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0-2011中国食品冷链行业分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8-25  浏览:


  当越来越多的食品与“冷链”相结合时,“新鲜--安全--健康”的生活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食品冷链企业的“先头部队”经过前几年供应链环节“节点”的物流起步发展阶段到2010年下半年,大有连“点”成“链”、结“链”成“网”的趋势。


  2010年中国食品冷链行业回顾


  一、冷链食品制造业


  速冻食品制造业。如三全、思念、龙凤、湾仔码头、海霸王等等,不仅在全国扩张其生产基地、建造大量的冷冻库、冷链物流中心,在各分销区域也在建造或联合其它冷链物流服务商运作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乳制品制造业。如光明、伊利、蒙牛、三元等等。在全国范围内扩张其生产基地的同时,也在分销区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或与第三方冷链物流合作将产品冷链延伸到零售终端,走在前面的企业进一步将冷链物流独立设立第三方物流公司,除满足自身对冷链物流需求外,还可对社会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比如依托光明的上海领鲜物流、北京的三元双日物流。


  肉类屠宰、分割、加工制造业。如双汇、众品等等。与上述类似,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生产基地的扩张外,同时成立了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增加了冷链物流服务体系的全国扩张,直接将其冷链服务延伸到未端市场。


  二、冷链食品批发商或进口商


  如北京快行线、北京二商集团。将食品冷链物流与自有食品批发体系接合起来,提供批发、仓储、理分货、物流配送等一系列冷链物流服务,直接面向零售终端,并不断深化服务内容。
  三、食品冷链物流服务企业


  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企业。如中外运、中粮。一方面向零售未端延伸其冷链物流服务业务,另一方面开始筹划建立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布局全国。


  冷链物流运输企业。如华日飞天、三新、荣庆。已经不再满足单纯的冷链物流运输业务,开始寻求合作或自建冷链物流中心,以将食品冷链的上下游(制造商至零售商)连接起来,提供更全方位的冷链物流服务。


  四、冷链食品批发市场


  正在寻求重大变革。思路由单纯提供展位、冷库租赁业务,往体系化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管理及冷链食品供应链运作方向转变。


  五、冷链食品零售末端企业


  超市或连锁超市企业。如北京的京客隆、物美、华联、永辉、重庆商社等等。自建或合作建设自营冷链物流中心或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将自营产品重点放在冷链物流体系最薄弱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上,建立能直接与农产品种植或养殖基地对接的冷链物流中心或生鲜食品加工中心。


  连锁餐饮企业。尤其是连锁快餐类企业,经过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已渐成规模。如吉野家、呷哺呷哺、真功夫、味千拉面等。自建冷链物流中心、生鲜加工中心、中央厨房,以保证所有的原材料能直接与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对接,一方面做企业战略性原材料的储备,另一方面可同时控制全部门店的主产品品质与风味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