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7000万元再收石墨烯资产 东旭光电在石墨烯领域多面布局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6-03-10  浏览: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本的不断下降,石墨烯产业化步伐渐行渐近。


  日前,东旭光电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现金的方式收购上海碳源汇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碳源汇谷)50.5%股权,加码石墨烯产业。


  东旭光电此次控股,标志公司继续向新材料领域拓展迈出关键一步,加强东旭光电在石墨烯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储备,对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加码石墨烯


  石墨烯行业近两年呈井喷式发展态势,企业和产品已经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


  据了解,目前企业介入石墨烯产业的形式层出不穷,最为常见的几种方式包括参股或控股非上市石墨烯标的公司,与高校研究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设立石墨烯相关新材料投资基金,资助石墨烯项目相关研究等。


  今年在石墨烯领域加码投资的不乏上市公司身影。日前,东旭光电发布公告称,拟以800万元的价格收购郭守武、马圣杰、吴海霞三方所持有上海碳源汇谷10%股权。同时向标的公司增资6545.45万元。上述股权转让完成后,东旭光电将持有碳源汇谷50.5%的股权。


  据悉,上海碳源汇谷在石墨烯领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话语权。


  成立于2014年的上海碳源汇谷,是一家专注于石墨烯规模化制备、应用技术开发的企业,中试生产线生产的石墨烯产品已实现99%以上的单层率,纯度达99.9%。目前已经实现了对石墨烯产业发展技术障碍的重大突破,大幅降低了石墨烯产品的制备成本,其产品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位接近东旭光电的市场人士介绍,“东旭光电此次收购上海碳源汇谷看重的是公司在石墨烯领域的研发实力,其实际控制人郭守武从事纳米及石墨烯研究相关工作已十余年,一直致力于研发低成本高品质石墨烯产品,已申请相关专利30余项,获得授权15项。通过本次交易,进一步提升东旭光电在石墨烯领域的技术水平,加速石墨烯产业化的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交大的石墨烯研究一直处于国际前沿水平,截至2015年,其石墨烯专利申请量已达到145项,在国内大学、企业中科院及其他研究机构等重要机构的石墨烯研究排名第二。毕业于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所的郭守武教授曾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纳米专项”、“上海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研究课题。目前,在郭教授的带领下,碳源汇谷还在石墨烯用于“防腐涂料制备技术与涂装工艺”、“生物医药和生物催化”等多个前沿领域展开研究。


  市场前景广阔


  除了看中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在全球石墨烯研发领域的优势地位。东旭光电投资负责人王忠辉介绍,此次收购上海碳源汇谷原因,更主要看好标的公司在石墨烯制备领域研发实力已经具备产业化应用的基础,以及锂电池在消费电子、动力电池等领域的巨大市场前景。


  王忠辉介绍,碳源汇谷生产的石墨烯/磷酸铁锂电池可满足10C条件下的充放电,即在6分钟内可充满或放空,显著缩短电池的充放电时间,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提升了电池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里有广泛的使用,未来,一旦碳源汇谷的石墨烯电池得到工业化应用和推广,将给整个锂电池产业带来质的突破,市场空间巨大。


  事实上,东旭光电在石墨烯领域布局已久。


  早在2014年上半年,东旭光电与北京理工大学曲良体教授团队合作,进军石墨烯产业。


  时隔一年,2015年3月,东旭光电和北京理工大学成立国内第一家以石墨烯新材料的技术研发、项目孵化和产业运营平台——“北京旭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石墨烯产业化推进平台,开展石墨烯新材料研发、产业化、市场经营、项目投资。


  紧接着,东旭光电又在2015年4月份,与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成立北京东旭华清投资有限公司,打造石墨烯投融资平台。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旭光电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集液晶玻璃基板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及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东旭光电在成功掌握浮法工艺生产第8.5代线玻璃基板的核心关键技术基础上,不断在产业链上游延伸,进军蓝宝石、偏光片、石墨烯领域。


  北京私募人士王强介绍,通过提前布局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项目,东旭光电已经取得石墨烯产业发展先机,而凭借雄厚的技术、品牌、市场、下游应用等产业资源储备,以及发掘并购有优势的行业公司,东旭光电将成为石墨烯产业化先军!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石墨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