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世界炼油行业2013年回顾与趋势展望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4-07-17  浏览:


  摘要:2013年世界炼油能力小幅增长,总能力达到45.88亿吨,同比增加1010万吨,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中国和中东;炼厂加工量小幅回升,达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炼厂开工率小幅下滑,总体仍在低位徘徊;炼油毛利总体水平下降。北美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地区,炼油商扩能改造以加工页岩油;欧洲炼油商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供需结构不平衡依然存在;亚太炼油能力持续增加,市场竞争加剧;中东计划扩大炼油能力,沙特阿美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炼油商;拉美炼厂扩能改造加工重质原油,生产低硫油品;世界油品质量日趋严格,不少国家和地区计划升级清洁燃料标准;世界各地新建炼油项目进展缓慢,继续延期。预计2014年仍将有一批新建和扩建炼油项目投产,世界净增炼油能力约4500万吨;2013-2018年,全球新增能力将达到4.75亿吨,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和中东等,世界炼油重心继续东移。2014年世界炼油行业毛利继续承压,炼厂开工率仍维持低位,并面临更大的清洁燃料和环境压力。


  关键词:世界,炼油能力,加工量,毛利,装置改造,油品标准2013年,2014年


  2013年,世界炼油能力小幅增长,炼油重心继续东移,炼厂原油加工量继续回升,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世界炼厂开工率小幅回落,炼油毛利总体低于上年,其中北美地区表现较佳,而西欧和亚太地区均明显下降。从各地区炼油发展情况看,北美炼油业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代表,炼油商扩能改造以加工页岩油;欧洲地区炼油商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亚太地区炼油能力骤增,市场竞争加剧;中东地区计划扩大炼油能力,沙特阿美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炼油商;拉美地区炼厂改造加工重质原油,生产低硫油品。世界油品质量日趋严格,许多国家计划升级清洁燃料标准。非洲、拉美炼油项目进展缓慢,继续延期。


  一、2013年世界炼油行业运行概况


  1.世界炼油能力略有增长,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中东、亚太地区


  2013年,世界炼油能力净增仅1010万吨/年,总能力达到45.88亿吨/年。各地区炼油能力增减各异。新增的约6110万吨/年炼油能力主要来自中国和中东,其中中国增加3310万吨/年,主要来自炼厂改扩建;中东地区新增2800万吨/年,沙特阿美与道达尔合资在朱拜勒建设的2000万吨/年Satorp炼厂年内投产。减少的炼油能力主要来自西欧、日本和南美,其中西欧同比减少2200万吨/年,日本同比减少1800万吨/年,南美地区同比减少1100万吨/年。2013年,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占世界总能力的32%,领先优势明显;北美地区占23%;西欧占18%;中东地区占9%;前苏联和东欧占8%;中南美占6%;非洲占4%。


  2013年,由于炼厂总数减少,世界炼厂平均规模略有提高,由2012年的680万吨/年小幅增加到约700万吨/年。世界前25家炼油公司的炼油总能力达到26.04亿吨/年,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56.9%。在前25家公司排名中,沙特阿美公司从2012年的第10位跃居至第5位,马拉松石油公司从17位上升至13位。2013年,世界2000万吨级以上炼厂数量已达到22座.


  从二次加工能力看,2013年,世界加氢处理总能力从24.3亿吨/年减少到23.83亿吨/年,同比下降1.9%,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比例下降至51.1%,主要原因是日本、西欧和南美炼油能力减少;世界加氢裂化总能力达到2.97亿吨/年,同比微增0.8%,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份额小幅上升至6.4%;催化裂化能力略有下降,占世界总炼油能力的份额从2012年的16.4%降至16.3%,延续多年的下降趋势;催化重整能力比例从2012年的12.9%降至12.8%,变化不大。


  2.炼厂原油加工量小幅回升,达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


  2013年,全球炼厂原油加工量达到7581万桶/日,略高于2012年的7520万桶/日,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其中,OECD国家炼厂原油加工量达到3659万桶/日,低于2012年的3690万桶/日;非OECD国家炼厂加工量达到3925万桶/日,远高于2012年3828万桶/日的水平。可见,2013年新增原油加工量主要来自非OECD国家,这与2012年的主要来自OECD国家的情况恰恰相反。


  从季度走势看,呈由高走低再大幅攀升而后又有所回落的态势。一季度世界原油加工量为7530万桶/日;二季度回落至7490万桶/日;虽然第三季度通常是世界原油加工高峰季度,但第三季度加工量猛增至7710万桶/日,增幅远高于正常年份,其中中国、沙特以及委内瑞拉因炼油能力提高使原油加工量的增量超过200万桶/日;第四季度原油加工量小幅回落至7630万桶/日。


  3.世界炼厂开工率小幅下滑,总体仍在低位徘徊


  2013年,全球炼厂平均开工率约为82.7%,略低于2012年83.0%的水平。IEA公布的数据表明,OECD国家炼厂开工率为81.4%,低于2012年81.8%的水平。其中,OECD北美地区主要得益于美国炼厂的低原油成本和不断增长的炼油产品出口,使其炼厂平均开工率达85.6%,成为全球炼厂开工率最高的地区;OECD西欧地区受到美国及亚洲新建炼厂油品出口的压力和本地区油品需求疲软的影响,炼厂开工率仅为76.4%;OECD亚太地区炼厂开工率因整体炼油产能过剩而保持在79.3%的较低水平.


  4.世界炼油毛利总体水平下降


  据IEA公布的数据,2013年世界主要地区炼油毛利总体水平低于2012年。2013年,美国墨西哥湾HLS/LLS裂化毛利约为5.66美元/桶,低于2012年的6.69美元/桶。美国中部地区炼厂加工WTI原油毛利也从2012年的24.6美元/桶减少到18.3美元/桶。炼油能力过剩、汽油需求疲软、原油价差收窄、裂化毛利降低是导致美国炼油毛利下降的主要原因。美国第三季度几乎所有炼油商的炼油利润都出现大幅下滑,瓦莱罗、马拉松和菲利普斯66公司分别下降了53.7%,86.3%和66.5%。


  2013年欧洲鹿特丹加工布伦特原油的裂化毛利从2012年的6.36美元/桶大幅下降至3.66美元/桶的低水平。道达尔公司称,第三季度该公司的炼油毛利已从2012年的每吨51美元陡降至10.6美元。


  2013年欧美地区炼油毛利的下跌,严重影响了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下游收入,埃克森美孚公司三季度下游利润从2012年的26亿美元大幅下降到5.9亿美元,壳牌三季度下游利润减少50%至8.92亿美元,BP公司三季度下游利润下降33.6%。


  2013年亚太地区炼油毛利表现一般,新加坡炼厂加工迪拜原油的裂化毛利从5.34美元/桶下降到4.49美元/桶。从2013年初开始,主要受供应面趋紧、亚洲新建炼油项目推迟建成投产、炼厂检修量较往年更大等因素的影响,短期供应明显受限,以新加坡迪拜炼油毛利为代表的亚洲炼油毛利从2012年四季度的低位开始回升。三季度虽然需求季节性回暖,但炼厂复工以及少部分前期推迟项目的投产使炼油毛利有所下滑。


  二、世界炼油行业发展态势


  1.北美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地区,炼油商扩能改造以加工页岩油


  北美地区页岩油气的开发成功给炼厂提供了廉价的原(燃)料,凭借成本优势,北美地区炼油行业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代表,也使该行业从以原料进口为主转入以出口产品为主,美国炼厂出口拉美和欧洲的油品数量大幅增加。若仅考虑低价天然气优势,美国本土炼厂的燃油成本较欧洲炼厂低1.5美元/桶,较亚太炼厂低3美元/桶。在贝肯、EagleFord、Niobara页岩油(致密油)产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美国炼油商在寻求加工更多这种非常规原油的方案。可这种原油的轻质属性需要炼油商投资,对现有装置进行改造(包括常压蒸馏、气分和石脑油加工装置)才能加工,特别是墨西哥湾适合加工重质原油的那些炼厂。除夏威夷外,美国各地均已停止炼油削减计划。


  2.欧洲炼油商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供需结构不平衡依然存在


  欧洲炼油工业陷入更深的危机,利润微薄迫使欧洲炼油商降低开工率。原油价格高企进一步压缩了炼厂利润。为应对当前的危机,炼厂不得不根据生产运行和油品转运需要灵活调整生产方案。欧洲炼油商面临的经济困境除了欧元区经济普遍萧条的原因外,主要还在于操作成本偏高及供需结构不平衡。欧元区一些油品越来越短缺,包括柴油,尤其是航空燃料,欧元区40%的航空燃料依赖进口。欧洲炼油业的缺陷在于汽油产能严重过剩而柴油产能不足,这种产品结构上的不平衡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自2008年以来,欧洲已有15家炼油厂被迫关闭,其产能占欧洲炼油总能力的8%。由于欧盟内部需求持续下滑,亚太和中东地区新的大型炼厂相继投产,预计未来几年欧洲地区仍有30%的炼油能力将被关闭。


  3.亚太炼油能力持续增加,市场竞争加剧,炼油商积极应对


  在中国,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等一批资源国国家公司都在与中方公司合资合作推进建设大型炼油项目。越南国家石油公司、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和日本出光兴产公司在越南合资新建的20万桶/日炼厂已经开工并将在2017年投产。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国也计划大幅提高原油加工能力。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预计2014年初决定是否在该国南部新建一耗资200亿美元的炼油联合体项目。


  近几年来,亚太地区的许多炼油商都得到了丰厚利润,但持续新增的炼油能力可能使这种状况发生逆转,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将难以避免。亚太地区炼油业的发展空间正变得愈加狭窄,炼油商的利润可能会因此而受到挤压。为应对激烈的竞争,许多公司,例如雪佛龙和印度信诚,将投资改造现有装置并降低运行成本。雪佛龙公司将加大投资,用来提升其在韩国、泰国和新加坡的合资炼厂的可靠性、灵活性和产能效率,以确保长期的竞争优势。日本和韩国炼厂转向生产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例如韩国SK石油公司加大芳烃生产。亚太炼油商,例如印度信诚工业公司、韩国SK石油、台塑集团以及在亚太经营的全球大石油公司都在调整战略,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4.中东计划扩大炼油能力,沙特阿美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炼油商


  中东国家凭借资源优势,继续扩张炼油能力。沙特阿美计划今后十年使炼油能力翻番,达到800万桶/日,远超过目前埃克森美孚(2012年底炼油能力为540万桶/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商。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和正在推进的一些大型炼油项目包括:沙特阿美与道达尔合资在朱拜勒建设的40万桶/日Satorp炼厂2013年投产;与中石化合资85亿美元、能力为40万桶/日的延布炼厂2014年投产;投资70亿美元、能力为40万桶/日的吉赞炼油厂2016年投产。


  伊拉克政府2013年10月与圣达瀚公司签署60亿美元的炼油厂项目,将建设能力为15万桶/日的炼厂。伊拉克还计划分别在卡尔巴拉市和基尔库克市各增加1座15万桶/日的炼厂,并在纳西里耶建设30万桶/日的炼油设施。以上项目将使伊拉克的炼油能力从现在的65万~75万桶/日增加到约150万桶/日。


  一批大型炼油项目即将在中东开始生产,中东炼油商已决定改变出口战略,除了出口原油外,还将出口石油产品,沙特和阿联酋等已开始通过新建炼油能力来满足其国内的油品需求。预计未来几年中东地区投产的炼厂将对全球油品贸易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5.拉美炼厂扩能改造加工重质原油,生产低硫油品


  目前,拉美地区炼油能力仍不足,一些国家加快了炼厂扩能改造过程,以加工本地产重质原油,生产市场所需的低硫油品。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投资30亿美元对Salamanca炼厂进行扩能改造,把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到23.6万桶/日,并能加工重质原油生产柴油和汽油,使燃料油产量减至最少,预计2015年扩能改造工程结束投产后,墨西哥进口汽油的数量将有所减少。


  秘鲁国家石油公司投资20亿美元对Talara炼厂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原油加工能力提高3万桶/日达到9.5万桶/日,改造后的炼厂将能加工产自秘鲁北部的重质原油,生产低硫油品。


  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将改造现有8万桶/日的Cartagena炼厂,并在其附近新建一座原油加工能力为16.5万桶/日的炼厂。这两座炼厂投产后都将加工重质含硫/高硫原油,生产超低硫柴油和汽油,满足当地和地区油品增长的需求。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还将投资30亿美元对Barrancabermeja炼厂进行现代化改造,并使原油加工能力从5万桶/日提高到30万桶/日,加工重质原油,炼厂预计于2016年竣工投产。


  6.世界油品质量日趋严格,不少国家和地区计划升级清洁燃料标准


  发达国家,例如美国、西欧国家和日本,多年来一直引领清洁燃料在全球的推广和升级。近10年,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颁布了柴油和/或汽油的最高含硫量标准,包括南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亚太地区的中国、中国香港、印度、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澳大利亚;中东地区的科威特、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伊朗和约旦。


  2013年许多国家计划升级清洁燃料标准,颁布标准的国家有:新加坡硫含量为10ppm的汽油标准2013年7月开始实施;硫含量为50ppm的柴油标准2013年10月实施。经过两次延期后,2013年1月1日俄罗斯开始全面实施欧Ⅲ汽油标准(硫含量最高150ppm)和欧Ⅲ柴油标准(硫含量最高350ppm)。俄罗斯还计划于2015年实施欧Ⅳ汽柴油标准(硫含量最高50ppm),于2016年实施欧Ⅴ汽柴油标准(硫含量最高10ppm)。随着油品标准的持续升级,俄罗斯中小炼厂和老式汽车会受到冲击,政府可能会鼓励炼厂加快进行升级改造,并减少出口以满足国内需求。尽管如此,笔者认为俄罗斯如期完成后续油品质量升级的可能性并不大。2013年巴西一些城市的商用车辆开始强制使用超低硫柴油。目前巴西使用的柴油多种多样,既有含硫量分别为50ppm和500ppm的柴油,也有含硫量为1800ppm的柴油。2013年,巴西禁用含硫量为1800ppm的柴油,同时让含硫量为10ppm的柴油进入市场。在今后5~6年,巴西将把柴油含硫量从500ppm降至10ppm,该国将对大炼厂进行技术改造,以增加低硫柴油的产量。


  7.世界各地新建炼油项目进展缓慢,继续延期


  从新建炼厂情况看,一些原本计划于2013年建成的项目不少都未能如期实现,将继续延期,尤其是在缺乏资金的拉美和非洲地区,有些计划的炼油项目几年过去了仍在计划阶段,有些项目已连续两三年推迟,在建的项目也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受融资和市场疲软等影响。2013年10月,越南国内第二座炼厂——产能为1000万吨/年的宜山炼厂终于动工,计划在2017年建成。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投资方对新建炼厂越来越谨慎,这给世界炼油行业以更多的喘息之机,减缓炼油能力过剩的压力。


  三、世界炼油行业发展前景


  尽管世界炼油行业总体形势远不如金融危机前的黄金时期,2013年炼油业表现欠佳,世界炼油能力也早已出现过剩,但预计2014年仍将有一批新建和扩建炼油项目投产,其中中国新增炼油能力就将达到约4000万吨,中东和印度也将有一批新增能力投产。从现有计划看,如果项目能如期建成,世界将新增能力8000多万吨。与此同时,西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可能削减炼油能力约3500万吨,因此2014年世界净增炼油能力约4500万吨。未来几年,世界炼油能力将继续增长,2013-2018年,全球新增炼油能力将达4.75亿吨,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亚太的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一些主要国家,其中中国2015年炼油能力将较2013年增加11%,印度2016年炼油能力将较现在增加24%,世界炼油重心将继续东移。未来新建炼厂规模大多在1000万~2000万吨/年,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有利于发挥最好的效益和最大的生存能力,炼厂加工高硫原油的能力将越来越重要。新建炼厂大多将实现炼化一体化,通过炼厂与石化厂互换中间产品得到最大效益。随着炼油能力的不断增加,全球炼油能力过剩将日趋严重,而需求很难出现大幅改善,预期2014年世界炼油毛利将继续承压,炼厂开工率仍将维持低位。未来全球炼油业将面临更大的清洁燃料和环境压力,面对高硫和高污染物排放情况,炼油商需考虑改进现有工艺并采用替代工艺。有竞争力的炼厂在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优化,从能量优化、工艺效率优化到产品分布优化、原油来源优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市场变化。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