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贵州省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统计局重大政策文件解读方案》的通知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20-08-24  浏览:


  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事业单位:


  根据《省政府及省政府部门重大政策文件解读办法》要求,并经2020年第7次局长办公会审议同意,现印发实施《贵州省统计局重大政策文件解读方案》,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贵州省统计局办公室


  2020年7月30日


  贵州省统计局重大政策文件解读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全省统计重大政策文件解读工作,提高政府统计的透明度、公信力,增强公众对统计工作的了解、认同和支持,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省政府及省政府部门重大政策文件解读办法》及相关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明确解读范围


  (一)由省统计局代拟,并提请以省政府名义印发的规章(黔府令);


  (二)由省统计局代拟,并提请以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三)以省统计局名义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四)与统计工作有关的,且涉及面广、与民生关系密切、社会关注度高、实施难度大、专业性较强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


  (五)其他需要解读的政策文件。


  二、压实解读责任


  (一)坚持“谁起草、谁解读”原则。牵头起草政策文件的处室(单位)是解读主体。制订解读方案时,一般应包括解读材料提纲、解读形式、解读渠道、解读时间等;解读方案比较简单的可不单独成文,在解读材料中说明解读形式、渠道和时间即可。


  (二)坚持“形象化、通俗化”解读。要杜绝把“政策解读”变成“文件要点摘抄”“文件压缩”等简单化、表面化做法,可通过案例讲解、数据呈现、一问一答等方式解读,也可同时制作图片、图表、图解、漫画、音频、视频等解读产品方便公众理解和互联网传播。解读材料通常应包括以下要素:


  1.政策文件制订的背景和依据,拟达成的主要目标,部署的重点任务;


  2.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切身利益及重大公共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悉、执行、配合的内容,要说明的具体做法、制订依据;涉及惠民利民的举措,要讲清楚惠及范围、执行口径和操作方法;


  3.对政策文件中的关键词、专业术语和社会公众可能误解质疑的内容进行诠释;


  4.涉及具体办理事项的,需提供办事指南,列明受理单位和地址、联系方式,以及办理条件、资料、程序、时限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5.涉及行政执法事项的,需要说明执行范围、执行程序、执行标准等;


  6.属于对原有政策进行修订的,要说明修订的理由和新旧政策的衔接和差异;属于贯彻执行上级政策的,要说明本级政策措施有何特点和创新点。


  三、规范解读程序


  (一)文件起草。牵头处室(单位)在起草政策文件过程中,政策文件的解读方案和解读材料,应当与政策文件同步起草、同步审签、同步发布。


  (二)征求意见。政策文件及其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初稿撰写完毕后,牵头处室(单位)应充分征求相关部门和地区、相关专家、社会公众、统计调查对象和利益相关方等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修改完善。


  (三)上会讨论。由牵头处室(单位)负责,撰写政策文件及其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初稿的送审稿,呈报局分管领导审签同意后,提请局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审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再次进行修改完善。


  (四)提请发布。政策文件及其解读方案、解读材料经上会讨论并修改完善后,按以下两种情形提请发布:


  1.对提请以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的政策文件,要同时报送解读方案、解读材料,没有的不得报送。政策文件印发后,牵头处室(单位)根据政策文件定稿完善解读材料后,再提交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对不需要解读的政策文件,在送审时应作出书面说明。


  2.对以省统计局名义印发的政策文件,由牵头处室(单位)对照本方案明确的解读范围,结合实际研判是否解读。对需要解读的政策文件,要相应制作解读方案、解读材料,待文件正式印发后按照解读方案开展解读发布工作。


  四、拓展解读渠道


  加强与宣传部门和媒体的协同联动,延伸拓展解读渠道,确保解读效果。政策文件的解读和发布渠道主要包括:


  (一)政府网站。包括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站、贵州政务服务网、贵州省统计局门户网站等;


  (二)政务新媒体。包括“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微信公众号、“黔办之声”政务微博、贵州统计发布APP、数说黔景等;


  (三)新闻发布会。涉及全省重大民生问题、社会关注度高的政策文件,牵头处室(单位)要及时提请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政策吹风会等进行解读,并视情况组织召开座谈会、宣讲会和邀请新闻媒体参加等方式,进行深度解读;


  (四)其他公开渠道。视情况提请在省政府公报上进行刊载,以及通过报纸、电视、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政务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等合适的途径进行解读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