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某公司区域物流公用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3-02-19  浏览:


  项目名称:区域物流公用信息系统
  单位:某某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某某
  电话:
  地址:
  邮编:330029
  时间:二○○五年十二月七日


目录


§第一章 选题的必要性............................................1
  1.1项目所处技术领域产业政策..................................1
  1.2项目所处技术领域技术发展现状..............................1
  1.3项目技术先进性,对相关领域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2
  1.4项目目前进展情况..........................................3
§第二章 技术方案论述............................................4
  2.1项目技术关键点及创新点论述,项目完成时达到的技术水平......4
  2.1.1项目技术关键点..........................................4
  2.1.2项目技术创新点..........................................5
  2.1.3项目完成时达到的技术水平................................5
  2.2项目技术方案论述..........................................7
  2.2.1生产技术................................................7
  2.2.2工艺流程................................................23
  2.2.3主要技术参数............................................33
  2.2.4项目技术质量指标........................................34
  2.2.5各阶段目标..............................................36
  2.3项目经费预算情况..........................................37
  2.3.1项目投资总额、项目已完成投资............................37
  2.3.2项目须新增投资及投资构成................................37
  2.3.3项目投资预算............................................38
  2.3.4申请科技三项经费的使用预算..............................40
§第三章 项目实施支撑条件........................................42
  3.1项目技术来源..............................................42
  3.2项目实验、检测条件........................................42
  3.3项目申请单位人才资源情况..................................42
  3.3.1技术人员总数............................................42
  3.3.2中高级技术人员比例......................................43
  3.4项目组人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43
  3.5项目新增投资筹集情况......................................43
§第四章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44
  4.1预期市场需求..............................................44
  4.2预期盈利水平..............................................44
  4.3预期产业化前景............................................45
  4.4项目实施风险分析..........................................46
  4.4.1技术风险................................................46
  4.4.2管理风险................................................46
  4.4.3市场风险................................................47
§第五章 项目预计社会效益、环境效益..............................49
  5.1对社会发展的作用..........................................49
  5.1.1社会效益分析............................................49
  5.1.2对经济发展的作用........................................52
  5.2对资源利用情况............................................54
  5.3对人才培养情况............................................55
  5.4环境影响及效益............................................55


§第一章 选题的必要性

 

  1.1项目所处技术领域产业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将物流发展规划、发展政策制定和管理等职能列入相关司局,确保了我国物流发展中所需要的宏观管理与协调职能的到位和机制的建立。同时,国务院有关部委也把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列入议程。
  作为软件产品,项目的立意,即是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南,以打破信息“孤岛”的阻隔为出发点,将得到的政府鼓励与支持。同时,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1.2项目所处技术领域技术发展现状

  近几年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很快,许多行业都开始认识到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重要意义。作为市场的供方,不少的交通运输企业(包括公路、水路、港口、铁路、航空)、邮政局、商业储运等都在大力发展物流业,作为市场的需求方,相关工业企业,如国有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大量的流通业,如连锁超市等都有物流外包倾向,对第三方物流服务有很大的需求。物流活动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活动,是对这些活动的综合集成。物流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时间效益极为重要,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因此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分类管理与反馈是现代物流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显得尤为突出。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综合的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的支撑,如果没有物流信息平台的支持与保障,物流业就无法高效的运作。现在很多企业都已开始着手或已建立企业自用的信息管理系统,但作为能为广大的物流企业提供基本信息和数据交换功能、能为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的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却还没有建立。因此,有必要组织建立一个高效综合的共用物流信息平台。

  1.3项目技术先进性,对相关领域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项目以消除目前困扰物流行业的“信息孤岛”现象为突破口,力求突破传统的物流组织和管理模式,在业内率先倡导区域物流信息整合理念。项目研发团队凭藉在信息路由、信息规格变换、信息互动等关键技术上积累的创新性成果,结合多年来从事统一身份认证、信息保安、信息分析与发布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国际结算管理体系、24小时反恐体系、智能管理协同体系等保障措施,创建面向区域物流信息集成、管理、服务的全天候公用信息互动平台。
  项目成功实施,将对相关领域技术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改变传统的物流组织和管理模式树立样板,在业内率先实现区域物流信息聚集效益。提升物流领域在信息路由、信息规格变换、信息互动、统一身份认证、信息保安、信息分析与发布、国际结算管理体系、24小时反恐体系、智能管理协同体系等多方面的应用水平。
  项目以区域物流公用信息平台构建与实体物流相配合的虚拟作业环境为核心,集信息管理、交换、服务于一体,将不同作业系统、不同的数据源、不同的数据格式整合成准确、实时的规范数据,提供强大的基于可定制的商业规则的交换能力,确保电子商业信息传递无误,促进业界的沟通与联系。

  1.4项目目前进展情况

  完成基础技术实验室改、扩建,硬件和实验室装修,实验室软件和硬件购买,软件测试环境的搭建,项目运作、后勤支援。在江西电信机房设置了进行软件研发与测试的专用服务器,业已形成北京、广州、南昌三地跨越地域限制的不间断信息传递、交流、研发、测试和协作的工作格局。
  完成包含统一身份认证、电子信息路由系统、电子信息规格变换系统、XML/EDI数据交换系统、部分应用系统适配器等软件中间件的研发和内部测试。


§第二章 技术方案论述


  区域物流公用信息系统的开发将形成电子信息路由系统、电子信息规格变换系统、XML/EDI数据交换系统的新的软件产品。区域物流公用信息系统构建与实体物流相配合的虚拟作业环境的核心。能将不同作业系统、不同的数据源、不同的数据格式整合成准确、实时的规范数据,并提供强大的基于可定制的商业规则的交换能力。在此基础上不同的企业、行业联盟、公共型的物流系统运营商可以构建基于应用托管模式的单独的物流交换作业系统。

  2.1项目技术关键点及创新点论述,项目完成时达到的技术水平
   2.1.1项目技术关键点
   电子信息路由服务:传送电子商业信息,并确保信息传递无误,以协助业界人士的沟通联系。举例而言,金融机构、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可采用路由服务,处理关于付款指示和付款确认的电子信息,确保有关交易顺利完成。
   电子信息规格变换服务:将通用的信息规格和字符编码变换为另一标准,以减省各企业安装和维护有关变换程序的花费。此服务有利于信息规格的变换,例如以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方式按某一规格经由「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传送的信息,可先变换为另一规格,然后以传真、EDI信息、电邮附件等方式转达收件人。
   信息保安服务:提供安全的通讯环境,让参与者建立互信。经由「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传送的信息可经过加密和认证,以确保有关信息符合保密要求并且完整无误,使发件人无法否认曾发出有关信息。
   用于统计和分析的报表服务:支持个别企业和整体的报表要求(例如记载发送时间、收件人名称和信息状况等稽核数据的传送日志),并设立适当的私隐监控机制。
   增值服务:容许参与者选用服务供货商或其它参与者经由“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入门网站所提供的各项服务。
   2.1.2项目技术创新点
   在业内率先倡导区域物流信息整合理念
   国际结算管理体系。C-TPAT24小时反恐传输增值适配器
   24小时反恐体系
   在总体设计中融入智能管理的思想。系统使用以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等多库协同的软件体系为工作模型
   集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国际结算管理体系、C-TPAT24小时反恐传输增值适配器、四维立体物流智能管理体系于一体
   2.1.3项目完成时达到的技术水平
   全过程的物流信息采集和处理
   系统实现了全球采购、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转运、报关、报检、分拣、结算等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储存、处理、统计和查询,使信息流通达物流作业和管理的每个环节。信息覆盖的完整性是本系统的主要特点。
   生产物料配送的零库存JIT管理
   系统支持零库存生产企业的JIT(即时)和ECS(高效)物料配送作业,同时满足多供应商对单一生产厂家和多供应商对多生产厂家的配送模式。是唯一能支持精确配送的信息系统。
   数字化仓库的智能化管理
   系统实现了仓库的数字化、条码化和局部智能化管理。
   基于GPS/GIS技术的车辆调度管理
   系统对不同类型的车辆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利用GPS/GIS/GSM技术实现最佳线路管理。
   基于WEB方式的客户服务
   系统建立在INTRANET/EXTRANET的网络拓扑结构下,实现内网和外网的各自独立运作而又以宽带网络连接。通过WEB可以为全球客户提供实时在线查询、下单和结算。
   基于EDI/XML方式的海关通关管理
   系统自动生成符合国际EAFACT标准的EDI/XML单证,可以和海关、商检的EDI系统直接连接,实现联网通关报验和报检。
   国际结算管理体系
   系统支持物流作业的即时清算,当一单作业完成之后,产生的费用结算单已经提交到财务结算,并通过信息渠道告知客户,分别按照约定的结算规则完成国际和国内结算。
   良好的移植性
   遵循J2EE规范构建本系统,将JAVA、HTML、XML、TCP/IP、数据仓库等计算机技术和条码、GPS/GSM、GIS、RF、动态规划等物流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系统的跨平台运行和广泛适用性。

  2.2项目技术方案论述

   2.2.1生产技术
   基于科学技术生产,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软件工程的思想,将本产品升级成为基于软件构架和自选构件形成的集成互动产品,可根据用户需求,按基础构件+自选构件的模式进行生产。
   2.2.1.1总体技术标准
   (一)基于JAVA的中间件技术
   三层结构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就是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Middleware,是介于操作系统或硬件平台和应用软件(如通信、数据库软件)之间的一种软件类型。为平台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高效率的数据通道和功能调用。是随着近二十年来分布式计算系统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中间件能够屏蔽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的差异,支持分布式计算,为异构系统之间提供通讯服务,从而保护企业投资,并保证应用软件的相对稳定和功能扩展。
   中间件的类型主要有:
   通信处理中间件,首先要修好马路,安装红绿灯,设立交通管理机构,制定出交通规则,也就是公司要建网和制定出通信协议,能在不同平台之间通信,实现分布式系统中可靠的、高效的、实时的跨平台数据传输,称为通信处理中间件,这是中间件中唯一不可缺少的。
   事务处理中间件和应用服务器中间件,在分布式事务处理系统中要处理大量事务,常常在系统中要同时做上万笔事务。例如在北京市就要设置各种运载汽车,完成日常的运载,同时要随时监视汽车运行,出现故障时,要有排除措施,发生堵塞时要进行调度。在联机事务处理系统(OLTP)中,每一笔事务常常要多台服务器上的程序顺序地协调完成,一旦中间发生某种故障,就要恢复到事务处理的开始状态,既要确保系统的可用性、事务完整性、又要使各事务处理之间相互不受影响的独立性;有时在某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不但要完成恢复工作,而且要自动切换系统,达到系统永不停机,实现高可靠性运行;同时要使大量事务在多台应用服务器能实时并发运行,并进行负载平衡地调度,实现昂贵的可靠性和大型计算机系统同等的功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求系统具有监视和调度整个系统的功能。一个事务处理平台,根据X/OPEN的参考模型规定,应由事务处理中间件、通信处理中间件以及数据存储管理中间件三部分组成。
   数据存取管理中间件,在分布式系统中,重要的数据都集中存放在数据服务器中,它们可以是关系型的、复合文档型、具有各种存放格式的,多媒体型,或者是经过加密或压缩存放的,该中间件将为网络上虚拟缓冲存取、格式转换、解压等带来方便。
   Web服务器中间件,Netscape公司提供的浏览器图形用户界面已成为不是标准的公认规范,然而它的会话能力差、不能作数据写入、受HTTP协议的限制等,就必需要进行修改和扩充,形成了Web服务器中间件。
   安全中间件一些军事、政府和商务部门上网的最大障碍是安全保密问题,而且不能使用国外提供的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加密、认证等),必需用国产的产品。产生不安全因素是由操作系统引起的,但必需要用中间件去解决,以适应灵活多变的要求。
   跨平台和构架中间件当前开发大型应用软件通常采用基于构架和构件技术,在分布式系统中,还需要集成各节点上的不同系统平台上的构件或新老版本的构件,由此产生了构架中间件。
   专用平台中间件为特定应用领域设计领域参考模式,建立相应构架,配置相应的构件库和中间件,为应用服务器开发和运行特定领域的关键任务(如电子商务、网站等)。
   网络中间件它包括网管、接入、网络测试、虚拟社区、虚拟缓冲等,也是当前最热门的研发项目。
   (1)J2EE技术
   J2EE(即Java2平台企业版)是由Sun公司主持推出的一项中间件技术。从CORBA、IDL到面向消息的系统,中间件技术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程,如今J2EE作为中间件技术史上的一块具有决定意义的里程碑,正受到业界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采纳。
   J2EE是一个标准中间件体系结构,旨在简化和规范多层分布式企业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部署。J2EE方案的实施可显著地提高系统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可伸缩性、负载平衡和可重用性。J2EE技术出现之前,几家主要的中间件开发商的产品各自为阵,彼此之间缺乏兼容性,可移植性差,难以实现互操作,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行业标准。J2EE的出现标志着中间件技术在经历了多年的不断摸索和经验总结后,正逐步走向成熟。J2EE的核心是一组规范和指南,定义了一个使用Java语言开发多层分布式企业应用系统的标准平台。开发人员在这些规范和指南的基础上开发企业级应用,同时由J2EE供应商确保不同的J2EE平台之间的兼容性。由于基于规范的各J2EE平台之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因此J2EE应用系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应用服务器上,无需或只需进行少量的代码修改。
   J2EE:多层、分布式中间件语法采用多层分布式应用模型,J2EE将应用开发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层,并在每一个层上定义组件。各个应用组件根据他们所在的层分布在同一个或不同的服务器上,共同组成基于组件的多层分布式系统。典型的J2EE四层结构包括客户层、表示逻辑层(Web层)、商业逻辑层和企业信息系统层。有了J2EE,分布式系统的开发变得简单了,部署的速度也可以加快。J2EE组件的分布与服务器环境无关,所有的资源都可通过分布式目录进行访问。这意味着开发人员不再需要为组件和资源的分布问题耗费精力,从而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提高开发效率。
   J2EE: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平台J2EE本身是一个标准,一个为企业分布式应用的开发提供的标准平台。而J2EE的实施,则具体表现为诸如BEAWeblogic或IBMWebsphere之类的特定Web服务器产品。利用J2EE应用-编程模型开发的企业应用系统,可以部署在不同厂商生产的、但相互兼容的J2EE应用服务器上。目前,市场上基于J2EE的Web服务器品种繁多,性能特点各有千秋,每家厂商的产品都有精心设计的独到之处。但与产品个性无关的是,所有的J2EE应用服务器都为企业级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部署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基础。
   J2EE:电子化应用开发模型J2EE应用很容易发布到Web、掌上电脑或移动电话等手持设备上。换言之,应用组件可以很轻松地实现电子化。J2EE的应用-编程模型保证组件在向不同类型的客户端移植过程中,商业逻辑和后端系统保持不变。此外,J2EE平台的其他主要优点还有:自动负载平衡、可伸缩、容错和具有故障排除等功能。部署在J2EE环境中的组件将自动获得上述特性,而不必增加额外的代码开销。J2EE所有这些特性对于需要构建全天候网络门户的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J2EE:Web应用服务器上广泛采用的标准,可以说,J2EE是首个获得业界广泛认可和采纳的中间件标准。目前几乎所有的一流Web应用服务器,如BEA的Weblogic、IBM的Websphere、HP的应用服务器、Sun的iPlanet和Macromedia的Jrun等,都是基于J2EE的。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其他标准能获得如此众多的中间件供应商的一致支持。而且,有了J2EE,企业的应用开发对于某个特定的开发商或应用服务供应商的依赖性更小。应用组件只要符合J2EE规范,完全可以部署在不同的应用服务器上。为了确保不同厂商的J2EE应用服务器的兼容性和一致性,Sun公司发布了J2EE兼容性测试包。
   总之,J2EE是一个中间件基础架构,有了它,开发者只需要集中精力编写代码来表达企业应用的商业逻辑和表示逻辑,至于其他系统问题,如内存管理,多线程,资源分布和垃圾收集等,都将由J2EE自动完成。
   J2EE多层结构的每一层都有多种组件模型。因此,开发人员所要做的就是为应用项目选择适当的组件模型组合,灵活地开发和装配组件,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应用系统的可扩展性,还能有效地提高开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此外,基于J2EE的应用还具有结构良好,模块化,灵活和高度可重用性等优点。
   灵活性、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利用Java的跨平台特性,J2EE组件可以很方便地移植到不同的应用服务器环境中。这意味着企业不必再拘泥于单一的开发平台。J2EE的应用系统可以部署在不同的应用服务器上,在全异构环境下,J2EE组件仍可彼此协同工作。这一特征使得装配应用组件首次获得空前的互操作性。例如,安装在IBMWebsphere环境下的EJB,一方面可以直接与Websphere环境下的CICS直接交互,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安装在别处的BEAWeblogic服务器上的EJB进行访问。
   轻松的企业信息系统集成:J2EE技术出台后不久,很快就将JDBC、JMS和JCA等一批标准纳归自身体系之下,这大大简化了企业信息系统整合的工作量,方便企业将诸如legacysystem(早期投资系统),ERP和数据库等多个不同的信息系统进行无缝集成。由于几乎所有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都支持JDBC,因此只需借助必要的JDBC驱动程序,J2EE应用就可以和所有主流数据库系统进行通信。类似的,目前业界正冒出一批基于Java连接器体系标准的EI适配器,也用于提供各类legacysystem和ERP/CRM的无缝集成。
   引进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随着Web服务以及SOAP等开放标准的出现,企业异构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成为可能。J2EE,作为一个可扩展平台,很自然需要加入Web服务特性。为此,Sun公司发布了一整套称为“JAX包”的API,支持从XML语法分析、XML绑定、SOAP消息发送、注册表查寻、XMLRPC到XML消息传递等所有各种Web服务需求。虽然J2EE平台的出现早于Web服务技术,但它的可扩展能力使它能很好地适应技术的最新发展。公司有理由相信,在未来,J2EE将引入更多的技术进步而不会动摇它的核心框架和应用-编程模型。
   作为一个被业界广泛采用的中间件标准,J2EE是开发可伸缩的、具有负载平衡能力的多层分布式跨平台企业应用的理想平台。J2EE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个标准中间件基础架构,由该基础架构负责处理企业开发中所涉及的所有系统级问题,从而使得开发人员可以集中精力重视商业逻辑的设计和应用的表示,提高开发工作的效率。J2EE有效地满足了行业需求,提供独立于操作系统的开发环境。基于J2EE的应用系统灵活且易于移植和重用,可运行在不同厂家的Web服务器上。更为重要的是,J2EE是一个开放体系,完全有能力适应未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基于XML数据交互
   XML是在因特网时代与Java、CORBA等量齐观的一个概念。Java解决了语言实施的同一,CORBA解决了通讯协议的同一,XML解决了信息表示、关联的同一;OO面向对象是这三者的共同理论基础。万维网接口定义语言WIDL就是XML与IDL技术结合的产物。

 


   公司在开发访问数据库的XML应用系统需要同时借助XML编程接口和数据库编程接口,前者用于对XML文档的解析、定位和查询,所需技术包括XMLDOM和SAX;后者则是用于访问数据库,如数据库中数据的更新和检索等等,需要利用的技术有ODBC、JDBC、ADO等。
   2.2.1.2应用系统开发标准
   一个系统项目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使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和设计,而区域物流公用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多区域、覆盖面广、业务复杂的大型信息管理系统。无论是业务的复杂程序上,还是数据量上,一般的信息系统都是无法与它比拟的。所以,公司采用了Rational统一过程和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方法。
   (一)Rational统一过程
   一个大型的系统工程,设计中必须强调它的系统工程特征。因此,要在统一的环境下,采用工程化的方法划分工作阶段、明确工作内容。公司采用的系统工程方法论是Rational统一过程。
   RationalUnifiedProcess(以下简称RUP)是一套软件工程过程,同时也是文档化的软件工程产品。Rational统一过程的目标是能够在预定的进度和预算中,提供最高质量的、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软件。Rational统一过程提供一套关于在软件开发组织中如何分配任务和职责的严格的管理方法。
   Rational统一过程下的开发是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的。该过程着重于早期开发以及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线。拥有一个健康的、有活力的体系结构,可以使并行开发更加便利,最小化重复工作负担,增加构件复用的可能性,并使最终的系统易于维护。
   Rational统一过程支持面向对象技术(object-orientedtechnique)。每个模型都是面向对象的。Rational统一过程模型以对象、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概念为基础,并使用UML作为它的表示法。
   Rational统一过程鼓励客观的、不断前进的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质量评估建立在过程中,在所有的活动中,涉及所有的参加者,并使用客观的度量和准则。风险管理建立在过程中,以便有时间做出反映,在开发过程中及早地发现和防范有关项目成功的风险。
   公司的总体设计过程正是根据这一思路分阶段展开的。总体设计历经了业务调研、现状描述、远景目标、概念模型、需求定义和逻辑设计等几个阶段,这实际上是此种系统工程方法的具体体现。
   (二)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方法
   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成熟的一种完整系统分析设计方法。采用它可以将总体设计的所有阶段进行综合考虑和全面分析,这正是对区域物流公用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的根本目的。
   采用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方法,可以满足业务变化的需求,能够制定整个信息系统内部、外部以及不同层次之间的标准接口、确定系统内部的结构体系和标准组件,真正做到功能与数据相分离,功能不依赖于所执行的政策,应用与平台无关,提高整个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充能力。
   公司采用面向对象分析设计方法来进行设计,采用对象模型描述系统的对象结构,设计实体关系模型;采用动态模型描述与时间和事件有关的系统属性,定义状态转换图;采用功能模型描述与数值的变化有关的系统属性,设计数据流程图;这样从立体的角度全面完整描述整个系统。
   2.2.1.3系统支撑软件
   (一)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网络管理及运行应用软件所需的软件环境,区域物流公用信息系统服务器端操作系统采用LINUX。
   LINUX主要具备以下特性:
   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系统遵循世界标准规范,特别是遵循开放系统互连(OSI)国际标准。凡遵循国际标准所开发的硬件和软件,都能彼此兼容,可方便地实现互连。
   多用户
   多用户是指系统资源可以被不同用户各自拥有使用,即每个用户对自己的资源(例如:文件、设备)有特定的权限,互不影响。Linux和Unix都具有多用户的特性。
   多任务
   多任务是现代计算机的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它是指计算机同时执行多个程序,而且各个程序的运行互相独立。Linux系统调度每一个进程平等地访问微处理器。由于CPU的处理速度非常快,其结果是启动的应用程序看起来好像在并行运行。事实上,从处理器执行一个应用程序中的一组指令到Linux调度微处理器再次运行这个程序之间只有很短的时间延迟,用户是感觉不出来的。
   良好的用户界面
   Linux向用户提供了两种界面:用户界面和系统调用。Linux的传统用户界面是基于文本的命令行界面,即shell,它既可以联机使用,又可存在文件上脱机使用。shell有很强的程序设计能力,用户可方便地用它编制程序,从而为用户扩充系统功能提供了更高级的手段。可编程Shell是指将多条命令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Shell程序,这个程序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与其他程序同时运行。
   系统调用给用户提供编程时使用的界面。用户可以在编程时直接使用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命令。系统通过这个界面为用户程序提供低级、高效率的服务。
   Linux还为用户提供了图形用户界面。它利用鼠标、菜单、窗口、滚动条等设施,给用户呈现一个直观、易操作、交互性强的友好的图形化界面。
   设备独立性
   设备独立性是指操作系统把所有外部设备统一当作成文件来看待,只要安装它们的驱动程序,任何用户都可以象使用文件一样,操纵、使用这些设备,而不必知道它们的具体存在形式。
   具有设备独立性的操作系统,通过把每一个外围设备看作一个独立文件来简化增加新设备的工作。当需要增加新设备时、系统管理员就在内核中增加必要的连接。这种连接(也称作设备驱动程序)保证每次调用设备提供服务时,内核以相同的方式来处理它们。当新的及更好的外设被开发并交付给用户时,操作允许在这些设备连接到内核后,就能不受限制地立即访问它们。设备独立性的关键在于内核的适应能力。其他操作系统只允许一定数量或一定种类的外部设备连接。而设备独立性的操作系统能够容纳任意种类及任意数量的设备,因为每一个设备都是通过其与内核的专用连接独立进行访问。
   Linux是具有设备独立性的操作系统,它的内核具有高度适应能力,随着更多的程序员加入Linux编程,会有更多硬件设备加入到各种Linux内核和发行版本中。另外,由于用户可以免费得到Linux的内核源代码,因此,用户可以修改内核源代码,以便适应新增加的外部设备。
   供了丰富的网络功能
   完善的内置网络是Linux的一大特点。Linux在通信和网络功能方面优于其他操作系统。其他操作系统不包含如此紧密地和内核结合在一起的连接网络的能力,也没有内置这些联网特性的灵活性。而Linux为用户提供了完善的、强大的网络功能。
   支持Internet是其网络功能之一。Linux免费提供了大量支持Internet的软件,Internet是在Unix领域中建立并繁荣起来的,在这方面使用Linux是相当方便的,用户能用Linux与世界上的其他人通过Internet网络进行通信。
   文件传输是其网络功能之二。用户能通过一些Linux命令完成内部信息或文件的传输。
   远程访问是其网络功能之三。Linux不仅允许进行文件和程序的传输,它还为系统管理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了访问其他系统的窗口。通过这种远程访问的功能,一位技术人员能够有效地为多个系统服务,即使那些系统位于相距很远的地方。
   可靠的系统安全
   Linux采取了许多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对读、写进行权限控制、带保护的子系统、审计跟踪、核心授权等,这为网络多用户环境中的用户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障。
   良好的可移植性
   可移植性是指将操作系统从一个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使它仍然能按其自身的方式运行的能力。
   Linux是一种可移植的操作系统,能够在从微型计算机到大型计算机的任何环境中和任何平台上运行。可移植性为运行Linux的不同计算机平台与其他任何机器进行准确而有效的通信提供了手段,不需要另外增加特殊的和昂贵的通信接口。
   (二)应用服务器
   区域物流公用信息系统应用服务器采用JBOSS。
   JBOSS是开放源代码的,遵从J2EE规范的,100%纯java的EJB服务器。Jboss的开发团队有500多人,核心开发人员有50多个,均为J2EE专家。Jboss的用户数以万计,遍及世界。JBOSS采用JavaManageeXtensionAPI实现软件模块的集成与管理。
   最新版本JBoss4.0是业界领先的开源J2EE应用服务器,也是唯一一个全面基于AOP思想设计的应用服务器产品。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设计的首要任务。结合用户现有应用系统的状况及未来系统的发展需要,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取上首选开放互操作体系结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能够将现有的各级计算机管理系统保留、容纳、集成到整个系统中,形成多种应用系统、多种异构数据源并存和互访,既保护用户原有投资又确保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区域物流公用信息系统采用Oracle10g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Oracle数据库10g(OracleDatabase10g)是第一个专门为企业网格计算设计的数据库。OracleDatabase10g降低了数据管理成本,同时可以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能够使IT迅速满足业务需求的变化并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系统易于部署和管理。
   Oracle10g数据库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支持大数据库、多用户的高性能的事务处理。ORACLE支持最大数据库,其大小可到几百千兆,可充分利用硬件设备。支持大量用户同时在同一数据上执行各种数据应用,并使数据争用最小,保证数据一致性。系统维护具有高的性能,ORACLE每天可连续24小时工作,正常的系统操作(后备或个别计算机系统故障)不会中断数据库的使用。可控制数据库数据的可用性,可在数据库级或在子数据库级上控制。
   ORACLE遵守数据存取语言、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和网络通信协议的工业标准。所以它是一个开放系统,保护了用户的投资。
   实施安全性控制和完整性控制。ORACLE为限制各监控数据存取提供系统可靠的安全性。ORACLE实施数据完整性,为可接受的数据指定标准。
   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处理。ORACLE为了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允许将处理分为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应用程序,所有共享的数据管理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处理,而运行数据库应用的工作站集中于解释和显示数据。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环境,ORACLE将存放在多台计算机上的数据组合成一个逻辑数据库,可被全部网络用户存取。分布式系统像集中式数据库一样具有透明性和数据一致性。
   具有可移植性、可兼容性和可连接性。由于ORACLE软件可在许多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运行,以致ORACLE上所开发的应用可移植到任何操作系统,只需很少修改或不需修改。ORACLE软件同工业标准相兼容,包括许多工业标准的操作系统,所开发应用系统可在任何操作系统上运行。可连接性是指ORALCE允许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通过网络可共享信息。

   2.2.2工艺流程

   规范化生产:将人员、技术和工具组织起来,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提高软件生产的效率,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
   2.2.2.1过程模型

 


   2.2.2.2组织结构

 


  (一)项目领导小组
   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的主要工作:
   组织各专业技术队伍,明确技术责任与实施方案
   编制项目技术规范,计划进度,质量标准
   负责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优质按时完成工程任务
   确定各技术专业验收测试标准和验收测试人员
   组织现场测试环境和完成各项技术指标测试
   编写项目测试报告和项目验收报告
   组织并完成用户开通运行等各项工作
  (二)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策划、组织、管理、协调工作:
   对项目的资源进行规划,制定出项目的实施计划
   负责协调项目中与客户、项目组成员、项目领导小组之间的沟通
   依据项目的方案设计、开发和分析的规范指导项目组工作
   对项目各阶段性文档进行严格的把关
   监控项目的实施质量和进度,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解决
  (三)质量经理
   项目的质量经理的主要职责:
   对项目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进行监控
   协助项目执行小组对项目进行阶段评审
   对发现的质量隐患进行监督纠正
   定期向项目组做出工作监控报告
   指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系统分析员
   系统分析员的主要职责:
   进行项目需求的业务模型设计
   进行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
   编写总体设计文档,提交项目领导小组审核
   编写概要设计文档,提交项目领导小组审核
   编写详细设计文档,提交项目领导小组审核
  (五)IT技术顾问
   IT技术顾问的主要职责:
   对项目的技术选型、网络架构、软件系统架构提出规划、设计建议
   提供系统分析和系统建设方面的技术咨询
  (六)程序组长
   程序组长的主要职责:
   制订程序代码编写的规范和命名规则
   设计和维护项目的程序代码框架
   制订和设计系统的界面规范
   对程序员进行程序代码的分工
   控制程序代码的质量
   对程序代码的版本进行控制
   检查程序员对系统的同步测试和单元测试情况
   负责对系统的整合和测试
  (七)数据库管理员
   数据库管理员负责项目系统后台数据库的维护和优化:
   安装和配置系统数据库开发和运行环境
   对数据库性能进行优化
   采取备份及恢复措施
   进行日常的数据库备份
   提供数据库开发技术咨询
  (八)测试组长
   测试组长的主要职责:
   编制系统的测试计划
   设计系统测试的文档
   对系统进行单元测试
   对系统进行集成测试
   进行系统的程序级测试
   进行系统的业务级测试
   填写系统的详细测试报告
  (九)实施组长
   实施组长职责:
   负责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的到货、清点、自检、安装、调试
   按照总体设计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并且在需要时根据总体设计的变更来调整具体设计和施工
  (十)售后服务组
   售后服务组职责:
   在系统实施组的配合下组织对用户人员的各类技术培训,包括现场培训、授课培训等
   负责系统运行期间的售后服务工作,配合知识产权局搞信息中心好运行
   发现运行中系统存在的问题,接受用户新的需求变更,组织相应人员解决问题和实施变更
   积累系统运行资料,为长期服务做好准备
   2.2.2.3管理过程
  (一)管理目标和优先级
   能够按时按质提供系统安装、运行、使用、测试、诊断和维修的技术文件
   能够提供高水平的系统管理培训和用户操作培训
   系统建设工作开始后,可以让用户方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系统的安装、测试、诊断及解决问题等各项工作
   保证系统建设完成后提供5年以上技术支持售后跟踪服务,保证3年的产品免费维护维修服务
   以上管理目标的优先级按出现的次序从高到低排列。
  (二)风险管理
   定义文档的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以确保文档能被及时建立
   对所有工作进行详细复审,使得不止一个人熟悉该项工作
   每一个关键的技术人员都有指定的后备人员
  (三)监督与控制机制
   严格遵循国家标准总局关于计算机系统特别是软件系统方面的建设标准
   严格按照江西省某某科技有限公司软件开发规范对系统进行开发
   严格按照江西省某某科技有限公司的测试管理体系进行测试验证
   2.2.2.4技术过程
  (一)项目文档

项目阶段文档名称
工程计划 
 工程综合计划进度
 工程组织机构及职责
质量计划 
 质量保证计划
工程设计 
 系统总体设计计划
 系统总体设计规范
 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评审报告
 系统总体设计说明书
 系统总体设计评审报告
 系统详细设计计划
 系统详细设计规范
 用户操作手册
系统安装 
 系统安装计划
 系统安装手册
测试和确认 
 系统测试计划
 系统测试报告
 系统确认计划
 系统确认报告
验收 
 系统验收计划
 系统验收报告
维护 
 系统维护计划
 系统维护手册
配置管理 
 人员配置表
 系统配置文件
培训 
 系统管理培训计划
 系统管理培训手册
 用户操作培训计划
 用户操作培训手册
  


  (二)项目支持功能
   需求调研阶段
   深入各单位进行需求调研,形成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
   设计冻结阶段
   审核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
   审核数据库设计;
   审核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审核业务逻辑、数据流以及相关算法;
   审核用户界面设计;
   编制统一的项目字典、代码规范等。
   核心代码整合阶段
   核心代码框架是一个包括了非业务内容基本功能的可运行版。核心框架的目标是验证冻结的功能设计,扫平潜在的技术关卡。其测试重点为:
   基本技术实现的正确性;
   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局部技术;
   建立BUG库,建立内部测试计划,美工界面开始加入到后续的测试版中。
   业务模块组整合阶段
   业务模块组整合阶段测试重点是功能测试:这是第一个完整的测试版。
   Beta测试阶段
   Beta是第一个交到用户手里的全功能的版本,测试重点为:
   功能测试;
   界面测试;
   为用户开通网上BUG库。
   上线试运行版阶段
   上线试运行版阶段的整合内容和测试重点在于性能测试,此时试开通以测试真实负载。
   运行正式版
   这是一个功能、界面、性能已达到用户要求的版本。
   2.2.3主要技术参数

可用性1)数据访问响应时间平均小于3秒;2)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冗余配置,平台支持操作系统级的负载均衡配置,能够满足该项要求;3)系统设计使用寿命≥5年。
可扩性1)系统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和交互环境的兼容性,确保软、硬件投资得到长期利用,并支持用户的进一步开发,系统完全遵循WebService架构,无自定义特殊标准,能够随着服务器和技术标准的升级而同步升级;2)系统提供强大的系统维护功能,支持业务模型自定义、工作流自定义、报表和查询自定义,并支持服务中间件自动升级功能。
CPU负荷率1)正常情况下:服务器≤25%5分钟间隔),客户端PC35%5分钟间隔);2)事故情况下:服务器≤40%5分钟间隔),客户端PC50%5分钟间隔)。
网络负载1)正常情况下平均负荷5%(任意5分钟内),平台采用的WebService体系结构是一种非连接机制,数据传输全部以XML格式进行传输,理论平均负荷<5%;2)运行环境的系统磁盘剩余空间建议大于1G(用户可设置),当运行服务器系统磁盘容量小于这一设置时,系统自动给出相应提示和报警。

 


   2.2.4项目技术质量指标
   2.2.4.1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满足各种业务操作的基本要求,采用三层结构,使系统容易扩展
   操作界面简单易用,系统并发性好,保持高速稳定的良好状态和用户操作响应的实时性
   具有高的安全性,具有严密、完整的操作权限管理
   具备相应的容错设计,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备份功能
   系统是开放性、模块化和可维护性的
   2.2.4.2执行的质量标准
   GB/T11457(软件工程术语)
   GB8566(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8567(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8567(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ISO8631-86(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法的约定)
   CMM3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2.2.4.3主要经济指标
   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整合了企业、货主、公路、铁路、港口、银行、海关、工商税务等多个信息系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能实现以上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传递,满足不同客户的信息需求,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效率。
   整合社会物流资源: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并优化供应链。当合作企业提出物流请求时,物流企业可通过物流信息平台迅速建立供应链接,提供相关物流服务。这有利于提高社会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调整、调配社会物流资源,优化社会供应链、理顺经济链的重要作用,不但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为电子商务提供很好的物流服务,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2.2.5各阶段目标

起止年月主要目标
200509月至200512基础技术实验室改、扩建, 硬件和实验室装修, 实验室软件和硬件购买,软件测试环境的搭建, 项目运作、后勤支援。
200601月至200604保证产品开发团队根据项目任务书,对市场机会、需求、质量、潜在的技术制造方法/风险,成本/进度预测和财务影响进行评估和归档。
200605月至200606将产品计划扩展成详细的产品定义,启动对开发方法的正确规划,完整的产品定义、开发与项目管理计划、支持计划、详细进度以及技术人员扩充。
200607月至200608新增工具软件和硬件购买,新增技术人员培训,产品设计、集成和验证、技术路线/实施、性能评估。
200609月至200610以成功完成内部测试和向外发布测试信息为起点。包括进行硬软件压力测试,标准和规格的一致性测试以及获得专业认证。
200611月至200612决定继续进入到产品包发布和GA开始。发布阶段包括达到量产的准备,填充管道和制定最终的盈亏计划。
  


  2.3项目经费预算情况

   2.3.1项目投资总额、项目已完成投资

序号项目金额(万元)
1投资总额120
 固定资产投资80
流动资金40
2资金筹措120
 自筹资金70
其中:已完成投资20
新增投资50
申请科技三项经费50
借(贷)款/
  


   2.3.2项目须新增投资及投资构成
   项目在执行期内新增投资100万元,资金来源:
   1、公司自筹50万元,由本公司自有资金解决,不足部分通过股东增资方式解决,预计将在2006年6月筹措到位;
   2、申请科技三项经费资助50万元。
   2.3.3项目投资预算
   2.3.3.1项目进度及投资预算

起止年月主要工作投资预算安排(万元)
自筹资金三项经费
200509月至200512基础技术实验室改、扩建, 硬件和实验室装修, 实验室软件和硬件购买,软件测试环境的搭建, 项目运作。10 
200601月至200604根据项目任务书,对市场、需求、质量、潜在的方法/风险,成本/进度预测和财务影响进行评估和归档。10 
200605月至200606形成详细定义,启动开发方法规划,完整的产品定义、开发与项目管理计划、支持计划、详细进度及人员扩充。10 
200607月至200608新增工具软件和硬件购买,新增技术人员培训,产品设计、集成和验证、技术路线/实施、性能评估。2020
200609月至200610以成功完成内部测试和向外发布测试信息为起点。包括进行硬软件压力测试,标准和规格的一致性测试以及获得专业认证。1015
200611月至200612决定继续进入到产品包发布和GA开始。发布阶段包括达到量产的准备,填充管道和制定最终的盈亏计划。1015
  


   2.3.3.2项目拟购设备清单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单价(万元)金额(万元)
1HP服务器ML370G423.57
2HP阵列柜HPMSA500G2144
3IBM手提电脑R51-18299218
4HP台式电脑DX6100120.67.2
5HP打印机HP.laserJet10230.30.9
6华为路由器RT-2501E10.50.5
7HP硬盘72.8Gu32015K60.31.8
8山特UPSSTK2KVA-8H111
9松下传真机KX-FL503CN10.30.3
10投影仪LT660122
11海尔空调1.530.72.1
12HP磁带机HpDDS5111
13办公设备 200.12
14华为交换机LS-S3026C-SI20.51
15移动硬盘IBM80G80.151.2
16网络存储设备HITACHI13030
 合计    80
  


   2.3.4申请科技三项经费的使用预算

序号名称金额(万元)
1开发费15
 项目开发人员费2.5
原材料动力费3
检测费0.5
调研费3.5
查新费1
技术咨询费4.5
2设备费20
3试制费13
 人员费5.5
原材料动力费5.5
检测费2
4鉴定验收费2
  


§第三章 项目实施支撑条件


  3.1项目技术来源

  本项目技术基础来源于项目研发团队在信息路由、信息规格变换、信息互动等关键技术上多年来积累的创新性自有成果,同时集成了统一身份认证、信息保安、信息分析与发布、国际结算管理技术、24小时反恐技术、智能管理协同等多项技术。

  3.2项目实验、检测条件


  江西省某某科技有限公司为保障本项目的顺利进行,在江西电信机房设置了进行软件研发与测试的专用服务器,业已形成北京、广州、南昌三地跨越地域限制的不间断信息传递、交流、研发、测试和协作的工作格局,目前已完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本项目必须要件(信息路由、信息规格变换、信息互动)等软件中间件产品的前期研发工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开发与测试工具已达到80%的产品化率。

  3.3项目申请单位人才资源情况

   3.3.1技术人员总数
   北京、广州、南昌三地技术人员总数可供调动的技术人员总数接近90人,其中南昌基地可供调动的技术人员25人。
   3.3.2中高级技术人员比例
   江西省某某科技有限公司现有员工52人,大专以上人员41人,占总人数的79%,主要管理人员14人,占总人数27%;高级职称11人,占总人数21%,中级职称31人,占总人数60%,技术开发与服务人员37人,占总人数71%。平均年龄32岁。

  3.4项目组人员专业结构、职称结构

  南昌基地中参加本项目组成员均为计算机、自动化等IT相关专业科班出身的多年从业人员,其中高级职称7人,占项目组总人数25%,中级职称21人,占总人数75%。

  3.5项目新增投资筹集情况

  本项目执行期内计划新增投资总额为120万元。新增投资筹集计划和情况如下:
  申请科技三项经费50万元。
  江西省某某科技有限公司自筹70万元,由本公司自有资金解决,不足部份通过股东增资方式补足,其中:江西省某某科技有限公司为本项目已完成前期投资20万元。目前公司运转良好,自筹资金预计将按计划筹措到位。


§第四章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


  4.1预期市场需求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集聚辐射功能的不断增强,将产生对现代物流业的巨大需求;以航空港、深水港、高速公路网等为标志的立体化、枢纽型交通网络,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较为发达的金融保险咨询等产业和正在建设中的信息港,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条件。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神经系统已是不争的事实,物流区域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区域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但是目前国内物流业中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的企业并不多。虽然有许多企业采用了物流管理软件,但大多是局部的应用,离信息的完全集成并满足企业管理和长远发展的个性化需求还相距甚远。因此,物流区域信息系统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

  4.2预期盈利水平

  本项目具有信息系统的一般性特点:开发先期投入大、后期投入小、更新费用低。
  根据前面的项目投入资金,公司的五年盈利预测如下:

单位:元
年份成本预测收入预测利润预测备注
第一年200000020000000收支平衡阶段
第二年50000040000003500000赢利阶段
第三年80000080000007200000赢利阶段
第四年10000001600000015000000赢利阶段
第五年2000003200000030000000赢利阶段
  


  说明:上表只是考虑到信息平台服务于本地区的利益,还没有考虑到信息平台的可以带动的周边地区的业务能力。

  4.3预期产业化前景

  区域之间经济要素流动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将使运输通道和枢纽的建设成为热点,依托通道和枢纽的物流服务与组织模式创新会随之产生,加之2006年是我国加入WTO后物流相关市场全面开放的关键之年,因此,在区域物流的发展上,将产生以下热点:
  一是区域性物流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步伐将加快,依托运输通道和枢纽,便于构建全国物流骨干网络的资源,会成为网络化物流企业的争夺焦点。
  二是物流地产会逐渐走向更多的物流企业的发展视野,进入国内、国际企业共同竞争的发展阶段,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运营将进入联网为目标的发展阶段,区域物流效率有望在这种背景下得到提升,并为高速公路货运企业的规模化、规范化经营带来组织上的发展契机。
  三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物流组织系统和城市配送系统将得到更快发展,城市物流的组织服务将进入市场细分和模式形成阶段,对提高城市物流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四是具有区域服务功能的生产资料、农产品、制造业基地、商品流通基地等的专业化物流组织服务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推进新的区域物流组织与服务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4.4项目实施风险分析

   4.4.1技术风险
   由于物流信息平台在国内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它涉及方方面面的技术,是一种重大的系统工程,它还需要实际的应用,并在应用中调整它的技术、业务结构,才能真正的适应国内的情况,也才能实现技术成熟、可靠。
   技术风险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由于物流信息平台采用的都是新的技术,需结合国内的行业情况逐步推广应用;
   各种技术的更新换代,需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
   在此,公司借鉴国内外的成功项目,尤其是本项目主要技术人员丰富的成功经验(在国内外成功实施过多个物流信息项目),以力求避免出现重大的技术风险。
   4.4.2管理风险
   目前,江西省某某科技有限公司处于快速的增长期,随着快速增长,机构、人员、设施都快速增多。为此,公司进行了内部机构、人员的调整,在管理层方面,聘任了一批高水平、高学习的现代管理人才,以提高管理层的水平;另外,专门围绕物流行业的需求,成立了物流软件事业部,以提高公司物流方面的专业水平、开拓物流方面的市场。
   在人才储备管理方面,公司应对目前国内物流人才缺乏,人才很容易被其他企业高薪挖走的情况,采取了几项措施,主要如下:
   企业采取与物流主要人才合作的方式,项目收益与主要人员分成;
   对主要人才委以重任,如聘任为技术经理等;
   尽力解决主要人才的困难,尽量让他们有归宿感;
   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
   注意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融洽的内部工作环境。
   4.4.3市场风险
   目前,国内物流信息平台的供需关系还仅仅处在需方阶段,存在巨大的市场前景。如果公司可能成功的实现物流信息平台项目,那么,在物流信息平台方面在国内就处于前导地位,必然可以产生良好的市场收益。
   存在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国内物流行业存在业务模式多样化、业务架构变更快的风险。
   应对这样的市场风险,公司采取与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合作的形式,随时应对物流行业的变化,并根据公司物流专才的经验加以分析、预测,以最先把握市场的变化、需求,降低市场风险。


§第五章 项目预计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5.1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5.1.1社会效益分析
   本项目实施风险小、实施迅速、效益显著、见效快,使得企业对物流软件的总体需求加大于。物流信息平台在企业快速实施信息化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比如见效快、效果明显、实施容易等。实施本项目,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和视角上的转变,同时也为降低信息化门槛、加快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项目整合了企业、货主、公路、铁路、港口、银行、海关、工商税务等多个信息系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能实现以上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传递,满足不同客户的信息需求,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效率。
   物流信息化发展空间巨大,专业化市场不成熟,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在这种状况下,一个物流供应商在赢得其客户对他的服务能力有充分信心之前,可能只能局限在相对低利润的物流服务上,一直到客户愿意外包增值服务为止。2004年,我国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达到了19000亿元人民币,物流项目总成本占到了GDP的20%左右的比重。在国外,企业的物流成本一般占企业总成本的7%左右,而在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高达30%以上,也就是说,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还有很大的空间和水分可以压缩。不但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5.1.1.1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我国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重生产、轻物流,重速度、轻效益,重规模、轻质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不堪重负。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使各类企业在物流系统的支撑下,对各个物流环节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使产品和服务贴近用户、贴近市场,通过物流环节降低成本,加快周转,达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目的。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环境,将打破我国企业长期存在的“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而全”、“小而全”、地区分割、市场封锁的传统观念,转变生产组织形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升我国工商企业和专业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5.1.1.2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将促进产业分工和集聚。生产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可以集中精力培育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因需求扩张得以加快发展,迅速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构成物流业的许多行业,如运输、仓储、包装、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获得新的业务拓展领域和发展契机。作为服务业骨干产业的物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将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符合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由于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度较高,与之配套的机械制造、商贸流通、邮政通讯、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行业将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从而使传统产业得以提升,经济结构得以调整。
   5.1.1.3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是,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内在联系以及地理自然特点,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地区间优势互补和经济联合。随着西部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东部发展战略实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然要求区域物流的协调配套。发展现代物流业,使物流服务功能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必将促进区域分工与协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形成东中西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5.1.1.4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水平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国际市场,加速了资金流动,从而加深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正是由于这种跨国经济的兴起与各国物流资源的整合,推动了全球物流发展与国际经济的大融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的应用,为我国企业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5.1.2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物流在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物流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是以物流的发展为基础的,物流对经济增长起着支撑的作用。根据经济增长理论,社会专业分工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之一,而物流的发展是社会专业分工得以实现的前提,能够保证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正常运行。社会专业化在不同地区的分工,必然带来货物在空间的位移,专业化分工越高,货物的集散在规模上就越大,在空间上就越广,而物流的作用被解释为克服需求和供给之间的时间性、空间性距离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只有完善的物流系统,才能够保证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实际进行,才能保证货物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从而带来经济增长。
   物流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用一句比较恰当的话来描述,可以认为物流是社会经济的主要纽带。社会化大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出现,使得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在一个极其广大的空间进行的,并且同样可能存在时间的差异性,只有依靠物流这一纽带,才能将整个复杂过程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使社会化大生产得以实现。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是保证社会专业化分工得以实现的前提,物流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快速发展起到前提保障的基础性作用。
   物流除了对经济增长起支撑作用以外,物流的快速发展还可以刺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发展。物流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现代物流的本质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同时现代物流的发展可以促进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现代物流的发展还可以促进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现代物流的发展可以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现代物流的发展还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区招商引资和外资的流入等等。
   同时,现代物流被认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的影响作用一方面体现在经济的大幅增长将带来对物流需求的增加,而物流需求的增加可以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水平。经济的大幅增长,必然导致巨大的物资产品的流动,也就必然导致物流量的增加,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物流发展的必然规律。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就是通过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需要将物资运到日本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或者从各地把货物运进来,产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带动了物流的发展。而最近在我国出现的“物流热”,也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
   可以看出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现代物流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构成要素,是经济系统形成与发展的一种主导力量,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双重功能,即从属功能和引导功能(即基础作用与促进作用)。而同时,经济增长越迅速,对物流的需求就越高,经济对物流的依存度越大,物流在经济增长中就愈显重要,进而经济对物流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就越大。
   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因果关系图(图5-1):


(图5-1)  


  5.2对资源利用情况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并优化供应链。当合作企业提出物流请求时,物流企业可通过物流信息平台迅速建立供应链接,提供相关物流服务。这有利于提高社会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调整、调配社会物流资源,优化社会供应链、理顺经济链的重要作用,为电子商务提供很好的物流服务,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5.3对人才培养情况

  目前,我国内物流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物流信息化人才供不应求,公司认识到,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与专业化人才密不可分,发展物流信息化的同时培养和锻炼专业化人才是公司应尽的责任,公司不求面面俱到,而求解决实际问题。
  公司的目标是:立足于物流信息行业专业化服务人才培养和锻炼,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为基本要求。面向社会,争取获得有关领导的支持,紧扣行业,通过举办免费技术培训班等形式,紧紧依托已有的资源,扩大影响。

  5.4环境影响及效益

  本项目作为软件产品,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产品本身对环境没有影响。同时,通过物流信息平台,互通信息,减少公路、铁路、港口等用于货物流通车船的空载率,对保护环境有积极的效益。


如果需要定制报告内容,请您联系咨询师了解详情 点击咨询客服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专业编写下列类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1. 用于报送国家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2.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资金申请报告

  3.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 用于IPO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6.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7.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华经纵横拥有一支专业、经验丰富的项目投融资咨询团队。同时我们还具有丰富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商业计划书项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