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降低供应风险的角度,对2020年前我国原油进口结构的优化路径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且为应对伊朗原油出口的减少提出了数量化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显示,由于我国对世界原油的需求将会持续旺盛,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需要大量增加从俄罗斯、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墨西哥及阿尔及利亚等传统产油国的进口,同时减少对沙特阿拉伯、安哥拉、苏丹和伊朗的原油依赖。从未来原油进口的地区分布上看,中东地区依然是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同时也是供应风险最大的地区。为应对伊朗石油禁运,我国应该增加从加拿大、墨西哥、尼日利亚和卡塔尔等国的原油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并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原油消费需求。
关键词:原油进口,供应安全,原油禁运,最优策略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原油的需求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到2035年,我国的原油消费预计将达到1490万桶/天。由于国内的原油产量预计在2015年将达到峰值,导致我国的原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①。我国从1965年到2035年的原油的生产量,消费量以及对外进口依存度②。自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我国的原油进口依存度逐年攀升,到2011年已经达到56%。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35年我国超过80%的原油供应将依赖于进口。因此,如何有效的分散原油进口风险成为我国能源供应的关键。Kraljic[1]提出资源购买应当转变为有效的供应管理以避免因资源短缺而造成的供应中断。虽然Kraljic的观点是基于商业策略的分析,但同样适用于国家层面的战略资源管理。在我国2011年的进口结构中,中东,非洲和中亚分别占据了将近50%,24%和12%的原油进口。考虑到过于集中来自中东国家的原油进口,加之复杂的地缘政治,使该地区成为保证我国原油供应安全最重要也是最薄弱一环。到2014年,我国预计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这更加凸显了我国发展多元化原油供应的紧迫性③。近年来,我国已经通过不同方式来拓展原油进口来源,保证原油供应。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过“石油的安全和保障在于多元化,并且一定是多元化”④。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指出,“我国将在丰富和完善合作机制与手段,促进供应渠道的多元化方面做出努力”。本文从原油进口风险的分散化角度,建立我国石油进口的风险指数,并且根据我国未来原油需求和生产的预测值,提出了我国未来的原油进口的多元化路径,并给出了具体的数量化建议。最后,本文还将分析伊朗原油禁运对我国原油进口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最优的应对策略,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化石能源的供应安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不同的能源安全评价指标和方法。Kruyt等[2]对影响原油长期进口安全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将其归类为4个方面:可获得性(Availability),可到达性(Accessibility),可负担行(Affordability)以及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运用所列指标,作者对西欧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进行了分析。考虑到西欧对能源进口的严重依赖,LeCoq等[3]构建了能源对外依存度风险指数(RiskyExternalEnergySupplyIndex),并且将原油供应国的政治风险和与原油进口国之间的运输距离纳入风险指标之中,量化分析了进口能源的可获得性和可到达性。考虑到地缘政治的因素,国际原油出口国,尤其是海湾及非洲国家,往往存在较高的政治风险和政策不连续性。因此,He等[4]将供应国向单一国家的出口比例纳入原油供应风险的指标体系中,认为原油进口国向单一供应国的进口量占该国原油产量比例越高,潜在供应风险也就越大,更容易受到战争,禁运以及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极大地降低资源的可获得性。Lefèvre[5]研究了能源的进口价格以及可获得性,进而提出了安全价格指数(ESPI)以及能源安全可获得性指数(ESPAI)来评价化石能源的集中度。此外,很多学者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能源供应形势进行了研究。Gupta[6]用主成分分析法(PCT)研究了26个主要石油进口国的脆弱性指标,发现这些国家的石油进口安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Cohen等[7]机构建国家分散化指数(Country-specificDiversifi-cationIndex)考察了OECD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同样得出了OECD国家间能源供应风险的差异化结论;②亚太地区及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量化研究。Vivoda[8]从11个方面分析了能源的供应安全,运用全新的能源安全评估体系对亚太地区的能源供应安全进行了研究。张阿玲等[9]最早使用赫芬达尔—赫施曼指数对我国的石油进口风险进行了量化分析。吴文盛[10],张华林等[11]构建了我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且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的石油供应安全进行了评估。何贤杰等[12]选取6个不同的指标对我国石油安全形势进行定量评价,并将石油安全度的安全划分为五个等级。李继尊[13]运用主成分分析和二阶回归方法建立了我国能源预警模型,并且进一步测算了1995-2007年的能源预警指数。Wu等[14,15]利用改进投资组合和风险分散的方法对我国的原油进口风险进行了度量,发现国际油价,进口分散化程度,进口数量以及地区政治风险等是影响我国原油进口风险的主要因素,非系统风险和运输风险是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风险来源。张磊等[16]根据我国的石油进口现状利用支持向量机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石油安全的评价体系;③通过对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分析,很多学者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张宇燕等[17]提出我国可以通过直接投资,股权投资,战略储备和市场即期采购等渠道来维持稳定的石油供应来源。Leung[18]提出我国的能源问题主要在于石油的供应安全,相对于价格的波动,目前我国更加关心的是如何保证稳定和足够的石油供应。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运用非线性规划的方法,从供应风险角度,对我国的原油进口结构进行了定量的优化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数量化建议。此外,国际原油供应市场存在着很大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本文以伊朗禁运为例,提出了一个最优的数量化应对策略,为我国制定相应的进口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尽管现有对能源供应安全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大多数文献仅仅提出了各种指标来评估能源供应安全,但是没有考虑到能源进口国未来的需求和实际炼化能力。而各原油消费国往往是根据国内的实际需求,产量以及加工炼化能力来制定相应的进口政策。因此,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分析进口国的长期原油供应安全。其次,以往的研究仅仅对各国的能源供应安全指数进行了量化研究,进而对于各国的能源进口策略提出定性的建议,没能针对原油进口国给出具体且数量化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基于供应分散化的理论为我国的原油供应制定一个数量化的最优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我国的原油供应风险,保证原油供应安全。本文结构:第二部分数据来源;第三部分提出了我国未来原油进口结构的多元化策略;并为应对伊朗原油禁运的问题提出一个最优的应对策略。结论和政策建议在第四部分。
2数据来源
以2011年作为基准年份,进口来源国数据来自于《2011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及数量》[19]。原油消费及产量数据来自于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12”,炼化能力预测数据来自于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以及国家能源网。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国家能源网的报道,到2015年全国一次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6亿t/年左右,到2020年,将达到7.5亿t⑥。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能力参考中国能源报(2012年03月26日)⑦。石油输出国的产量预测来自于国际能源署(IEA)的WorldEnergyOutlook(2012年)。原油出口国的国家政治风险使用PRS发布的ICRG的未来5年风险指数的预期值,通过计算最好情况(BC)和最坏情况(WC)下的平均值作为基数,加上年度风险指数的标准差得到该国的未来风险预期⑧。
3结论分析
3.1我国未来原油进口的多元化策略
根据IEA,OPEC以及BPStatistics对2015年和2020年原油的需求和产量的估计,本文对我国未来原油的进口策略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数量化的政策建议。由于我国对原油的需求持续旺盛,未来几年内,我国需要大幅增加从俄罗斯,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墨西哥及阿尔及利亚等传统产油国的进口。到2015年和2020年,原油进口将分别增加6848万t和9730万t,以满足国内需求。同时减少对沙特阿拉伯,安哥拉,苏丹,阿曼和伊朗的原油依赖。从风险分散的角度看,来自这些国家的原油进口到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减少6490万t和4359万t。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加拿大预计会是未来我国石油进口增长最快的来源国,其已探明的油砂和重油资源达到2500亿桶,几乎相当于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蕴藏量[22]。近年来随着美国“能源独立”口号的提出,国外原油进口逐年减少。在国际能源需求东移的大背景下,我国可以考虑增加从北美的原油进口。在最优的进口结构下,加拿大将成为继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之后我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国。此外,相对于充满变数的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来自美洲的原油运输则通过相对较为安全的西太平洋海域,增加了原油的运输安全指数。随着伊拉克和利比亚战争的结束,两国的石油产量预计会实现快速增长,为我国从该国进口更多的原油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到2020年,来自伊拉克和利比亚的最优原油进口量将比2011年的实际进口量增加1155万t和1217万t。此外,我国需要积极拓展更多的石油供应渠道,逐步增加从巴西,尼日利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原油采购数量来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原油需求。到2020年,来自这3个国家原油进口总量将比2011年增加4555万t。由于我国原油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即使在充分风险分散的情况下,2015和2020年的供应风险指数也分别达到0.1492和0.2392,是2011年风险指数的1.64倍和2.63倍。
从未来原油进口的地区分布上看,中东地区依然是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将近35%的原油进口将会来自中东地区。虽然该地区一直以来饱受地缘政治的影响,政治风险较高,但考虑到该地区丰富的原油储量,未来很长时间内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原油来源地,是保障我国原油供应安全的关键。到2020年我国至少还需要从中东地区多进口3733万t原油,以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油需求。因此,保持稳定的中东原油供应将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一环。申琴宇等[23]提出在发展与海湾国家的石油经贸关系时可采取“二进一出”的基本策略,即在积极推进对海湾国家的投资的基础上,从该地区进口更多地原油和油品。考虑到中东和非洲地区在我国原油供应体系中的重要性,我国也在积极开拓更加多元化的运输方式以保证原油运输通道的安全[24]。此外,表3的结论显示,我国在未来的几年内应该大幅增加从美洲国家的原油进口,主要是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原油进口,来满足国内的原油需求。考虑到美洲国家相对较低的国家政治风险,增加美洲国家的原油进口将是未来我国原油供应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到2015年和2020年,我国预计将从美洲地区多进口6574万t和9716万t原油。从风险角度分析,来自中东地区的原油供应风险最大,超过30%的风险来自该地区,其次为非洲和美洲。但随着美洲原油进口的预期增长,到2020年其风险值将接近于非洲国家的风险总和。由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政治稳定性相对较高,在大量增加该地区原油进口的情境下,其风险值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风险的比例将保持在10%以下。
3.2伊朗石油禁运的应对策略分析
伊朗是全球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供应国,但由于政治原因,其石油出口一直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的石油禁运生效后,伊朗的原油出口在2012年下降了一半,石油产量也回落到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以来的最低水平。虽然美国给予我国6个月豁免期,但考虑到伊朗问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完全解决,我国已经开始部分减少从伊朗的原油进口⑨。本文将重点分析一旦伊朗原油进口大幅减少甚至发生断供的情况,我国应该采取何种进口策略来弥补伊朗原油缺口。我们采用ICRG的未来5年的国家风险指数预测值,对我国2015年的原油进口结构进行模拟分析,考察伊朗原油进口减少50%以及完全断供两种情景下的进口策略⑩。与传统的能源安全预警模型不同,本节为已经发生的能源供应短缺提出了一个后瞻视角的策略,以应对突发的供应短缺为目的。
中东国家依然是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占我国预计进口总量的37.8%,其次为非洲和美洲,占比分别为24.98%和19.75%。结论显示,伊朗石油禁运带来的供应缺口以及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将依靠非洲和美洲国家的进口增长来弥补,尤其是非洲将有望成为继中东之后我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地。
4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原油的需求持续旺盛,随之而来的是原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本文利用我国2011年原油进口来源国数据以及IEA,OPEC,BPstatistics的预测数据,从优化供应风险的角度,对我国当前和2020年前的原油进口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数量化建议,为我国制定相应的进口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本文以伊朗禁运为例,针对国际原油供应市场的变化提出了一个最优化的应对策略。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在未来几年内,我国需要大幅增加从俄罗斯,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墨西哥及阿尔及利亚等传统产油国的进口,同时减少对沙特阿拉伯,安哥拉,苏丹和伊朗的原油依赖。加拿大是我国石油进口增长最快的来源国,在最优的进口结构下,加拿大将成为我国第三大进口来源国。在充分风险分散的情况下,2015和2020年的供应风险指数也分别达到0.1492和0.2392,分别是2011年最优风险指数的1.64倍和2.63倍。从未来原油进口的地区分布上看,中东地区依然是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同时也是供应风险最大的地区。
(2)由于美欧对伊朗石油出口的禁运,我国应该增加从加拿大,墨西哥,尼日利亚和卡塔尔的原油进口来弥补伊朗的供应缺口并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原油消费需求。同时也应该增加从阿联酋,巴西,俄罗斯等国的原油进口量以分散进口风险。如果伊朗供应减少50%或者断供,即使在风险分散的最优策略下,我国原油供应的风险指数分别为0.2433和0.2524,明显高于2015年的最优化风险值,但是该值仍然低于我国在2011年的进口风险指数。结论还显示,伊朗石油禁运带来的供应缺口以及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将依靠非洲和美洲国家的进口增长来弥补,尤其是非洲将有望成为我国继中东之后,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地。
综上所述,在我国原油需求旺盛,进口依存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我国的原油进口的风险敞口也随之增大,迫切需要通过进口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分散风险。对于原油供应市场的变化,同样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对此,我们对今后的原油进口政策建议如下:第一,中东原油是我国原油供应安全的关键。在保证中东原油供应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分散沙特阿拉伯的原油进口,增加阿联酋,卡塔尔等国的进口数量。第二,积极开拓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管道原油运输,从我国临近的远东和中亚获得更多的原油。第三,重点发展潜在的供应伙伴,增加从加拿大,墨西哥等美洲国家的原油进口,降低我国的能源进口风险。最后,对非洲原油的进口应该采取更加分散化的策略,减少对个别国家的原油依赖。最终,通过对进口结构的优化,分散原油进口风险,使得我国的原油进口安全得到保证。
微信服务号: | ![]() |
微信订阅号: | ![]() |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