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华经纵横:2012食品药品蓝皮书——食品安全成隐忧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07-06  浏览:


  2012年5月30日,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正式发布《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2012卷》,即“食品药品蓝皮书”。蓝皮书涵盖了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三大监管板块的产业发展和监管状况报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十一五”期间相关产业发展状况、政策法规、安全形势等问题,突出反映了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的热点问题。


  其中,由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会同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中国八大城市食品安全公众认知度调查”指出,目前公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总体判断不乐观,肉及肉制品、乳及乳制品成为最不放心的食品类别,品牌已成为公众选购食品时进行安全性判断优先考虑的最大因素,对于价格的关注度则变得相对较低。


  但是面对品牌产品不断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却让普通消费者感觉情何以堪。进入2012年,各大品牌产品相继身陷质量问题,包括修正药业毒胶囊事件、可口可乐“含氯门”事件、双汇Q趣儿菌落超标以及肋排蛆虫事件、立顿茶农药残留超标事件、恰恰瓜子收购陈年原料事件、伊利奶粉汞含量异常事件、稻香村销售假鸭血事件,以及最新的高档矿泉水依云被检出亚硝酸盐超标,各个企业无不是行业内的标杆企业或者知名企业,质量问题犹是如此,其他小工厂、小作坊不知还如何让人放心。


  另外,调查发现,多数公众不知道出了问题向谁投诉,而公众对政府惩戒食品违法行为力度也存在质疑。而现实情况也确实如此,试问有多少消费者在自己的权益得到侵犯之后奋起维权?多半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平心静气”的忍了。而少量消费者则是选择了与商家直接理论,商家在抱者事息宁人的心态下,多半会选择付点钱私了,而消费者也会乐意接受,有谁会真的为了模糊的公共利益而去牺牲实实在在的私利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家也不会想到去改善生产流程或质量,而是觉得只是个偶然事件,过了就算。


  还有很多品牌企业抱着自己的行业地位和优势,置消费者权益于不顾,与其口头上信誓旦旦说的完全是两回事。如可口可乐的“含氯门”事件,在事件发生后,可口可乐最先想到的不是纠正错误,而是掩盖问题,且不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其高傲的姿态与其品牌宣传中重视消费者利益的说法完全南辕北辙,而其生产线上的质量检验也没有把安全生产置于首位。在这种情况下,大型企业质量问题频出,也就见怪不怪了。

 

  声明:华经观察属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授权于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使用;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编辑: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