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新希望乳业6亿打造南最大低温生产基地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6-04-01  浏览:


  在乳制品行业遭遇多重信任危机之时,新希望乳业逆势而上,成为我国乳企中的一支中坚力量,为巴氏鲜奶市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前,位于郫县安德镇建了新工厂也已经投入生产,采用的生产线引进德国基伊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专业设备,还与瑞典利乐包装(中国)有限公司、美国唯绿包装有限公司等全球一流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为产品品质背书。


  作为一个家庭主妇,李红经常为选择奶制品犯愁,市面上的“常温奶”她经常换着买,直到两年前,她在超市购买了本地乳企新希望推出的24小时鲜奶,她就成为了巴氏鲜奶的忠实拥护者。最近她听说新希望乳业在好山好水的郫县安德镇建了新工厂,花费6亿巨资打造了西南超大的低温生产基地,她特别高兴,“新希望的新工厂投产就更能保证我们喝到新鲜牛奶了!”


  更大更强全新工厂为新鲜升级


  今年是老张进入新希望乳业的第九个年头,作为最早一批进入新希望乳业的员工,在这九年时间里,老张凭着自己的勤劳和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从车间最基层的技术人员做到生产上独当一面的车间主任,见证了工厂的数次变迁和发展壮大。


  从最开始的石羊场老工厂、到锦江区工业园,再到现在郫县安德镇的新工厂,老张亲身经历了新希望乳业生产工艺一次次地刷新,“背靠青城山,面朝都江堰,还是成都最主要的水源地,面积大了,产能也上去了,新工厂太霸道了”,老张激动地说。新工厂采用的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是西南屈指可数的——生产线引进德国基伊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专业设备,还与全球一流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包括瑞典利乐包装(中国)有限公司、美国唯绿包装有限公司等跨国企业,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为产品品质背书。并且该厂是目前新希望乳业最具规模和最高建设标准的“样板”工程。


  是什么原因让新希望乳业即使是在乳制品行业遭遇多重信任危机之时,依然稳健发展?老张把原因归结于新希望“三让步”的经营理念,即“生产成本为产品质量让步”“管理制度为产品质量让步”“企业发展为产品质量让步”。新希望有完整的产业链,无论是上游的奶源,奶牛饲料的加工配套,还是技术先进的工厂,完整的冷链保障,距离消费者最近的工厂,都让老百姓的口碑效应越来越好。


  巴氏鲜奶振兴乳业


  目前大陆市面的液态奶,除了乳饮料,主要分为常温奶和巴氏鲜奶两个品类:一是“常温奶”,以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运输为目的,以牺牲营养为代价,采用超高温处理,保质期为半年以上,可以用奶粉还原。另一种是巴氏鲜奶,以保留牛奶天然营养为目的。采用低温杀菌工艺处理的巴氏鲜奶具有“纯天然、原汁原味、保持活性”等特点。同时,巴氏鲜奶对奶源要求极高,必须采用新鲜、安全的牧场奶源,不允许用奶粉还原。目前中国台湾地区和欧美发达国家巴氏鲜奶所占份额几乎都在90%以上,而巴氏鲜奶在大陆液态奶市场中却仅占两成左右。曾有业内人士表示,振兴中国乳业大力推广巴氏鲜奶是途径之一。


  据新希望乳业生产部门负责人袁经理介绍,新希望乳业的郫县工厂投入6亿元打造西南最大的低温生产基地,项目设计生产规模为单班日产各类液态乳及乳饮料642.4吨,年产能近20万吨。其中低温工艺杀菌的巴氏鲜奶占不小比例,对巴氏鲜奶在成都及整个四川地区的普及有着促进作用。新工厂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等发达国家进口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乳制品生产线,引进整套全自动分析仪,30秒钟确定产品理化指标,坚决把好质量关,取得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乳制品HACCP体系认证。近年来,还投入2000余万元购买了液相色谱仪、气象色谱仪、原子吸收色谱仪等一大批国外生产的高、精、尖检测设备;每批产品出厂检验指标涉及40多项检测项目,每日成品检测指标总数达5000多个;严格实行批批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100%合格。


  “作为一家城市型乳,对产品‘新鲜’的一项定义即是‘距离越近越新鲜’,无论是牧场、工厂,均围绕城市150公里的‘鲜半径’,建设全冷链保障体系,以便进一步满足西南片区消费者对‘鲜奶’的日常需求。”早在2014年9月新工厂的奠基开工仪式上,新希望乳业总裁席刚就这样讲到,他对这个新希望乳业旗下最具规模和标准产能的旗舰工厂充满期望。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相关研究成果《乳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拥有专业的细分市场研究团队和丰富的研究经验。我们以最新的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依据, 常年为政府部门,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下列细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
  1. 行业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关键因素、规模和发展趋势、发展环境
  2. 产业链分析: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3. 产品分析:研究产品产销情况、销售模式、进出口状况、市场需求
  4. 企业分析:针对潜在企业的研究、发现潜在的投资机会
  5. 市场分析: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前景和投资机会
  6. 竞争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及企业竞争分析
  7. 盈利能力分析:行业和潜在重点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