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年钢材市场展望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02-01  浏览:


  2012年全球经济走势前瞻

 

  1、中国通胀短期内将得到有效控制,但经济增速显著放缓


  图1 2011年中国CPI、PPI同比增幅,制造业PMI指数(左)以及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

 


  
  自2010年10月份美联储施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后,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高,中国CPI和PPI大幅跃升,短短两个月之后CPI同比增幅破五,PPI同比增幅破六。为抑制通胀压力和不断提高的通胀预期,货币政策在2010年由“宽松”走向“稳健”,央行在2010年和2011年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仅2011年就密集地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011年3次,M0、M1和M2增速稳步下调,CPI和PPI的上涨势头得到抑制。9月份美联储宣布实施扭转操作,打消了美联储再次量化宽松的预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极大地降低了市场的通胀预期,11月份中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幅降至4.2%,PPI同比降至2.7%,预计12月份CPI和PPI同比将进一步降低,通胀压力短期内极大地缓解。与此同时,由于持续的紧缩货币政策,国内的生产活动受到严重的打击,PMI指数一路下滑,到11月份首次跌破象征荣枯分水岭的50一线。


  从各项经济数据来看,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4.5%,下半年以来持续回落;工业产值同比增幅在6月份之后不断下滑,到11月份此项数据为12.4%;消费方面,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速受季节性影响下半年较上半年有所提升,但总体低于去年水平;进出口方面,进口同比增速始终保持在20%左右水平,而出口同比增速受到欧债危机、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由年中的20%水平下滑至11月份的13.8%。值得注意的是,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同比今年以来一路下滑,并在11月份首次出现9.8个百分点的负增长。因此,从各分项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尤其在下半年表现得特别明显。


  图2 中国工业产值、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年迄今、零售销售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同比

 


  
  总体而言,2011年中国采取偏紧缩性货币有效地抑制了物价上涨势头,借助于美联储较为谨慎货币政策,2011年有望顺利实现2011年4%的CPI同比增幅。同时,受各种因素影响,种种迹象显示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物价回落,经济数据不佳,或许短暂为央行操作提供一定的操作空间,央行11月30日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还要看物价和经济形势的走向。


  2、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


  2011年以来,美国就业市场一直保持温和复苏态势,非农就业人数连续14个月保持增长,而同期失业率由9.8%降到8.6%的水平。2011年,每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由43.7万降到36.4万人,续领失业救济金人数由年初的401.9万降到354.6万人。而反映美国经济活力的一项就业数据美国私营企业就业人数(ADP)表现较为强劲,已经连续22个月度保持增长。


  图3 2011年美国经济数据表现

 


  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的刺激下,美国ISM制造业指数一度上升到60以上的充分扩张状态。但QE2计划临近结束时,受到持续不断的欧债危机和新兴市场紧缩货币政策影响,美国ISM制造业指数在5月份以后重新跌至50一线附近,数据显示QE2并没有对美国制造业起到推动作用。由于美国就业状况持续改善,2011年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核心指数不断提升,美国市场汽车销售量逐月上升。从NAHB住宅市场指数来看,美国房地产业仍处于低迷状态之中但已经略微展现出企稳迹象,建筑许可的发放和新宅开工数基本稳定在每月60万套左右水平,但新建住宅的销售量仍处于较低水平约为30万套。因此,从经济数据的表现看,美国经济的复苏并不稳固。


  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交易的结算货币,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对商品市场依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美联储分别采取了不同的举措,2010年9月的美联储会议决议宣布自2010年10月开始到2011年6月施行6000亿美元的国债购买计划,美元走势随后持续走低,大宗商品原材料此后一段时期内大幅上扬,直接助推了新兴市场的通胀形势;而2011年9月份的美联储会议决议宣布施行自2011年10月开始到2012年6月施行“出售4000亿美元规模3年期或更短期国债并购入相等规模的6到30年期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计划,导致热钱回流美国,美元大幅走强,大宗商品一落千丈。预计明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仍然会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而具体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则有赖于美国的经济数据表现。


  3、欧洲央行将拉开量化宽松序幕以挽救欧元


  持续不散的欧债危机迫使欧元区政府采取紧缩措施,进而令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失业率高企,民众信心低落,企业投资受抑,同时货币市场信贷紧缩,金融业如履薄冰。


  图4 2011年欧元区经济数据表现

 


  欧元区制造业PMI在2011年由年初的60附近快速跌至46.4,服务业PMI同样直线下滑,失业率从9.9%升高至10.3%。最新的数据显示,受债务问题困扰的“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以及西班牙的失业率分别达到12.4%、8.5%、14.5%、17.5%和21.52%,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质疑。不仅如此,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和法国的经济也受到牵连,制造业PMI指数双双连续数月回落。


  为应对欧元区的此番疲弱境况,新上任的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可谓“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后连续两个月降息,将基准利率下调至1.00%的纪录低位。与此同时,在12月欧银议息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当被问及1%的利率水平是否是央行利率的底线时,德拉基给出了央行的标准答案,“我们从不事先承诺利率”。另外,12月份欧洲央行向523家银行贷出了4890亿欧元资金购买三年期欧元区国家国债,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预期,此举被市场喻为“变相的量化宽松QE”,短期内大大缓解了欧洲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紧张问题,但寄希望这些银行去购买问题国家的国债以压低其收益率似乎期望过高。欧债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欧洲国家财政能够更加深度地一体化,但这面临很多利益冲突难以实现。在20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预计欧洲央行会继续放松货币政策,降息、量化宽松等手段都有可能再次使用。


  总体来说,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形势在2011年第四季度有所缓解,但经济增长速度也大大放缓。欧洲和美国经济冷热略有差异,欧洲经济严重地受到债务问题困扰,举步维艰;美国继续温和复苏,就业市场回暖,但并不稳固。


  2012年钢材市场展望


  随着2011年末物价上涨压力逐步下行,为防止经济出现硬着陆风险和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央行在2012年上半年很可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广大下游用钢行业的钢材消费强度将有所恢复,前期受抑制的钢材需求将得到释放。在2012年,我国仍将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竣工量高于2011年。新开工项目加上前两年结转在建项目,2012年整体保障房在建规模将达到1800万套。随着2012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继续施行,商品房销售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将在2012年下跌10%左右。而保障房建设活动和投资的持续强劲增长,将支撑2012年城镇住宅施工面积保持10%以上的增速,房地产投资保持15%-20%的增速。虽然,7.23甬温动车事故以后铁路建设有所放缓,根据“十二五”规划和资金情况,2012年安排固定资产投资50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000亿元,新线投产6366公里。2011年全年钢材消费量约为6.1亿吨,而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计,2012年我国钢材消费量将达到6.46亿吨。其中,建筑行业钢材需求量为3.5亿吨,占比为54.2%。


  然而,国内的通胀形势虽有所下行,但2012年一季度仍将处于警戒位置,央行在2012年上半年施行宽松货币的可能性并不大,只是可能以定向宽松的方式试探市场反应。另外,欧美国家经济复苏并不稳固,欧洲央行正在释放流动性来挽救欧债危局,而美联储2012年三季度再次释放流动性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因此,输入性通胀从源头上并没有消失,新兴市场或不得不再次收缩流动性来应对潜在通胀的冲击。另一方面,2012年楼市调控的主旨将是促使房价回归合理,而目前市场距离房价回归合理还有比较远的距离,城市房价仍然居高不下,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等参考性指标还没有接近‘合理’的区间,促使房价反弹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加码和新政策的出台将继续抑制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对建筑钢材的需求。


  因此,2012年1季度钢材价格很可能出现恢复性上涨,2季度受资金宽松和下游需求恢复加速上行,下半年钢价走势将受欧美经济恢复情况而定,如欧美经济继续深度恶化,国内肯定会出台相应的 经济刺激计划来对冲下行风险,届时不排除钢价有意外走高的可能,但根据各方面信息判断,如无特别事件出现,2012年的钢价波动幅度将小于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