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年前三季度太原市农业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2-12-03  浏览:


  今年以来,太原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53927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农村居民期内现金收入人均836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


  一、粮食播种面积相对稳定,秋粮生产实现丰收


  前三季度降雨充沛、光照充足,没有发生大面积自然灾害,种粮补贴力度的不断加大,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市粮食生产总体上呈现稳定发展态势。粮食播种面积达81768.2公顷,比上年下降0.6%。粮食总产量达34.33万吨,比上年增长8.6%。粮食平均单产279.9公斤/亩,比上年增长9.3%。


  1、夏粮播种面积、总产量同比下降,单产增加


  今年夏粮生产总体呈现播种面积、产量减少、单产增加的特点。小麦播种面积为808.4公顷,比上年减少422公顷,下降34.3%;总产量4649.9吨,比上年减少1817.4吨,下降28.1%。受比较效益影响,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去冬今春气候好于往年,降雪和降雨适时而且比较充沛,有利于小麦生长,小麦苗情总体向好,整体呈现麦苗匀整,亩穗数多,穗粒饱满,长势喜人。春季各县积极落实“一喷三防”补助资金并发放药品,群众积极喷药灭小麦蚜虫,及时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小麦主产区积极投入资金用于引种试验小麦新品种,使优质小麦得到普及,大幅提高了小麦单产。今年小麦每亩单产383.5公斤,比上年增加33.0公斤,增长9.4%。分县区看,小店区小麦播种面积288.2公顷,比上年下降31.5%;产量1659.3吨,比上年下降23.8%;每亩单产383.8公斤,比上年增长11.3%。晋源区小麦播种面积87.7公顷,比上年下降31.9%;产量467.4吨,比上年下降30.1%;每亩单产355.3公斤,比上年增长2.6%。清徐县小麦播种面积432.5公顷,比上年下降36.5%;产量2523.1吨,比上年下降30.3%;每亩单产388.9公斤,比上年增长9.6%。


  2、秋粮生产实现丰收


  今年春播期间,气候总体较好,几次有效降雨过程,使得土壤墒情适宜,对春播非常有利。全市抓住雨后墒情明显改善的有利时机抢墒播种,做好田间管理,并及时查苗补苗,春播作物普遍出苗较好,苗全苗壮。5月份,月平均气温介于17.5~21.1℃,气温稳定,各县区组织调配农用物资,充分发挥农机作业播种速度快、播种质量高的优势,抢抓农时,加快播种进度,缩短播种期,播种质量明显好于上年,春耕生产顺利完成。


  在政策、市场及气候等多重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太原市秋粮总产量预计稳步增加。今年雨水充沛,尽管七、八月份多次强降雨对部分村庄周边带来不利影响,但全市没有大面积自然灾害发生,绝大部分地区粮食单产好于上年。2012年,秋粮播种面积达80959.9公顷,比上年下降0.1%;秋粮总产量33.87万吨,比上年增长9.4%;单产278.9公斤/亩,比上年增长9.5%。分品种看,玉米种植由于省工、省水、收益提高,成为农民的首选。许多农民将麦田改为种植玉米,使玉米的种植面积节节攀升。玉米播种面积55455.4公顷,比上年增长3.5%。玉米总产量29.57万吨,比上年增长12.5%。谷子、高粱和豆类面积有所下降。谷子播种面积6408.4公顷,比上年下降6.8%;高粱面积1295.2公顷,比上年下降12.3%;豆类面积6416.1公顷,比上年下降14.9%;今年政府不但加大玉米及杂粮的补贴力度,还将薯类种植纳入补贴范围,大大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推动薯类播种面积增加。薯类面积7229.0公顷,比上年增长2.4%;薯类产量12214.32吨,比上年增长7.8%。


  二、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畜禽发展各具特色


  今年以来,太原市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创建6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出现了由千家万户散养向公司制、合作制为代表的规模健康养殖的可喜转变。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但畜禽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主要畜禽饲养成本增加,畜禽养殖收益有所减少。前三季度肉类总产量36133.6吨,同比增长11.5%;牛奶总产量79475.39吨,同比增长15.4%;禽蛋产量18262.95吨,同比下降4.2%。


  1、生猪存出栏增加,价格回落。截至9月底,生猪存栏285722头,同比增长4.3%,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36246头,同比增长8.7%,能繁殖母猪占到总存栏量的12.7%。前三季度,累计出栏肉猪305476头,同比增长7.3%;猪肉产量为26158.66吨,同比增长10.4%。在市场肉类供给充足的情况下,生猪和猪肉价格呈下行走势,仔猪价格在较高位运行。


  2、牛生产情况稳定,牛奶产量持续增加。近年来,牛养殖逐步由散养模式向园区集约化养殖转变,散户饲养量呈逐年下降态势。截止9月底,牛存栏为35673头,同比增长0.8%。前三季度,累计出栏肉牛11411头,同比增长20.4%;牛肉产量为1598.14吨,同比增长20.4%。随着人们消费信心的回升,加上去年奶价的恢复性上涨,太原市奶业生产逐步走上正常轨道,牛奶产量持续增加,前三季度牛奶产量79475.39吨,同比增长15.4%。


  3、羊存出栏继续增加,养羊效益较好。太原市部分县区肉羊养殖由传统养殖转向圈养饲料育肥模式,每只羊从购入架子羊到出栏只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大大缩短了肉羊养殖的饲养周期,羊的出栏率大大提高。9月底羊存栏为31.7万只,同比增长8.5%。前三季度羊累计出栏18.7万只,同比增长23.5%;羊肉产量3181.87吨,同比增长23.5%。今年以来,太原市羊肉价格一直在较高位运行,羊养殖效益较好,从近期看,羊肉价格相对稳定,全年预计太原市羊饲养量仍将有所增加。


  4、家禽生产逐步回升,鸡蛋价格波动较大。9月末全市家禽存栏334.22万只,环比增长1.2%,同比下降4.1%。前三季度,家禽出栏371.07万只,同比增长8%;禽蛋产量18262.95吨,同比下降4.2%。今年鸡蛋价格波动较大,1-4月价格持续下跌,5月中旬开始至月6月上旬出现快速上涨,随后蛋价虽有所回落,但截止9月底前鸡蛋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导致鸡蛋价格大涨大落主要是由外部市场鸡蛋供求变化引起的。去年鸡蛋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养殖户不断扩大饲养规模,今年上半年新增蛋鸡正处于产蛋集中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持续下跌,加之养殖成本的不断增加,部分养殖户提前淘汰老化蛋鸡,蛋鸡存栏数量减少,市场鸡蛋供求逐渐由供大于求变为供不应求,同时“两节”消费拉动蛋价逐步上涨,国庆节前已达到阶段性高点。


  三、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加快


  前三季度,农村居民期内现金收入人均836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增长最明显的特点:一是家庭经营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同步增长。前三季度家庭经营收入2766.86元,同比增长10.4%;转移性收入645.4元,同比增长19.3%。二是工资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前三季度全市工资性收入为4085.75元,同比增长20.0%,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16.1个百分点。在经历了上一年工资大幅提高后,农民工资水平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阶段。三是财产性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869.02元,同比增长17.1%。主要原因是近郊房屋租金上涨,在政府政策鼓励下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民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收入和从集体分配的股息红利增多。


  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大


  今年以来,太原市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等资金及时下拨各县(市、区),补贴标准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今年继续提高对种粮农民粮食综合补贴标准,其中:小麦提高20元/亩(达到75元/亩)、玉米及杂粮提高17元/亩(达到55元/亩)。全市还将薯类种植纳入补贴范围,补贴标准与玉米及杂粮补贴标准一致。自2012年起太原市对种粮农民粮食补贴的具体标准为:小麦85元/亩(其中:直补10元/亩、综合补贴75元/亩),玉米及杂粮(含薯类)60元/亩(其中:直补5元/亩、综合补贴55元/亩)。太原市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以现代种业为中心,强化种子市场的监管和服务,抓好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园建设,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实现良种补贴全覆盖。积极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施玉米、高粱、马铃薯万亩示范片4个,共计4万亩,建设玉米集中连片高产创建示范片8个,共8万亩,带动全市80万亩玉米实现高产高效种植。大力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和地膜覆盖,在阳曲县实施地膜覆盖21.5万亩,超额完成了省下达16万亩的地膜覆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