展两方面共同着手,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是的养老产业无后顾之忧。
4、制定养老产业发展目标及行业标准,完备养老产业体系。
5、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宣传教育,征收遗产税等方式,拉动老年人的有效需求。
6、加强对老年人口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购买力水平的分析,研究需求结构分析,鼓励养老产品创新,丰富养老产品供给,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
总体来说,“未富先老”这一现状距离中国越来越近,养老产业隐藏的巨大投资价值,也随着此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浮出水面。尽管社会各界对“以房养老”等养老服务业方式有诸多意见,但却大多看好养老产业。从中长期看,养老产业或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可适当关注养老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声明:华经观察属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授权于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使用;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编辑:wang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