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贵州省农委关于印发《关于在大规模调减玉米种植 中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服务 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8-04-13  浏览:


  黔农发〔2018〕42号


  各市(州)农委,贵安新区农水局,仁怀市、威宁县农牧局,各相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决策部署,配合做好调减玉米种植中的农民培训工作和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增强农民种植优势经济作物的意识和能力,我委制定了《关于在大规模调减玉米种植中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联系人:省农委科教处 王洪亮 龙毅


  联系电话:0851— 85285654;0851—85288491


  邮箱:gzsnwkjc@163.com


  2018年4月10 日


  关于在大规模调减玉米种植中加强农民培训


  和技术服务的工作方案


  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决策部署,我省将大规模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优势经济作物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为贯彻落实“八要素”关于培训农民和技术服务的要求,配合做好调减玉米种植中的农民培训工作和技术服务工作,进一步增强农民种植优势经济作物的意识和能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在大规模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中强化农民培训和技术服务,增强农民种植优势经济作物的能力和意识。统筹各级各部门培训资源,充分发挥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园区、涉农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等培训资源和技术力量,重点围绕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生态家禽、精品水果和“一县一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技术培训,为产业革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工作目标


  结合全省玉米调减和种植优势经济作物的技术和人才需求,扎实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扎实做好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作,通过组织调配、主动对接和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确保每个深度贫困村至少有1名农技人员对接技术服务工作;确保每个有技术服务需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得到相关农业技术服务团队提供的技术服务。在现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6万人的基础上,从2018年起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达到25万(其中现代青年农场主2000人);培训提升农技人员不少于3.5万人次;培训玉米调减农户和贫困农民100万人次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搞好思想发动,激发农民培训意愿。各地要组织发动全省各类农技人员深入一线,通过集中培训、田间培训、技术指导、样板示范等形式广泛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宣传、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院坝会、板凳会,向农民群众宣讲种植结构调整政策、产业新技术、收入对比、典型人物案例等通俗易懂的知识,激发农民愿意调、愿意学的主观能动性。要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名农技人员开展玉米调减的技术指导工作,农技人员要深入到农户家中,了解农户种植意愿和要求,帮助农户理清调减玉米种植后替代产业种植思路,并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重点,积极争取各级农技服务团队支持,开展以高效种植模式、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高效绿色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术示范与培训,让农民通过玉米调减,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学到技术、增加收入、改变观念,从而增强农民调减玉米种植的主动性和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


  (二)围绕产业调整,精准开展培训。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玉米调减产业带头人和示范户。各地要重点围绕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生态家禽、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开展全产业链式培育和政策扶持,以特色产业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具有产业调整示范引领带头人为培训重点,全面提高调减区域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另一方面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作。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和各类基层专家服务团队,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和技术需求,根据结构调整阶段性技术需求,有计划、分区域、分产业、分层级、多种形式地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产业专项技术培训、市场经营管理培训、特色产业服务技术培训,逐步提升调减玉米区域劳动者的技能水平。驻村农技员和技术服务专家团队要手把手、面对面的对农民进行指导和培训,确保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确保每个调减玉米的农民至少掌握1门种植优势经济作物的生产技能。


  (三)保障技术供给,稳固调减成效。各地要在调减玉米区域全面推行“农业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指导员+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确保相关产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要依托国家、省产业技术体系90个综合试验站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加快建设一批规模适度、示范效果好、科技含量高的综合示范基地,大力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要针对调减玉米发展的替代产业和主导产业积极做好技术储备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工作。各级要围绕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组织开展农技人员的再教育、知识更新、技能提高等培训工作,提升农技人员服务产业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的产业技术革命的要求。各地要做好农技人员对接贫困村和技术服务团队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协调工作,确保在调减玉米种植中,农民培训和技术服务需求时能叫得应、拉得出、用得上,实现对每个调整区域、主导(替代)产业和每个贫困村、每个合作社和贫困群众技术服务全覆盖,实现全产业链保姆式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玉米调减中强化农民培训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产业结构调整的成败和农民增收。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要构建组织有力、协调顺畅、联动高效的领导机制,把农民培训工作作为高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统筹好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培训资源,层层抓好落实,确保培训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强化资金保障。各地要根据培训任务和培训需求足额统筹安排培训资金,各相关部门的培训资金按照“分类管理、各负其责、强化统筹 ”的原则,根据农业部门摸底的培训需求情况组织开展培训工作。要强化过程监督注重培训效果,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宣传引导。各地要采取各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解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和政策红利,激发农民主动减少玉米种植,自愿发展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地要认真总结、宣传和推广在调减玉米种植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营造良好的产业结构调整氛围。


  (四)强化督导考核。各地要将农民培训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省农委将采取日常督促调度、实地检查等方式对农民培训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的督促检查,将通过月调度的方式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全省农民培训的情况。请各市(州)农业部门明确专门的联络员,并于2018年4月15日前将联络员联系方式报送省农委。各市(州)需在每月20日前报送所在市(州)当月《全省调减玉米种植行动中培训及技术服务开展情况统计表》,仁怀市、威宁县直接报送省农委。


  附件:全省调减玉米种植行动中农民培训及技术服务工作情况统计表调减玉米培训农民t技术服务情况统计表(定稿).xls

 


  联系人:省农委科教处王洪亮龙毅


  联系电话:0851—85285654;85288491


  邮箱:gzsnwkj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