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中药产销
中成药生产延续前期增长势头。前三季度,我国累计生产中成药174.19 万吨,同比增长34.27%,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了11.17个百分点。
前3季度,中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进入快速上升通道。其中,中药饮片加工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在50%以上;中成药制造业1季度同比增速为32.71%,2 季度提高至33.82%,3季度上升至35.66%。
原因探析:
2011年第三季度,居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又正值秋季进补的最佳季节,对中成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老龄化水平的不断上升也进一步扩大了对毒副作用较小的中成药的需求;再加上下半年后中药材价格普遍走低,一些中药企业趁低价大量购进原材料,促进了生产,中成药产量不断增长;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支持中药事业发展,新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又给抗菌中药生产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发改委严打囤积炒作中药材等违法行为也为中成药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中药进出口

中药价格

2011年3季度,“药你狠”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中药材价格一路下滑,党参、金银花、田七、太子参、菊花等中药材价格出现大幅下降。截至9月30日,国家级中药材价格指数--成都中药材价格指数从6月5日的130.02点下跌到9月25日的113.21点。
原因探析:
从产量上看,受去年药材价格暴涨的影响,药农种植面积扩大,而当前正值中药材收获季节,大量药材上市满足了消费者原有需求。不仅如此,前期受涨价因素影响不少中间商选择囤货,高价时未将存货卖出,低价时为避免深度套牢大规模抛货增大了市场上供给,在市场的调节作用下药材价格不断走低。
同时,药材价格泡沫的挤出还离不开“银根收紧”政策。此前,不少资金持有者为谋得经济利益,像炒股票一样疯狂买进药材,以现金交易为主灵活度较高。而现在整体金融环境偏紧,炒作资本前期获利后纷纷撤离中药材市场。此外,国家发改委多次出重拳控制中药材价格,自7 月开始,国家发改委组织查处部分经营者炒作党参等中药材价格的违法行为,对部分药材市场进行调查摸底,严查囤积、炒作、哄抬物价等行为。这使得中药材进入全面降价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