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华经纵横:核电悄然重启 化解民众心理防线是关键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09-12  浏览: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由于地震造成泄漏事故,引发了世界范围的核恐慌,在民众对于核电的深切担忧下,各国的核电项目纷纷搁置,以平息民众对于核危机的恐慌心理。


  2011渐渐的离我们远去,福岛核事故的身影也逐渐地淡出我们的视线,就在这时各国的核电项目悄然重启。陷入停电大恐慌的印度,其政府无疑要坚决重启核电项目,以补缺巨大的电能供应缺口。遭受巨大民众反对浪潮的美国,时隔34年而重启了核电审批。从中国核电企业的动向来看,中国核电项目的重新上马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图1 中国核电分布


  面对如此大的民众压力,政府为什么仍然重启核电项目?


  就我国而言,电力结构主要是以火电为主水电为辅。火电所占比例将近7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火力发电的主要原料是煤炭。一方面,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需要有效的调整未来我国能源结构性问题,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能源危机;另一方面,煤炭的燃烧是碳排量的主要来源,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曾承诺要有效降低我国的碳排量指标。因此,增加新能源发电的比重,有效降低火电的比重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图2 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


  核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是继火电和水电之后又一电力支柱来源。在西方发达国家核电占有者相当高的用电比例构成,而且这一比例构成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与核电相比,火电、水电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火电受到制约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煤电的供应及运输;且火电受到未来预期宏观政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碳排量指标政策的影响。水电则容易受到其所在区域降雨量的影响,因为发电站所在河流水位的高低决定发电量的供应状况。其他新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由于技术和并网等障碍,其利用率和负荷因子都比较低。而核电可以避免以上几种能源所存在的缺陷:其所受气候、排放温室气体政策、电力输送等因素影响的压力较低。所以,大力发展核电,对缓解能源危机和供电需求是很多政府最切实可行的选择之一。


  核电项目的重启,如何有效化解民众的心理防线是关键


  核电虽然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但是其发生重大事故的不确定性,仍然是民众心中的一块心病。核电站容易受到重大地质灾害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核事故,同时核事故产生的灾害,往往不能够有效地进行后续补救,如对人体的伤害。因此,核危害对人们心理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他灾害产生的影响。


  核电项目的实施不可能因噎废食而停止,但是如何有效化解民众的心理防线,是政府有效实施核电项目、获得民意支持的关键。政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有效地解决核电站的防震、防灾能力,以应对突发的不确定地质灾害。二是有效地解决核电站的军事防护能力,以应对不确定的军事风险。三是政府应该健全事故应急体系,以便在事故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灾害的发生。四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核电项目运行机制,最大限度上减少人治产生事故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