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4年全国汽车商品进出口形势分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5-05-22  浏览:


  2014年,汽车商品进出口总体保持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整理的海关总署汽车商品进出口数据显示,2014年,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1800亿美元,达到1829.13亿美元,同比增长13.65%,增幅高于上年同期8.23个百分点,其中进口表现更为突出。具体情况如下:


  一、汽车商品进口情况分析


  1、汽车商品进口总额接近千亿美元,整车进口贡献度明显提高


  2014年,汽车商品进口表现好于上年,累计进口金额接近千亿美元,达到985.99亿美元,同比增长19.4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3.96个百分点。从全年汽车商品进口金额变化情况来看,基本呈现出高开低走态势,1月同比增速最高,超过50%,2月后同比增速有所回落,6月和7月虽有所增长,但增幅没有超过一季度,8月后增速回落较快,其中11月同比呈负增长,但12月增幅又有所提升。


  在七大类汽车进口商品中,汽车整车增长贡献度较上年明显提高,进口金额增长贡献度达到74.29%,高于上年41.24个百分点。


  2014年,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也呈较快增长,累计进口金额375.51亿美元,同比增长 12.1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78个百分点。在四大类汽车零部件品种中,发动机总体表现不佳,进口量及金额均结束上年增长,有所下降。共进口81.05万台,同比下降0.94%,进口金额22.46亿美元,同比下降5.47%。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进口金额315.1l亿美元,同比增长12.98%,增幅较上年提升4.02个百分点。汽车、摩托车轮胎进口金额7.07亿美元,同比增长4.13%,增幅较上年有所减缓。其他汽车相关商品进口金额30.87亿美元,同比增长21.18%,增幅略高于上年。


  2、整车进口增幅明显高于上年,进口总量连续四年超过百万


  2014年,进口车市场需求总体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自2011年以来,进口量连续四年超过百万。共进口142.60万辆,同比增长19.29%,增幅较上年提升13.72个百分点;进口金额609.17亿美元,同比增长24.39%,增幅较上年提升21.40个百分点。从各月汽车进口表现来看,除2月外,其他各月进口量均超过10万辆,其中4月、5月、7月和12月进口量均超过13万辆。从月度进口量同比变化趋势来看,上半年月均增速超过20%,下半年增幅回落较明显,经销商库存压力有所增大。


  2014年,在汽车主要进口品种中,乘用车占比依然最高,共进口140.27万辆,占汽车进口总量的98.37%。在三大类乘用车主要品种中,越野车进口量保持最多,共进口58.89万辆,同比增长16.54%,占汽车进口总量的41.30%。在越野车细分进口品种中,3升以下各系列品种进口量呈不同程度增长,3升及以上大排量品种有所下降。轿车进口结束上年下降,也呈一定增长。共进口46.96万辆,同比增长10.9l%。在轿车主要进口品种中,3.0升<排量≤4.0升系列进口量有所下降,其他系列品种各有增长,其中2.5升<排量≤3.0升增速更明显。小型客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共进口34.42万辆,同比增长49.05%,增幅较上年提升20.41个百分点。在小型客车细分品种中,1.5升—4.0升各系列品种均呈较快增长。


  2014年,按汽车整车进口来源国统计,与上年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仍然稳居进口市场主导,其中日本超过德国位居进口量第一,葡萄牙取代瑞典也进入前十。2014年,汽车进口量位居前十位国家依次是:日本、美国、德国、英国、韩国、墨西哥、比利时、斯洛伐克、加拿大和葡萄牙,分别进口29.26万辆、29.17万辆、28.77万辆、15.63万辆、9.54万辆、7.96万辆、4.69万辆、4.24万辆、2.72万辆和2.27万辆。与上年相比,比利时和斯洛伐克进口量小幅下降,其他国家呈一定增长,其中葡萄牙和美国增速均超过30%,表现更为突出。2014年,我国从上述十国共进口汽车134.25万辆,占汽车进口总量的94.14%。


  3、汽车商品主要进口来源国保持较高占有率,德、日、美三国继续稳居三甲


  2014年,据海关统计,汽车商品进口金额排名前50位的国家(含地区)累计进口985.71亿美元,占汽车商品进口总额的99.97%。其中进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依次是:德国、日本、美国、英国、韩国、斯洛伐克、墨西哥、比利时、意大利和法国,分别进口301.63亿美元、179.23亿美元、147.83亿美元、108.12亿美元、67.05亿美元、28.01亿美元、 26.24亿美元、15.95亿美元、13.81亿美元和13.19亿美元。与上年相比,斯洛伐克和比利时进口额小幅下降,日本和韩国增速略低,其他国家增速均超过两位数,表现较为突出。 2014年,上述十国累计进口金额901.06亿美元,占汽车商品进口总额的91.39%。


  二、汽车商品出口情况


  1、汽车商品出口金额保持小幅增长,零部件出口增幅稳中趋缓


  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较上年有所好转,但局部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尤其是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我国对俄罗斯及乌克兰出口下滑十分明显;受汇率波动影响,国际主要货币对美元贬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汽车产品出口竞争力。此外,我国汽车出口企业总体实力依旧不强,出口品种多数集中在1.OL~1.5L的小排量市场,在中高端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出口在价值链竞争上基本处于劣势。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出口企业海外拓展能力亟需加强。目前,我国汽车出口在产品适应性、新产品研发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如针对国外一些高寒地带、多山路地形等,中国汽车出口产品的及时改进能力低下、反应缓慢。总体来看,中国汽车企业对于海外市场开拓的能力存在诸多瓶颈问题,在人力、资金和综合能力方面都有待提高,目前的状况难以支撑出口的稳定增长。受此影响,2014年汽车整车出口仍在低位徘徊,但中东一些地区如伊朗、沙特等国呈较快增长,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北美国家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呈一定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主要出口国下滑的压力。


  2014年,汽车商品出口金额继续保持小幅增长,累计出口金额843.14亿美元,同比增长7.08%,贸易逆差为142.85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加101.80亿美元,逆差明显加大。从月度汽车商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变化情况来看,总体呈现较明显波动;2月下滑较快,3月—4月有所增长,但增幅未超过1月,5月—6月增幅又有所回落。7月同比增幅超过10%,8月增幅继续回落,9月—10月呈小幅增长,11月同比再次下降,但降幅低于2月,12月则呈快速增长。从季度变化来看,一季度出口金额最低,其他季度出口金额均超过200亿美元。


  2014年,从七大类汽车商品出口金额增长贡献度来看,摩托车贡献度最低,汽车整车贡献度较上年有所提升。汽车零部件出口表现略好于整车,累计出口金额646.17亿美元,同比增长8.02%,增幅较上年略有减缓;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76.64%,占有率较上年提升0.36个百分点。出口顺差达到270.6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38亿美元。四大类汽车零部件品种出口金额较上年均呈增长,其中发动机共出口366.22万台,同比增长10.56%:出口金额16.80亿美元,同比增长6.69%: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出口金额353.5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6%;汽车、摩托车轮胎出口金额151.5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其他汽车相关商品出口金额124.27亿美元,同比增长5.43%。


  2014年,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排名前50位的国家(含地区)累计出口751.05亿美元,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89.08%。在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目的国中,伊朗和越南取代巴西和加拿大进入前十,其他国家排名变化不大。2014年,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德国、伊朗、墨西哥、英国、越南和尼日利亚,出口金额分别为 177.33亿美元、64.48亿美元、31.99亿美元、31.16亿美元、23.74亿美元、23.20亿美元、22.81亿美元、19.59亿美元、17.62亿美元和16.25亿美元。与上年相比,俄罗斯出口金额下降较明显,其他国家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伊朗和越南增速更快。2014年,上述十个国家共出口金额428.17亿美元,占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50.78%。


  2、汽车整车出口量降幅趋缓,中东主要出口目的国增势明显


  2014年汽车整车出口量降幅较上年有所趋缓,出口金额结束下降,呈小幅增长。共出口94.73万辆,同比下降0.08%,增幅较上年减缓6.51个百分点:出口金额138.06亿美元,同比增长6.95%。从月度汽车出口同比增长变化趋势来看,波动也十分明显。1月、3月、5月、7月和9月呈一定增长,2月、4月、6月和8月增势有所下滑,10月后增幅一路下探,但12月再次呈现较快增长。总体而言,四季度出口量最多,三季度居次、二季度次之,一季度最低。


  在汽车整车出口主要品种中:轿车下降依然明显;载货车结束下降,呈小幅增长;客车增幅有所趋缓。


  2014年,轿车共出口37.09万辆,同比下降12.61%。在轿车细分品种中,2升及以上品种同比增速较明显,共出口1.93万辆,同比增长5.66倍:1.5升及以下品种降幅依然明显,共出口23.39万辆,同比下降22.40%,降幅较上年加大14.07个百分点。


  载货车出口29.65万辆,同比增长3.84%。在载货车细分品种中,5吨以下汽油车和柴油车均呈小幅下降,分别出口8.24万辆和11.72万辆,同比下降0.08%和1.37%,降幅较上年分别减缓11.01个百分点和14.23个百分点。2014年,上述两个品种共出口19.96万辆,占载货车出口总量的67.32%。此外,5吨—20吨各系列柴油载货车总体呈较快增长,表现好于上年。


  客车共出口18.74万辆,同比增长12.78%,增幅较上年减缓19.47个百分点。在客车主要品种中,小型客车(9座以下)出口量保持最大,但出口增势明显减弱,共出口9.93万辆,同比下降3.63%;大客车(30座以上)和中轻型客车(104座位429座)增幅均高于上年,出口表现明显好于小型客车。


  2014年,轿车、载货车和客车等三大类整车品种共出口85.48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90.24%,占比较上年有所下降。


  2014年,从出口主要国家来看,与上年相比,伊朗和埃及需求增长较快,沙特阿拉伯也进入前十名,增势同样明显: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增速呈两位数快速增长,但智利市场需求下降较快;作为非洲地区的主要市场,阿尔及利亚汽车出口量连续两年大幅下滑;在欧洲地区乌克兰和俄罗斯下降较为明显,乌克兰不仅退出前十,出口量降幅超过70%,表现更为低迷;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需求有所恢复,其中越南再度进入前十。2014年,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目的国分别是:伊朗、阿尔及利亚、俄罗斯、埃及、哥伦比亚、智利、越南、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分别出口11,41万辆、8.27万辆、6.21万辆、5.31万辆、 4.67万辆、4.01万辆、3.75万辆、3.13万辆、3.11万辆和2.78万辆。与上年相比,伊朗和越南增速最为显著,埃及、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和哥伦比亚增速也超过20%,其他国家有所下降,其中智利、阿尔及利亚和俄罗斯下降更快。2014年,上述十国共出口52.65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55.58%。


  3、摩托车出口表现不佳,五大系列主导品种出口量均呈下降


  2014年,摩托车出口表现不如上年,共出口927.59万辆,同比下降6.09%,出口金额 49.86亿美元,同比下降5.36%。


  2014年,1OOml<排量≤125ml系列出口量继续稳居第一,共出口515.91万辆,同比下降0.30%;125m1<排量≤150ml系列居次,共出口194.99万辆,同比下降13.37%;排量≤50ML系列出口量位居第三,共出口99.89万辆,同比下降15.08%;150ml<排量≤200ml系列居第四,共出口50.65万辆,同比下降11.40%;50ml<排量≤lOOml系列出口量位居第五,共出口47.4l万辆,同比下降8.64%。2014年,上述五大系列共出口908.85万辆,占摩托车出口总量的97.98%。


  2015年,受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带动,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将略有回升。国际经济形势的趋好,虽然有利于国内汽车出口,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中东地区、东欧部分国家政局的不稳定,非洲、南美等市场政策的变化都会对中国汽车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中国出口汽车在面临完全市场竞争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提升产品质量,建立稳定的营销体系,最终打造中国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从进口汽车市场发展情况来看,近些年,进口汽车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上提供了更多选择,但预计2015年宏观经济增速将降低,进口汽车市场增速也将有所回落。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