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华经纵横:医疗保险如何实现全国“漫游”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07-23  浏览:


  2012年6月末,国务院批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联合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要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实现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在各地互认,累计合并计算。这一规定表示,医疗保险异地接续正式提上了操作议程,社会保障异地转移就此开始了最后“攻坚”。


  但是通过对我国现行医保制度的分析可知(如下表所示):我国针对不同的人群实行不同的医保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医保制度具有以下特点:医保费用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即不同账户针对不同制度);不同制度和地区有不同的报销起点和报销比例;只有在指定医院和药店支出才予报销;跨省治疗费用报销需有转院许可;报销流程取决于各地医保网络的发展程度(如果医疗机构与医保网相连,就可以直接通过医保卡扣费);在一些地方,医疗机构预付的报销费用,由医保机构随后支付。上述特点决定了医疗保险实现全国漫游推行困难。


  我国全民医保制度表

医保类型

城镇职工

城镇居民

新农合

其他医保

参保人群

城镇职工、退休人员

儿童、学生、城镇失业人员

农民

公务员、军人

覆盖范围

覆盖17.7%的人口

覆盖14.5%的人口

覆盖62.4%的人口

覆盖2%的人口

缴纳方式

职工缴纳工资的2%,退休人员无需缴纳

用人单位缴纳职工工资总额的6%(最低标准)

2012年残暴人员个人筹资最低标准为50元,具体的个人筹资标准取决于年龄(老人和儿童自付较低)和所在城市

2012年政府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不同城市的具体补助金额有所不同,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已经将补助提高到1000元以上

 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覆盖不同的参保人员,各有独立的统筹账户

/

 报销比例

门诊费用报销

从个人账户中扣除

30%左右

家庭账户+统筹支付

30%50%

/

住院费用报销

75%85%

40%70%

45%78%

/

大病费用报销

70%75%

50%

55%88%

/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要打通全国的医保,关键问题在于利益分配。以省级为单位的医保缴纳规定,意味着各地的医保费用缴纳标准差别较大,发达地区缴纳标准高、医保覆盖标准同样也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恰恰相反。而人才资源的流动规律是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因此如果对于外来流入人口全盘接纳,则意味着发达地区省份要承担巨额的财政开支。我国各地区的收入差距大,跨省结算势必会触及到地方利益,从而触发地方保护,医保不能普遍漫游的原因就在此。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怎么来协调,怎么将参保与医疗费用对接才是关键。


  因此,要从国家层面上进行对接,可考虑成立全国性的医保统筹调剂基金,地方进入统筹的医保基金中按比例上缴入统筹调剂基金。这样就可以不转移统筹基金部分,而从调剂基金中拿出相应的数量对转入地给予补偿。若调剂基金如不足,可以让财政兜底。只要转入地、转出地不再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医保转入难的问题自可迎刃而解。

 

  声明:华经观察属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授权于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使用;如需转载请保留原意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编辑:A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