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内市场正处于钢材消费旺季,粗钢产量小幅回落,社会库存量继续下降,原燃材料价格高位波动,钢材价格小幅上升。后期市场受用钢行业增速放缓以及国际市场继续下滑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仍将呈波动运行态势。
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继续小幅上升
8月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35.23点,环比上升0.59点,升幅为0.44%;与去年同期相比,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上升了17.35点,升幅为14.72%。
长材、板材价格均有所上升。8月末,CSPI长材价格指数为143.37点,环比上升0.94点,升幅为0.66%;板材价格指数为130.35点,环比上升0.54点,升幅为0.42%;与去年同期相比,长材价格指数上升22.43点,升幅为18.55%;板材价格指数上升13.76点,升幅为11.80%。
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均有所上升。8月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的8大钢材品种中,除无缝钢管价格保持平稳外,其余品种价格均有所上升。长材中的高线、螺纹钢、角钢价格升幅分别为1.87%、0.02%、0.75%;板材中除热轧卷价格继续上升0.34%外,中厚板、冷轧薄板、镀锌板价格均由降转升,升幅分别为0.47%、1.15%、0.61%;热轧无缝管价格保持平稳。
各周钢材价格小幅波动。从8月份各周钢材价格变化情况看,第一周价格环比上升,第二周小幅回落,第三周又有所上升,第四周小幅下降;进入9月份,长材价格继续回落,板材价格小幅上升。
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变化因素
8月份,主要用钢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铁矿石等原燃材料价格继续上涨,进一步推高钢材成本,钢材价格呈现为小幅上升走势,但由于下游行业需求增长放缓,钢材价格呈现小幅波动。
用钢行业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回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比1月~7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3.2%,比1月~7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增速比7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8月份,在主要用钢行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15.7%、12.4%、13.4%、7.7%,增速比7月份均有所回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9%,比7月份微升0.2个百分点,是自2009年3月份以来的次低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0%,增速比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7.1%,其中出口增长24.5%,增速比7月份加快4.1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表明,投资、消费仍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铁矿石等原燃材料价格继续上涨,进一步推高钢材成本。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仅同比上涨7.3%,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了10.6%,其中燃料动力类价格同比上涨了12.7%,明显大于出厂价格涨幅;另据海关统计,8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为173.37美元/吨,再创历史新高,比7月份上涨了0.15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4.15%;8月末,国内市场的进口铁矿石现货价格、国产铁精粉、冶金焦、废钢和焦煤价格也均环比上涨;8月末,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同比仅上涨14.72%,而上述主要钢铁生产用原燃材料中的铁矿石、冶金焦和废钢价格涨幅均大于钢价涨幅。原燃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进一步推高钢材成本,对钢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粗钢资源供给量小幅下降,有利于市场供求矛盾的缓解。据国家统计局数字,8月份,国内粗钢产量为5875.2万吨,平均日产量为189.52万吨,环比下降0.92%;生铁产量为5394.6万吨,环比下降2.03%;钢材产量为7700.0万吨,环比上升1.69%。另据海关统计,8月份,我国出口钢材419万吨,环比减少25万吨,降幅为5.6%;进口钢材135万吨,环比增加11万吨,增幅为8.9%。进口钢坯8万吨,比7月份增加4万吨;进出口相抵,坯材合计折合净出口粗钢294万吨,环比减少42万吨。8月份全国粗钢供给量5581万吨,比7月份减少0.23%,有利于国内市场供求矛盾的缓解。
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继续下降
8月末,CRU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至202.4点,环比下降1.6点,降幅为0.8%;与去年同期相比,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上升27.3点,升幅为15.6%。
长材价格继续上升,板材价格继续下降。8月末,CRU国际长材价格指数为234.9点,环比上升2.8点,升幅为1.2%;板材价格指数为186.3点,环比下降3.7点,降幅为1.9%。与去年同期相比,长材指数上升49.6点,升幅为26.8%;板材指数上升16.3点,升幅为9.6%。
欧美市场钢材价格继续下降,亚洲市场价格小幅上升。
北美市场价格下降幅度增大。8月末,CRU北美钢材价格指数为178.8点,环比下降10.8点,降幅为5.7%,大于7月份环比下降3.9%的水平。受需求下降影响,美国钢铁生产和进口量均有所下降。8月份,美国失业率为9.1%,与7月份持平,仍维持较高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4.9点,比7月份大幅下降了8.8点;制造业PMI为50.6%,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8.6%、49.6%,均低于50%的水平线;8月末,美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为75.9%,比7月末下降0.1个百分点;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截至8月28日,最新的钢材进口许可证数为185万吨,低于7月份同期数值,估计8月份钢材进口量会有所减少。8月份美国市场主要钢材品种除线材价格继续上升外,其他品种价格均环比下降。长材方面,钢筋、小型材价格由升转降,型钢价格继续下降;板材方面,中厚板价格降幅较小,而薄板类板材价格降幅有所加大。
欧洲市场小幅下降。8月末,CRU欧洲钢材价格指数为187.5点,环比下降1.7点,降幅为0.9%。受债务危机持续蔓延影响,欧洲经济呈全面下滑态势。8月份,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为98.3点,比7月份下降4.7点,继续呈下滑趋势;欧元区工业景气指数由7月份的1.1点降为-2.9点;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9.0%,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两年来首次低于50%。在欧洲主要经济体中,英、法、德等国的PMI均降至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并且除德国以外,其他主要欧洲国家的PMI均在50%以下。其中,德国PMI为50.9%,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是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法国PMI为49.1%,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英国PMI为49.0%,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意大利PMI为47.0%,环比下降3.1个百分点;西班牙PMI为45.3%,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爱尔兰PMI为49.78.2%,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
亚洲市场钢材价格由降转升。8月末,CRU亚洲钢材价格指数为224.5点,环比上升3.9点,升幅为1.8%。8月份,日本制造业PMI为51.9%,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0%,环比下降0.8个百分点;产出指数为52.2%,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韩国PMI为49.7%,环比下降1.6个百分点。印度PMI为52.6%,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中国台湾地区PMI为45.2%,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虽然亚洲各国或地区PMI环比有所下降,但受板材价格回升影响,总体价格水平小幅上升。从远东市场钢材到岸价格变化情况看,长材中的钢筋和型钢价格上涨,而线材和小型材价格小幅下跌;板材价格有所回升。
后期钢价将呈波动运行态势
后期,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但由于钢铁生产保持较高水平,用钢行业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出口难度加大,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仍难以扭转,钢材价格仍将呈波动运行态势。
国民经济适度减速,钢材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从国内形势看,今年前8个月,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第二季度后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很大程度上是国家主动调控的结果。从国际市场情况看,欧债危机的蔓延以及美国经济增长缓慢,使全球经济复苏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均出现回落,欧洲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增大引起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上升。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时表示,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将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波动。预计后期国内市场钢材需求呈减弱趋势,但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钢铁生产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上升,对钢价有所支撑。今年前8个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4.48亿吨,平均到岸价格为164.36美元/吨,同比上升44.8美元/吨,升幅达到37.5%。因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多支出外汇200亿美元左右,增加钢铁行业成本约1300亿元人民币。另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1月~7月份,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只有3.08%,远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1%的水平。此外,煤炭、电力等资源和能源价格,以及资金和劳动力成本也呈现上升趋势。预计后期钢铁生产企业成本将继续上升,对钢材价格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钢材社会库存呈现出上升趋势,钢材需求有所减弱。8月末,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5种钢材社会库存量合计为1384万吨,环比下降1万吨,连续第6个月环比下降,但降幅比7月份有所减小。进入9月份,钢材库存量呈上升趋势,至9月份第二周,钢材库存量升至1404万吨,比8月末上升了1.48%。其中,长材库存量升幅明显,至9月上旬末,螺纹钢库存量上升了2.12%,线材库存量上升了3.58%;板材库存量升幅相对较小,中厚板库存量上升了1.88%,热轧卷库存量上升了1.05%,冷轧薄板库存量下降了1.26%。库存量上升显示市场观望情绪加重,钢材消费强度有所下降。
后期市场要关注三大主要问题
需求强度有所下降。钢铁产能释放较快,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新开工项目有所减少,建筑、机械、造船、汽车等行业由快速增长进入平稳发展期,钢铁下游行业需求转弱,再加上国际市场疲软,钢材需求强度和出口均呈下降趋势。钢铁企业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合理组织生产和销售。
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9月初,美国公布了总额4470亿美元的就业刺激计划,量化宽松政策将导致美元继续贬值,人民币将继续保持升值态势。至8月31日,1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为6.3867,而年初为6.6215,已累计升值3.55%。后期钢铁企业出口钢材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国内外通胀压力上升,货币政策继续呈收紧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8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0.6%,其中燃料动力类价格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12.7%,同比涨幅比7月份又扩大了0.1个百分点。温家宝总理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称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国际形势看,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仍处高位,输入性通胀影响没有明显减弱。由于国内外通胀预期压力进一步加大,后期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收紧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