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中石油领衔十公司笑纳173亿“红包”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5-04-13  浏览:


  政府补助“输血”何时休


  中石油领衔十公司笑纳173亿“红包”


  2013年大亏2亿多的曙光股份终于扭亏,10日发布的年报显示,2014年净利润为1019.60万元。不过,扭亏背后,曙光股份去年笑纳了2.38亿元的政府补助大“红包”。事实上,曙光股份的扣非净利润瞬间现行——大亏2.71亿元。


  曙光股份只是政府“红包”拿到手软的上市公司缩影。据统计发现,截至10日收盘,中石油等10家公司2014年就拿了173.00亿元,还有中国远洋等10家盈利为正的公司政府“红包”超净利润1亿元以上。


  政府补助“输血”上市公司何时休?上市公司靠政府补助粉饰业绩何时休?


  十公司笑纳政府“红包”173亿


  政府补助“红包”年年有,今年似乎特别多。


  截至10日收盘,1527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2014年年报,据统计,其中1457家公司共获得641.23亿元的政府补助,占比高达95.42%。


  上述1457家公司获得的政府“红包”金额,较2013年的509.28亿元大增25.91%,远超它们6.33%的2014年净利润总额同比增幅。同时,641亿元的政府“红包”,也是255家已发2014年年报创业板公司净利润259.14亿元的2.47倍。


  其中,2014年笑纳政府“红包”金额最多的10家公司合计获得173.00亿元,绝大多数为央企国企。


  中石油连续第三年荣登政府补助王,拿了39.32亿元。中石化紧随其后,获得23.68亿元。上汽集团以26.72亿元排第三。中国远洋、中国中冶、中国国航、TCL集团、重庆钢铁、华能国际、中国铝业等去年也分别获得8亿-17亿元不等的政府补助。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0家公司2013年获得的政府“红包”为108.71亿元,也就是说2014年该营业外收入增幅高达59.14%,而净利润总额却下降两成以上。它们政府“红包”拿到手软并非戏言。


  中国远洋政府补助超盈利14亿


  政府“红包”拿到手软的不仅仅是上述10家公司。例如昨日发年报,政府补贴超净利润2亿元以上的曙光股份便是典型。


  据统计发现,71家公司2014年净利润为正,但同期政府补助高于净利润。它们的政府“红包”对上市公司意义更非凡——如果剔除政府补助这种营业外收入,经营性盈利为亏损的概率很高,政府补助极可能帮助它们摆脱亏损实现盈利。


  71家公司中,除了曙光股份,2014年政府补贴金额超过净利润1亿元以上公司还有9家,分别是中国远洋,重庆钢铁、比亚迪、常山股份、招商轮船、马钢股份、四川长虹、中海发展、中钨高新,同样,国企央企居多。


  尤其是中国远洋,17.43亿元政府补助在已发年报公司中排第四,更以超过净利润13.80亿元,在政府补助超盈利金额排名中居首。重庆钢铁情况也类似。


  这10家公司,2014年净利润合计16.95亿元,政府补助却拿了58.80亿元。从扣非净利润角度看,除了中海发展为盈利5500多万元,其它9家公司全部为亏损,合计亏损61.11亿元。


  政府“输血”何时休


  经济学家、央视财经评论员许维鸿日前表示,获得政府补助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业绩不佳濒临退市或者ST的上市公司,二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司,三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扶持的公司,这类主要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或新兴产业。


  重庆钢铁、曙光股份、招商轮船、豫光金铅、博汇纸业、益生股份等2014年政府补助超过净利润的公司,2013年就为亏损。也就是说,如果2014年他们若继续亏损,按照相关规定,将被ST处理。可以看到,虽然他们2014年实现了盈利,但2014年扣非净利润均为亏损。


  “如果政府补助用在了正确的地方,用来提升企业自身造血能力,那么政府补助可以理解。”许维鸿认为,如果只是为了不被戴帽、不退市,粉饰业绩,这种政府补助就是不合理,少数骗补的更为恶劣,监管层应该给予处罚,甚至纳入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打击范畴。


  不过,许维鸿称无论是哪一类型的政府补助,长此以往,企业都不可避免成为只会靠政府“输血”的“懒人”。对于长期一味靠政府补助补血输血的企业,投资者应当远离,市场应当唾弃,希望这类现象能尽早消失。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石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