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宝马唯一“全能”发动机厂在华投产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6-01-25  浏览:


  2016年1月22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新发动机工厂在沈阳正式投产,标致着宝马中国市场战略进入崭新阶段。新工厂将生产宝马旗下最新一代三缸和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并将全面支持华晨宝马旗下既有国产产品和即将发布的全新产品发动机供应。


  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祁玉民、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小安、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等企业领导和省市政府领导及当地各界贵宾也出席了活动,并为新发动机下线剪彩。


  百年老店发新芽 全球唯一“全能”发动机厂投产


  在投产仪式上,活动主办方向来宾和媒体介绍了宝马发动机的发展历史,并且共同回顾了一百年前首台宝马航空发动机问世的经典时刻,以及宝马从航空逐渐向摩托、汽车发动机转变的重要时间点。百年的发动机开发和生产历史,也让发动机成了BMW品牌最佳的代言。


  而此次投产的全新发动机工厂,除了选择在BMW百年华诞这个特殊的日期外,同样还创造了宝马的两个新的历史,即这是宝马集团旗下设在德国本土以外唯一一个拥有铸造车间的发动机工厂,以及宝马集团全球唯一一个将三大工艺及测试在同一厂区内完成的全能型发动机工厂,这三大工艺分别为铸造、机械加工和总装。除了三大核心工艺外,该发动机厂还配备了高效的物流体系。


  而在仪式上,发言的数位宝马高层还透露,一座全新的高压电池中心也已开工建设,未来将为华晨宝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提供动力电池。这也让我们对宝马的新能源产品战略充满期待。



  在剪彩仪式后,来自全国上百名媒体代表被允许进入这一全新工厂,对三大核心工艺和物流中心进行深入的参观,除了不允许擅自拍照外,宝马对其生产工厂的开放参观尺度之大,令人意外。


  参观队伍一行先后参观了铸造车间、机械加工车间、总装车间以及物流车间,华晨宝马全新发动机工厂的相关负责人担任了参观向导,为媒体代表讲解技术、工艺同时,回答媒体们的问题和疑惑。


  参观过程中,部分宝马特有的高新技术、高精尖生产工艺,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如新厂轻金属铸造车间采用了国内首创的接近零排放的无机砂芯成型技术,节约铸造用沙比例高达90%,使用可溶于水的环保无机粘结剂替代传统的有机粘结剂。得益于这些创新生产技术,铸造车间的燃烧残渣排放可降低高达98%。


  再比如, 新发动机工厂在曲轴箱铝制压铸件的制造环节中,使用了创新的电弧喷涂技术加工汽缸内壁。该项创新可使发动机气缸内壁具备更好的摩擦性能,具有传统的内部镶嵌铸铁衬套技术无可企及的优势,可使发动机油耗更低且寿命更长。据了解,这是国内量产发动机中首次运用该技术。



  在回答盖世汽车网关于华晨宝马如何确保国产发动机可以达到进口产品水准时,华晨宝马新发动机工厂规划及项目总监葛秉德(外籍)表示,新发动机工厂通过执行全球统一的工艺标准、建设全球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员工进行有效培训以及不断的工艺、技术改进四项措施,确保新工厂的产品品质可以达到进口水准。


  推全新产品,宝马中国战略再升级


  根据盖世汽车网数据,过去两年间,宝马的国产销量总量开始逐步趋于稳定,现有3款产品的月销量基本稳定在2.4万台。这说明华晨宝马目前国产的三个产品所处的细分市场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宝马要想提升在华国产产品销量,就必须要拓展产品线。



  而在活动仪式上,宝马的数位高层领导都不约而同提到了部分全新车型的国产计划,如将于今年第一季度上市的全新BMW 2系运动旅行车将成为第四个国产车型系列,拓展BMW品牌的用户群,进一步满足中国消费者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而之后,华晨宝马还将推出一款全新的紧凑型轿车,和新的X3车型。


  显然,伴随着全新发动机工厂的投产,宝马扩充国产产品线的日程也开始付诸实践,这无疑在稳固宝马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既有地位的同时,帮助宝马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随着宝马中国本土化战略的进一步落实,随着国产BMW车型拓展到6款,中国消费者也将得到更多的购车选择,来体验宝马特有的驾驶乐趣,不论是对宝马还是对消费者都是喜闻乐见的喜事。


  当然,高兴的不仅仅是宝马或者消费者。12年来,华晨宝马已成为中国最成功、最可持续的高档汽车制造商之一,累计产销量超过120万辆,员工超过1.6万人,并连续多年赢得最佳雇主、最佳企业公民和辽宁省第一纳税企业等荣誉。显然,宝马中国本土化战略,带来的是一场多方共赢的商业结果。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发动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