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案例】XX农商国际物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8-09-12  浏览: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XX农商国际物流园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址:四川省XX市

 


  1.2项目承办单位


  XX农商互动农业专业合作社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如下:


  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6年审核批准施行;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02年;


  3.《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


  4.《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


  6.《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


  7.《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


  8.《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9.《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11.《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


  12.《关于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 加快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13.《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


  14.《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1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16.《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


  17.《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


  18.《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


  19.《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


  20.《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21.《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


  22.《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


  23.《"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24.《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


  25.《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


  26.《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


  27.《四川省2016年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


  28.《四川省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


  29.《四川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


  30.《四川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实施方案》;


  31.《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GB/T 21334-2008);


  32.《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GBT 24358-2009);


  33. 现行的其他行业规定、产业政策、法律法规、设计标准等。


  1.4项目实施内容

 

  本项目拟投资49021.50万元,建设XX农商国际物流园区,并配套建设XX农商互联网平台,通过农村电商平台带动当地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和工业品下乡,促进当地农民创业、就业,实现精准扶贫,进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最终建设成为集农村电商、仓储、物流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国际性物流园区。


  1.5项目总投资及来源


  项目总投资共计49021.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3142.5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878.99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其中企业自筹19428.21万元,银行贷款29593.29万元。

 


  1.6项目经济及社会效益


  经过财务测算和分析,项目建成实施后,正常经营期,可实现年含税营业收入73292.00万元,年总成本费用59852.82万元,年增值税1560.80万元,年营业税金及附加156.08万元,年利润总额8909.61万元,上缴企业所得税2227.40万元,年税后利润6682.21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17.92%,投资利税率18.17%,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17.25%,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20.93%,税后财务净现值FNPV(I=10%)19617.93万元,税前财务净现值FNPV(I=10%)31145.34万元(净现值大于零说明项目可行),税后投资回收期9.69年(含建设期),税前投资回收期8.21年(含建设期),盈亏平衡点52.3%。


  以上数据表明,本项目经济效益较好,在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还可为国家上缴可观的税收。项目在财务上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本项目以服务XX地区农民为核心,建设XX农商互联网平台及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打造集农村电商、仓储、物流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国际性物流园区。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和工业品下乡,促进当地农民创业、就业,实现精准扶贫,带动当地相关联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7项目结论


  经测算,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表1-1 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值

备注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49021.50

1.1

建设投资

万元

42276.12

1.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866.39

1.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5878.99

2

年营业收入(含税)

万元

73292.00

正常年份值

3

年营业收入(不含税)

万元

68918.51

正常年份值

4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59852.82

正常年份值

5

年增值税

万元

1560.80

正常年份值

6

年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156.08

正常年份值

7

年利润总额

万元

8909.61

正常年份值

8

企业所得税

万元

2227.40

正常年份值

9

年税后利润

万元

6682.21

正常年份值

10

企业税收合计

万元

3944.28

正常年份值

11

投资利润率

-

17.92%

12

投资利税率

-

18.17%

13

销售利润率

-

12.93%

14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

17.25%

大于基准收益率,项目可行

15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

20.93%

16

税后财务净现值(i=10%)

万元

19617.93

大于零,项目可行

17

税前财务净现值(i=10%)

万元

31145.34

18

税后投资回收期(动态)

9.69

含建设期

19

税前投资回收期(动态)

8.21

20

盈亏平衡点

-

52.3%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 国家政策助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明确了物流业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并提出了"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等促进物流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


  2012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创新流通方式;提高保障市场供应能力。制定完善流通网络规划;加大流通业用地支持力度;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减轻流通产业税收负担;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完善流通领域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健全统计和监测制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强化理论体系、人才队伍和基层机构建设;加强领导组织等。


  2013年3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便捷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将以"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创新驱动,立足行业、协同发展"为基本原则。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创新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提升运输装备技术水平。


  201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等十部委集体发布《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0)》(发改经贸〔2013〕1949号),《规划》提出,"今后几年,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物流园区,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集聚优势和基础平台作用,构建与区域经济、产业体系和居民消费水平相适应的物流服务体系,是促进物流业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其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提出大力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2015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十五个部委联合发布《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从"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标准制修订的重点领域"、"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七个部分阐述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工程等。


  2.1.2 发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重要任务


  当前,随着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任务,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提升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扩大就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


  为此,我国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政策规划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未来若干年将进一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


  这种政策大趋势为本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背景。


  2.1.3 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凸显,极具行业潜力


  现代物流业是国家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是连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纽带和维持经济高效运行的支撑系统,其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制造业精益化和流通业进入连锁化发展,尤其是近年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愈发充分的体现,已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新的主导推动力量。


  目前,现代物流业正在从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向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物流系统转变,现代物流以其加速周转、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系统集成功能,逐步从各经济部门中分离出来,从单一的企业职能部门转变为提供专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独立产业得以加速发展。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形成了由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比较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高效的物流体系促使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逐渐降低,现代物流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我国的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物流行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技术创新的驱动下,逐步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现代物流服务行业是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行业,是中国二十一世纪极具潜力的朝阳行业。


  2.1.4 重磅政策密集出台,农村电商发展升至国家战略


  1. 一号文件提升农村电商地位,铸建新型农村"软实力"


  从近几年我国发展农业的纲领性文件"中央一号文件"的变化来看,政府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逐年在加强。


  在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并未涉及到农村电子商务。


  在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政府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态度是"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在这里,政府更加强调的是农村电子商务的硬件建设,即利用电子信息化技术建立便捷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对于农产品更多的是一种技术性的辅助工具。


  而在2015年2月1日印发的一号文件中,政府提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这标志着政府对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思路的彻底转变,更加强调农村电子商务对于农村经济"软实力"的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角度,已经成为了政府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突破口。未来政府将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一批典型的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进而达到提高农民收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加农村就业以及带动扶贫开发等目的。


  从2016年1月27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来看,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成为中央的工作重心。


  2017年2月5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份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首次直接将农村电商作为一个条目单独陈列出来,指明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方向。文件提出: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鼓励地方规范发展电商产业园,聚集品牌推广、物流集散、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质量安全等功能服务。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完善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体系。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


  从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农村电商将是2017年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必将推动农村电商向纵深方向发展。乡村旅游电商也将助推农村电商向深发展,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2. 国家政策密集释放,农村电商步入快速增长期


  从2015年开始,国家层面涉及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层出不穷。政府转变对农村电商的工作思路,逐步提升农村电商的重要性。农村电商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硬件平台,而成为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民消费水平、吸引农民返乡创业就业和进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提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步入快速发展期。


 


  3. 紧跟国家步伐,四川省农村电子商务渐成体系


  近年来,四川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利益联结,合作共赢"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各地多形式、多渠道整合资源,建立"连接城乡、双向流通、虚实结合、平急共用、融合一体"的现代流通体系和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并不断出台政策予以支持。制定了《四川省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从指导思想、发展布局、工作举措、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农村电商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出台了《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实施方案》,通过农村电子商务扶贫项目建设和运营,形成"造血"的机制,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近两年,为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电子商务与农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撑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四川省又先后出台了《四川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四川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实施方案》。


  其中,《四川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健全投融资机制和营造创业环境等保障措施,完成搭建省级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提高农村电商应用水平,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完善涉农电商服务体系,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等重点任务,实现到2017年,农村电子商务综合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探索出与四川经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形成全省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浓厚氛围。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卖得出、买得到、带得动、得实惠"的农村电子商务体系更加完善的目标。


  《四川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财政政策扶持,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训培养,搭建农村电商发展平台,以及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等保障措施,完成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建设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提高电子商务扶贫开发水平,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等七项任务,进而实现:到2017年,全省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率30%以上,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1000亿元以上;除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外,县、乡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站点)覆盖率分别达100%、70%,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覆盖率达60%,培训农村居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10万人次。到2020年,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带动农村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2.1.5 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巨大,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1. 农村消费升级空间较大


  在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城市消费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农村市场的潜能亟待开发,政府积极推出包括鼓励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规模化信息化发展以促进农民增收、鼓励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快开展农村电子商务试点等战略政策,极力为经济增长寻求新的增长动力。


  2. 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有待农村注入活力


  随着国家前期的大力投资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同时人口增长放缓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所以单纯基于投资拉动和人口增长贡献的消费增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逐步减弱。在此背景下,一方面需要完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消费动能,持续寻求新的消费潜力。


  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有缩小趋势,农村相对消费水平逐步提升。现阶段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约为农村的3倍,而自2010年以来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速开始超过城市,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窄。同时,农村的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自2004年开始超过城市,消费动力强劲。


 


  3. 移动互联普及,农村市场迎来机遇


  在移动手机低价销售,以及移动互联网普及下,中国农村居民手机上网便利性得到极大提升。据Counterpoint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4.65亿部,接近全球出货量的1/3,环比增长6%,高于市场环比增长的2.3%。移动智能手机普及率逐步提升,并且千元以下手机占据智能手机的绝大部分,这为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村居民使用手机及移动网络提供极大的便利。近几年,中国新增网民中,农村占比已经开始超过城市,尤其是手机使用比例显著高于城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手机的普及,增加了农村居民学习互联网的积极性,使得农村居民可以利用互联网提高消费和收入水平。如果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普及率可以达到城镇居民的水平,那么预计农村网民还会再增加两亿人。因此,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巨大。


  4. 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农村电商进入壁垒降低


  为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释放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国家不断推出鼓励政策并实施大规模投入,极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


  (1)农村宽带普及率提升


  截至2013年中国农村宽带人口普及率仅为6.3%,而城市普及率已经达到12.6%,且行政村通宽带比例为90%,城乡互联网覆盖上存在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行政村宽带普及率到2020超过98%。


 


  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满足农村网络购物的基础,是提升农村网络购物覆盖面的前提,国家积极推动农村网络设施的完善将极大减轻电商企业的网络投入压力,有利于降低农村电商布局的整体成本。


  (2)农村公路网络完善


  根据交通部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县道、乡道里程仅为137.12万公里,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6%,通公路的行政村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91.9%,全国还有173个乡镇和56693个行政村不通公路。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农村与外界的联通,对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和消费需求满足存在较大掣肘。国务院于2005年发布《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求2020年前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水泥路,基本形成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络。


  目前中国农村道路基本全部打通,并且硬化道路比例超过90%。农村道路设施的完善不仅便利了农村居民的日常出行,更是为农村与城市打通了货物运输的通道,为农资产品、日用百货用品进入农村以及农用品远销提供了低成本运输成本的保障,为农村电商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 项目建设是支撑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发展期,随着我国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量、社会商品零售额、对外贸易额等将大幅度增长,农产品、工业品、能源、原材料和进出口商品的流通规模将显著增加,对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加强物流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本项目是适应于这一发展方向的投资,发展是有必要的。


  2.2.2 项目建设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区域物流的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其中:


  第一产业中,快速高效的农产品物流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第二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效的物流的支撑,大力发展物流业,将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促使制造企业实施流程两造,整合、分离、外物流业务,实行专业化运作,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现在各地产业发展的重点,物流产业的发展是区域经济中第三产业的重要的新增长点。物流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物流业的发展将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聚集和沟通,进而推动金融行业、交通运输业、信息和旅游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都趋于第三产业的范畴。


  因此,作为物流项目,本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XX地区农产品流通效率,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推动工业品下乡,为农民生活带来便利。


  2.2.3 项目建设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中国13亿多人口中,农村人口约占一半,近7亿农村人口的消费潜力等待释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有巨大新增投资需求,这将为稳增长提供持续强大的内需动力。通过创新驱动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方针。经济新常态下,农业搭上"互联网+"列车是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必备法宝。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重要节点,消费需求正在变化升级,农业亟需告别以往粗放、低效的生产方式,搭上与现代技术集合的高速列车。


  本项目通过国际物流园和XX农商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将农业与现代物流、互联网相结合,加快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创新性发展。


  2.2.4 项目建设是解决农村人口就业问题的需要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日益增大,传统制造业吸收农民工就业的能力开始下降,我国农民工增速逐渐放缓,尤其是吸收就业较多的纺织部门,就业人数在近两年同比开始显现负增长。


  在这种形式下,农民工返乡潮开始涌现。除了引导这些农民工向服务业进行部门转移外,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国家解决这些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从近两年来看,中央密集出台政策,地方政府大力配合,国内电商龙头也积极响应,社会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开始逐渐上升。通过大力增强农村电子商务的软硬件实力,国家可以实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和吸引农民返乡创业等一系列目的。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增加农村人口创业途径,吸引农民返乡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地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


  2.2.5 项目建设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需要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目前全国农村尚有7017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居民的7.2%。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突飞猛进,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扶贫开发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所谓电商扶贫,就是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拉动网络创业和网络消费,推动贫困地区特色产品销售的一种信息化扶贫模式。目前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可观,移动网购消费增幅最大的100个县中75%位于中西部,亿元淘宝县中,国家级贫困县有21个。电商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可以成倍地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实现精准扶贫。


  2.2.6 项目建设是推动农村农特产品购销的需要


  受市场推广,以及物流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农特产品一直存在销路窄的问题,农户农产品不能及时销售,导致产品积压浪费,进而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实质是一种营销方式的变革,传统农业插上电子商务的翅膀,可以使农产品特别是那些不易变质的农产品加工产品可以走向更远更大的市场,使一些产品消费日益打破区域局限,具备全球市场的性质。


  本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将集中当地农产品,实现统一回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打造XX特色品牌,将本地农产品推销至国内外。因此,项目建设对当地农产品销售有积极的作用,是推动农村农特产品购销的需要。


  综合而言,项目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有利于整合当地农业资源,推动当地农产品购销和工业品下乡,降低物流成本,带动农户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民创业和就业,实现精准扶贫,项目对提高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水平有显著意义,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第三章、项目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3.1 我国物流业发展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新兴产业之一的现代物流业在我国迅猛发展。


  3.1.1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1. 物流业总额平衡增长


  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等背景下,物流业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从2006年到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从59.60万亿元,增至229.70万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4%。


 


  其中,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29.7万亿元,从构成看,工业品物流总额214.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0.5万亿元,增长7.4%;农产品物流总额3.6万亿元,增长3.1%;再生资源物流总额0.9万亿元,增长7.5%;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0.7万亿元,增长42.8%。


  2. 物流业总费用增速放缓


  基于社会物流总费用测算,年复合增长率为13%,远高于国际平均8%的年增长率。对比之下可以发现,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速跑赢了社会物流总费用,表明单位物流成本承载的物流货物价值正在提升,我国物流业承载的商品交易朝高价值产品迈进,这与我国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大趋势有一定关系。


  3. 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2005-2015年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复合增长率为18%,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波动较大。2015年,我国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4.91万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的8.9%。


  4. 物流业基础设施增长显著


  在物流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我国的主要物流基础设施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公路、铁路和民用航空交通网络呈逐渐延展之势,其中2001年到2015年,公路里程数增加了76.0%,铁路里程数增加了172%。

 

  3.1.2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分析


  1. 我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状况分析


  (1)投资规模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平均规划投资额为20.1亿元。其中,投资1亿~10亿元的物流园区占51%;10亿~30亿元的物流园区占27%。


 


  据调查,我国东部地区物流园区平均实际投资额在全国最高,为14亿元;其次为东北地区13亿元;物流园区投资规模最小的为西部地区,平均实际投资额仅为6亿元。


 
  (2)占地规模


  根据统计,目前我国物流园区中实际占地面积在150~750亩的物流园区占63%;另外,占地7500亩以上的超大型园区占6%。



  我国各经济区域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的物流园区实际占地面积较高,而西部地区的物流园区实际占地面积相对较低。


  (3)交通便利性


  公路便利性: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中,70%的物流园区5公里以内有2~3条公路,临近四条及以上公路的物流园区占比为11%。物流园区公路便利性总体良好。


 
  据统计,51%的物流园区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距离在5公里以内,平均距离为2.25公里;45%的园区与国道的距离在5公里以内,平均距离为1.66公里。可见,园区周边的公路便利性总体较好。


 
  铁路便利性:根据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物流园区拥有铁路专用线的比例为37%,距离铁路货运场站5公里以内的物流园区比例为27%,平均距离为2.73公里。


  水运便利性:根据统计结果,可以得出距离港口5公里以内的物流园区占到了15%,平均距离为1.83公里。


  航空便利性:通过调查,物流园区距离机场5公里以内占到了2%,平均距离为0.25公里。


  多式联运条件:根据物流园区5公里内能够进行公铁联运、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的园区比例,5公里内能够实现公铁联运的物流园区占到了28%。


  2. 我国物流园区运营效率分析


  (1)物流强度情况


  物流强度是指物流园区每平方公里每年的货物吞吐量。


  根据测算结果,样本企业物流园区的平均物流强度为378万吨/(平方千米·年)。


  
  我国不同经济区域物流园区的平均物流强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平均物流强度较大,西部地区相对较小,表明物流强度与经济水平总体一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需求旺盛但土地紧缺;而西部地区需求相对较弱,土地较东部地区紧张程度有所下降。



  (2)营业收入情况


  物流园区自身营业收入情况:经统计,我国物流园区自身营业收入差别较大,2014年平均营业收入为5.7亿元,其中有12%的物流园区自身营业收入超过了15亿元,仍有4%的物流园区自身营业收入不超过100万元

 


  物流园区入驻企业营业收入情况:根据统计结果,2014年我国物流园区入驻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为26.4亿元,其中有26%的物流园区入驻企业营业收入在30亿元以上。




  (3)上缴税收情况


  物流园区自身上缴税收情况:根据统计结果,2014年物流园区自身平均上缴税金为1800万元。物流园区入驻企业上缴税金情况:经分析,2014年物流园区入驻企业平均上缴税金为3.2亿元。

 

  3.2 XX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市加快推进中国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市建设,江东、江天、江北特色农业分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立家庭农场580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76个,全市农业经济呈健康稳定发展态势。截至2015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4990公顷,比上年增加332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7394公顷,增加243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67095吨,增长1.9%,油料产量41098吨,增长1.9%、水果产量104306吨,增长0.8%,蔬菜产量430827吨,增长6.4%。


  XX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市生猪出栏81.02万头,下降2.8%,牛、羊、家禽和兔分别出栏3.43万头、16.01万只、655.25万只和125.40万只,分别增长7.9%、6.5%、3.7%和5.2%。全年肉类总产量75593吨,下降0.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3509吨,下降1.6%;禽肉产量9763吨,增长3.7%;兔肉产量1709吨,增长5.2%;禽蛋产量15862吨,增长2.9%;蚕茧产量达2370吨,增长0.5%。年末,全市大牲畜存栏7.88万头,比上年增长0.1%;生猪存栏52.87万头,下降3.8%;羊存栏11.17万只,增长3.5%;家禽存栏401.25万只,增长4.1%;肉兔存栏115.85万只,增长3.6%。


  渔业资源保护加强,水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2015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6220吨,其中,捕捞2318吨,养殖13902吨。


  近年来,XX市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增强。全面完成石滩水库渠系配套项目,建设幸福美丽新村51个,河溪、天宫集中供水站建成使用,惠及140个村(居)、20万人口。2015年年累计投工9.58万个,投资15600万元,新建各类水利设施162处,新修渠道56.5公里,年末有效灌溉面积达33.9万亩,年内新增2.7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08525千瓦,比上年增长2.4%。化肥施用量(折纯)达35551吨,增长0.9%,农村用电量5474度,增长2.0%。

 

  四、项目实施规划

 

  4.1 项目定位与发展目标


  4.1.1 项目定位


  XX农商国际物流园以适应城乡消费升级为要求,依托紧邻XX火车站的位置优势,与XX农商互联网平台相配套,围绕解决当地农产品物流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等问题,建立畅通高效、安全便利的产品物流基地,形成集农村电商、仓储、物流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国际性物流园区。


  4.1.2 发展目标


  将项目打造成XX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配套最齐全、辐射范围最广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园,推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和工业品下乡,促进当地农民创业、就业,实现精准扶贫,带动当地相关联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4.2 功能规划


  4.2.1 功能规划原则


  a) 系统集成一体化;


  b) 近期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c) 远期强调功能、资源的优化配置;


  d) 符合现代物流发展需要;


  e) 高起点、高水平要求;


  f) 具有良好的可调整性;


  g) 符合经济性与适应性的要求;


  h) 有助于培育物流核心企业联盟;


  i) 有助于培育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


  j) 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4.2.2 功能定位


  XX农商国际物流园定位于集农村电商平台、仓储、货物集散、产品分拣、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并致力于打造区域仓储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农村电子商务平台:


  仓储中心---农产品及其他货品的仓储与周转;


  物流配送中心---提供批零物流服务与市场配送功能,并配套流通加工功能(净菜加工、水果保鲜以及产品包装整理、加固、换装、改装、条形码印制等);


  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XX农商互联网平台,通过该电商平台开展当地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服务。



  4.2.3 发展规划


  配套建设电商服务站,3~5年内对XX地区镇、乡、村进行全面覆盖,对农户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专车配送,通过XX农商互联网平台帮助当地农民进行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借助本电商平台,推动工业品下乡,实现工业品配送到点,解决农民采购难问题,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第五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方案

 


  5.1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5.1.1 选址原则


  1. 发展适应原则


  项目要与城市布局和结构、城市发展规划、物流需求布局和结构等影响物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相适应。规划足够的建设用地,除应考虑项目的近期需要,还应注意考虑远景规划,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另外,在布局选址时要与生态环境等因素相适应。


  2. 交通便利原则


  项目所在区域必须交通便捷,集疏运通道畅通,能够与公路或铁路方便连接。


  3. 需求最近原则


  项目服务对象决定物流园区的选址,方便需求是一个基本原则,项目应布置在需求最近区域,有利于保证物流服务的时效性,并降低物流配送费用。


  4. 投资经济原则


  项目建设必须考虑土地价格、园区内建筑物拆迁等投资成本因素,其建设用地价格应相对合理,以便尽量节省项目建设投资。


  5. 其他原则


  本项目选址还应考虑水文、地质、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及城市市政设施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5.1.2 项目选址


  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XX省XX市。

 

 

 

 5.2 建设内容及规模


  5.2.1 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完成规划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达到"七通一平",并进行建安工程和设施建设,达到验收标准。其中:


  1. 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本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包括项目涉及的相关手续的办理、地上物等的拆除、渣土清运、围墙施工、场地平整、市政配套工程(包括道路、电力、电信、上下水、燃气、热力等)建设等,使项目用地达到"七通一平"。具体包括:


  a) 办理用地预审、规划意见书等手续;


  b) 办理立项手续;


  c) 完成环境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考古勘探意见等各项前期手续;


  d) 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办理国有土地收购补偿等有关手续;


  e) 完成项目范围内地上物拆除、渣土清运、围墙施工、场地平整;


  f) 完成项目市政工程规划方案综合,办理市政规划手续。包括道路规划方案、雨排规划方案、污排规划方案、供水规划方案、燃气规划方案、供热规划方案、供电规划方案、信息管道规划方案等方案,由市政规划部门进行方案综合;


  g) 完成宗地红线外燃气、供电、电信、供热、供水、道路、雨污水等市政管网建设工作,使场地达到"七通一平"条件,并按照规划要求,将市政接口接至指定位置;


  h) 完成围网、卡口、通道设施等建设。


  2. 基本建筑设施建设


  XX农商国际物流园以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为导向,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节约用地、设施一流"的原则,根据相关农产品仓储与物流运作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为仓储区、物流运转区、流通加工区、综合服务区和生活配套区五大功能区域,致力于打造一个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专业化程度高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项目基本建筑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综合办公楼、物流运转中心、仓储中心、流通加工中心、员工宿舍楼和相关配套设施等。


  5.2.2 建设规模


  项目总用地规模3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34500平方米。


  表5-1 项目建设规模及造价

 

序号

项目

占地面积

m2

建筑面积

m2

单方造价

(元/m2

总造价

(万元)

1

综合办公楼

3000

15000

1200

1800.0

2

物流运转中心

30000

30000

1000

3000.0

3

仓储中心

60000

60000

1000

6000.0

4

流通加工中心

20000

20000

1000

2000.0

5

员工宿舍楼

2500

7500

1200

900.0

6

配套设施

2000

2000

600

120.0

7

绿化

20000

-

85

170.0

8

道路硬化

62500

-

75

468.8

合计

200000

134500

-

14458.8

 

  第六章、节能节水措施


  6.1 能耗分析


  6.1.1 建筑照明耗电量


  根据《工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值》各类建筑能耗统计计算标准,建议各类建筑电耗初步估算指标如下:


  项目考虑建筑照明的总建筑面积为用作仓储物流区域的面积及办公及配套服务建筑的面积,共计13.45万平方米。仓储物流区域照明用电按10 W/m2,每天平均照明时间设定为14小时,照明需用系数以0.60计算,年运行天数360d;办公及其他建筑照明用电按8 W/m2,每天平均照明时间设定为14小时,照明需用系数以0.55计算,年运行天数360d。经计算,项目建筑照明耗电量为386.97万kWh。


  6.2 节能措施


  6.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节能措施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建设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精神进行设计编制,参考规范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主席令第90号],1997年11月1日施行;


  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3.《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3号];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6.《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l44—2004;


  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


  9.《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


  10.《建筑节能标准一水泥基复合保温砂浆建筑保温系统技术规程》DGJ32/J22—2006;


  1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2005]33号);


  14.《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


  15.《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


  16.《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 3485);


  17.《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 3486);


  18.《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 7119)。


  6.2.2 节能措施


  1.空调节能


  本项目按照中央空调机设计,主要采取以下节能措施:


  (1)减少空调的冷、热负荷。主要措施: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与光学性能;采用高效冷光光源,选择合适的照度,采用钥匙控制开关来控制室内主要用电器具。


  (2)规定合理的温度、湿度标准,采用多功能温控器,对室内的空气温度进行自动调整。


  (3)根据《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2021.3-2010)强制性国家标准,选用的空调器必须达到国家2级能效标准要求。选用风机总效率(含风机、电机及传动效率)大于0.52。平时使用的机械通风系统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均小于0.32。


  2.电气节能


  加强供电系统的科学管理,设计合理的供配电系统及照明方式。


  (1)合理选择电压,减少变压级次。


  (2)改善功率因数和电压质量。


  (3)降低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


  (4)选择节能型变压器和精选变压器的合理位置选择变配电室的合理位置,使变配电室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减少电缆长度及能源损失;变压器选择节能型变压器如新型的节能型变压器。


  (5)电动机采用无功就地补偿


  降低总电流,减少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提高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的利用率;提高线路末端的电压;与集中补偿相比,损耗减少一半以上。对于大功率三相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节电,采用特殊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6)照明采用高效节能灯具


  依据建筑照明的具体情况和各种电光源照度标准,本项目选择采用LED节能灯,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下达2010年度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量的通知》中对高效照明节能产品推广的要求。


  3.节能管理制度


  本项目根据国家和行业法规要求进行节能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体制,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明确岗位任务和职责。组织能源管理人员、设备操作人员以及其它有关人员进行节能培训。为了规范和协调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应有系统地制定各种文件(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严格贯彻执行。


  (2)加强能源管理,建立和完善节能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和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提高能源利用率。


  (3)建立台账,定期统计。建立能量平衡测试制度。


  (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满足管理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制定和实施有关文件,对计量器具的购置、安装、维护和定期检定实行管理,保证其准确可靠。


  (5)建立能耗用量状况分析制度,及时发现耗能异常部位或工序,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6)应根据设备特性,使耗能设备在最佳状况运行。


  (7)要严格贯彻执行操作规程,不断改进操作方法,加强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使耗能设备正常运行。


  (8)项目运营后,严格落实各项节能措施和制度。


  本项目符合国家资源循环再利用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符合区域发展规划,符合行业准入条件,采用的设备为国内先进,采取的节能措施合理有效。


  6.3 节水措施


  6.3.1 水耗分析


  本项目用水主要为员工生活用水和绿化用水,项目员工人数100人,年生产天数约360天,根据《给水排水标准规范实施手册》中的指标计算,据相关资料分析,预计项目总耗水量为16.25万t/a。


  6.3.2 节水措施


  项目给排水设备采用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节水节能产品。对能循环使用的水均设置循环水系统。


  加强用水管理,配置流量计、水表等计量设施,对各用水装置实行定额管理,消除跑冒漏滴,减少浪费。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实现用水的良性循环。


  为了节约用水,项目建筑已有的管路设施均已采用节能型陶瓷芯龙头。给水系统采用优质管材、管件(包括管接头、弯头、三通和四通)及附件(包括法兰、阀门和水龙头),防止跑、冒、滴、漏,减少输送过程的水资源消耗。


  第七章、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7.1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排出的污染物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接受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督,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为: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2006);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


  (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


  (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008年第44号)。


  7.2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与分析


  7.2.1 大气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会产生许多粉尘,根据类似工程实际调查资料,在旱季施工场地的粉尘浓度可达20mg/m3,拌和站下风向50m处,TSP浓度为8.90mg/m3;下风向100m处,TSP浓度为1.65mg/m3;下风向150m处,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日均值。施工前期"三通一平"预制场、拌和场和堆料场设计设置于地块临时施工场地中。根据现场调查,材料拌和中粉尘及扬尘对周围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7.2.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A、主体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若项目施工不当,将引发水土流失或地质灾害。另外,弃渣场如无拦挡设施或拦挡不力也将引发水土流失或地质灾害,污染水体。


  B、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水环境的影响


  同时,施工期的生活污水水污染主要源自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主要是食堂污水、粪便污水、浴室污水,主要污染物是CODCr、BOD5和石油类等。


  对于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垃圾,若处置不当,在大风吹扬或雨水淋沥下,对水环境将造成一定影响。


  C、雨水冲刷对河流影响


  若施工期间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雨季大量的泥沙将直接通过地表径流进入附近河道,进入水体造成河流阻塞,使河流水体浑浊,水体中SS大量增加,影响下游水质。施工期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由于雨水冲刷对河流的影响。



  7.2.3 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评价


  (1)水土流失重点时段


  本工程属建设类(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产生水土流失的阶段为整个建设时段,因此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整个建设时段。场地平整、道路建设中开挖及基础回填将产生大量的土石方,扰动大面积的地表,破坏原有植被和地形地貌,同时,大量的土石方及建筑材料的堆放不当也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工程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场地平整、道路建设开挖及基础回填期间,是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


  (2)水土流失重点区域


  项目建设产生大量土石方,防护不当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所以流失重点区域为整个项目建设区。


  (3)防治措施的指导性意见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和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进行综合分析。项目区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具体结合建设工程的布局、施工工艺,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


  (4)施工时序的指导性意见


  建设期水土流失以水蚀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雨季,因此在主体施工安排时,基础开挖、回填的施工应尽量避开雨季。对在雨季不得不实施的工程必须做好防护措施。使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在施工时相互配套,特别做好临时防护工程,减少施工中的水土流失。


  (5)水土保持监测的指导性意见


  根据预测结果,项目发生水土流失主要是在项目建设期。因此项目主要监测内容包括建设期间的土石方开挖、回填及堆放情况、各施工区域的水土流失量和植被等因子的变化情况。

 

  7.3 运营期环境影响保护措施及对策


  7.3.1 空气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1)垃圾分类收集桶应合理布局,加强管理。对垃圾房及垃圾分类收集桶要及时清运,减少异味对环境的影响。


  (2)对垃圾房采取密封措施,避免垃圾异味散发到空气环境中;定期对垃圾房及周围采取消毒措施。


  (3)垃圾桶需带盖,以防雨淋和异味的散发,并做到日产日清,以防异味扰民。


  (4)加强公厕的卫生管理,定期对公厕进行冲洗;并定期采取消毒措施。


  (5)柴油备用发电机应使用含硫量低的轻柴油为燃料,同时保证柴油机正常运行时燃烧彻底。


  7.3.2 地表水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1)项目内实行雨污分流和清污分流排水体制。项目内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含油废水经隔油池等处理形成中水后用于绿化等。


  (2)该项目建设时已统一考虑污水处理设施的设置,入驻企业及商户不再单独设置。


  (3)定期清理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系统疏通不堵塞。


  7.3.3 噪声控制对策措施


  (1)货运列车进入项目内时均保持在5 km/h以下的车速,应加强机车和轨道的维护保养。


  (2)进出厂的车辆可以设置禁鸣标志进行控制,车辆在沿线行驶遇敏感保护目标时应采取禁止鸣笛、限制车速等措施,降低噪声对沿线保护目标的影响。


  (3)在符合规定的需要防治交通噪声的区段,可因地制宜选择降噪效果好的树种,采取乔灌结合、合理宽度的方法进行绿色通道建设,以满足一定的降噪要求。同时,本项目应在项目厂界四周加强绿化,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加强停车场进出车辆的管理,道路设置禁鸣标志,道路两旁均种植高大树木、绿化带,可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内交通噪声的影响程度。


  7.3.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对项目内的包装废物分类集中收集,并对固体废弃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包装废弃物等应进行回收利用。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项目内生活垃圾定时清扫,定时收集,及时清运。


  (3)生活垃圾实现分类收集,采用易降解的垃圾袋装袋,按类别放置。


  (4)规划好合理的垃圾收集和运输路线,采取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在运输途中导致的垃圾散落;每天至少固定运送垃圾一次。


  7.3.5 其它措施


  (1)项目在建设和营运中应认真执行国家、地方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及时反映发生的环保问题,随时接受各级环保部门的检查监督。


  (2)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若建设内容与环评内容发生重大变化,须重新报批。


  (3)应该加强对室内空气环境的重视。室内建筑物、地板材料、墙壁涂料等的使用要严格遵照国家和四川省的有关规定和标准。


  (4)项目内的景观应与建设项目同步实施,避免出现先入住后实施景观工程的情况。


  (5)施工期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物分类回收,资源利用;运营期大量采用节能降耗产品,如节能灯,节能电器,节水型卫生洁具等。


  7.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根据以上评价指标结果分析,本项目的正常营运对周围环境不造成负面影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从该项目所属业务的开展上看,本身不具有污染,在设计中已充分考虑了排水、排废等措施,且已安排了绿化地带,项目在实施及建成后的营运过程中也将对应落实具体的环保措施,因此该项目不具有环境污染危害,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看是一个十分环保的项目。


  第八章、职业安全、劳动卫生与消防


  8.1 职业安全


  8.1.1 编制依据


  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


  2.《生产设备安全卫生总则》(GB5083-1999);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


  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2-2002;


  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1991;


  6.《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1992;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50011-2001)。


  8.1.2 职业安全危害分析


  1.装卸过程中,及受操作人员素质、安全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装卸生产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工伤事故危险因素;


  2.设备、设施、工具及附件缺陷,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3.装卸机械、设备附件因强度不够、稳定性差也会导致作业人员的身体伤害;


  4.装卸设备、设施缺少防护装置,作业人员会发生高处坠落等工伤事故;


  5.电力装置及用电设备接地不好或漏电易发生电击人身伤亡事故;


  6.在生产运营/装卸过程中突遇强风时可能产生设备倾覆。


  8.1.3 主要职业安全措施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设计中,各专业均按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主要采取了下列相应的安全措施。


  1. 平面布置


  (1)各建、构筑物的布置均满足有关规范的安全间距要求;


  (2)拟建园区道路坡度及转弯半径均满足车辆行驶要求;


  (3)堆场地基坚固,满足堆场荷载的要求;地面平坦,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地面坡度符合相关要求。


  2. 防电气火灾


  (1)电气设备及线路均按有关规定采用适当的保护电器,对接地故障回路其动作时间应满足规范允许的最大切断故障回路时间;


  (2)架空电力线路避免跨越易燃质堆存地;


  (3)导线截面选择应满足回路额定电流的要求,导线敷设应避开热源。


  3. 防电击保护


  (1)为防直接电击,设计中采取外护物等措施以防止人体与裸露带电部分接触;


  (2)为防止间接电击,外露导电部分做好接地,并能满足接触电压限值和切断故障电路时间的要求。


  4. 防雷


  本工程设计中按规范要求对大型机械设备及建、构筑物均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


  5. 工艺安全措施


  (1)机械设备选用操作环节少,安全可靠、质量信得过的产品;


  (2)各机械设备司机上下班前必须检查设备电器、安全设施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各种设备应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道路交叉口设置必要的警示设施。


  8.1.4 安全管理


  本项目投入营运前,应制订严格的安全管理规程和紧急事故处理规程,上岗人员必须要进行岗前培训,全面掌握有关规程才能上岗;


  物流园区专职安全主管人员及专职安全员,主要负责检查和落实职业安全卫生各项措施。


  8.2 劳动卫生


  8.2.1 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第3号令);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4)《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2008);


  (5)《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8.2.2 劳动卫生危害因素分析


  (1)噪声


  司机室、动力设备噪声≥85dB时,将对工人产生危害。


  (2)粉尘


  物流园区流动机械、车辆运行及装卸作业中产生的粉尘。


  (3)高温作业危害


  物流园区每年有一定高温期,其高温危害等级为:汽车装卸Ⅲ级,仓库作业人员及各类机械装卸为II级,堆场的露天作业也属高温作业范畴。


  8.2.3 主要防范措施


  (1)各类生产及工作人员应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2)作业平台、道路应经常清扫,进行定期喷水减少粉尘污染。


  (3)工艺设置中尽量减少中转环节,缩短输送距离,尽可能在作业中减少粉尘的产生。


  (4)在有尘环境作业位置,给操作人员配备相应的防尘装置。


  (5)园区道路定时清扫、洒水、减少二次扬尘。在有尘环境作业位置,人员配备相应的防尘装置。


  (6)在各作业区范围内设固定冷饮供应站,及时为作业人员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发现有中暑及不适者应及时退出高温作业场,并采取救护措施。


  (7)园区设置劳动安全卫生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和兼职安全员,负责检查和落实劳动安全卫生各项措施的实施。


  (8)加强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严格管理,建立有关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物流园区内的技术工人应经过一定的专业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这样可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如果发生事故,应采取应急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危害和损失。


  8.3 消防


  8.3.1 设计依据


  本项目将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要求设计消防。


  本项目实施时,将对原有消防设施进行检查、落实。建立严格的防火管理制度,同时在室内按照《建筑灭火器具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要求配备灭火器材,仓库区设置醒目"禁火"标志,经常对员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道路布置可保证消防畅通,确保生产安全。参考设计依据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


  8.3.2 消防设计


  (1)消防方式及水源


  根据本作业区的性质、规模和对消防的要求,本工程消防系统为临时高压消防系统。当接到火警时,高压消防水泵开启后,从消防管线抽水。


  另外,本项目作业区发生火灾时可启动消火泵及灭火器进行自救,同时可利用设置在作业区内的通讯设备与当地消防部门联系,请求援助。


  (2)消防设计与布置


  消防用水和生产、环保用水合用一个系统,管道采用树状网和环状网相结合的形式布置,消防管选用镀锌钢管,焊接连接。


  按照规范和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在消防管网上设置阀门和室外消火栓,且两消火栓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20m。


  为满足消防车辆行驶要求,园区内设有消防通道,可供消防车在作业区发生火灾时使用。

 

  第九章、项目组织实施


  9.1 项目管理


  本项目管理方案为概要性方案,承建单位须制定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设计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财务管理、项目安全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经营管理等等。这些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将确保项目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图9-1 项目管理体系

 

 


  


  9.2 运营组织架构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并下设两个副总经理分别负责财务部、信息管理部、服务中心、检测中心、电商平台部、园区运维部、仓储管理部等部门,项目组织结构如下:

 

图9-2 项目组织架构

 


  


  根据项目需求和公司组织结构情况,公司初步定员100人。


  9.3 人员培训


  9.3.1 职前培训


  一般而言,对新员工都应进行统一的职前培训,包括:


  一般性的职前培训。主要目的是让新员工了解公司的概况,如组织架构、运作系统、经营理念、发展规划和员工的权利义务等。


  专业技术培训。主要是对新员工上岗前的岗位操作技术的培训,目的是让新员工能够尽快适应新的业务工作。


  9.3.2 在职培训


  主要是针对员工在岗位工作中所需学识技能的欠缺部分予以补充。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0.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安排


  项目整体工程建设工期为16个月。从项目正式申报开始计算,此前还有一段时间的项目准备期。


  项目建设开工前主要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选点、立项,以及设计、审批等工作,建设验收期内主要完成电商平台设计研发及测试、土建及配套工程、人员招聘及培训、设备订购、设备调试运行及验收等工作。


  10.2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表


  表10-1 项目详细进度计划

 

 

 
序号项目前期准备2017年2018年
678910111212345678910
1可行性研究、选点、立项及前期准备工作                  
2规划设计、审批                  
3施工图纸审查、审批                  
4施工准备                  
5土建工程施工                  
6配套项目施工                  
7农村电商平台研发、测试                  
8设备采购                  
9设备安装调试                  
10人员招聘培训                  
11竣工验收                  

 


  第十一章、风险分析与防控措施


  11.1 自然风险及防控措施


  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对项目开发过程和经营过程造成影响,以及直接对开发完成的土地产生破坏,从而对土地开发者和经营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自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火灾、风暴、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气温、塌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等等。


  虽然本项目自然风险发生的机会较小,但是仍然需要对该地区的环境条件、天文资料、地质地貌、气候条件等作进一步的了解与分析,加强对这些风险的防范,这样就可减少投保成本,增加投资收益。


  11.2 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政策风险是指由于政策的潜在变化给项目开发者和经营者带来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损失。政府的政策对土地市场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因而,由于政策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将对项目开发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市场环境还未完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机制尚未成熟的条件下,土地供应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对本项目运转和操作的影响尤为重要。


  因此,应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趋势,尽可能地理顺土地开发与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主体关系,为项目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及时化解由此而引发的风险。


  11.3 经济风险及防控措施


  经济风险主要是指一系列与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关的不确定因素,它们的出现会对项目开发产生影响。项目开发规模越大,所需资金量就越大,周期越长,产生的财务成本等投入就越高。故应提高效率,缩短项目工期和出让周期,节省资金成本。同时,开发过程应注意制定详细的计划,逐步实施,合理的调配资金,将资金平衡问题落实到项目进展的每一步计划中,避免资金风险。


  11.4 社会风险及防控措施


  社会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人文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对项目开发的影响,从而给从事开发和经营的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社会风险因素主要有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社会治安、公众干预和文物保护等。因此,在本项目开发前,对项目所在区域内的这些因素作细致的调查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以便对项目的设计布局等提供参考,处理因此带来的风险。


  11.5 管理风险及防控措施


  内部决策和管理风险指由于开发者决策失误或经营管理不善导致预期的收入水平不能够实现,包括投资方式、投资地点、类型选择风险和人、财、物组织管理风险等。本项目开发者应当利用充分的时间来考虑有关市场供求关系、竞争环境、目标市场及其可支付的成本与费用,就项目的经营收入与费用进行比较分析,尤其要重视市场的研究,这样对于选择投资方向、初步确定开发目标与方案、进行目标市场定位等,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投资决策尽可能准确、高效,赢取投资的高效益。

 


  第十二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2.1 结论


  1.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产业政策,符合四川省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要求,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2.本项目的建设能够满足相关市场需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财务分析是可行的。


  3.项目建设能够推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和工业品下乡,促进当地农民创业、就业,实现精准扶贫,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国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项目可行。


  5.项目建设抗风险能力强,符合项目建设要求。敏感性分析结果是可以接受的,项目投资风险较小。


  12.2 建议


  1.建议项目实施公司高度重视该项目,安排专人负责,鉴于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建议项目尽快付诸实施。


  2.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运营管理,降低经营风险。


  3.建议实施公司积极落实建设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4.项目承办单位是目前XX招商引资企业中唯一一个愿意拿出企业利润帮助当地农民脱贫的民营企业,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日实施。


如果需要定制报告内容,请您联系咨询师了解详情 点击咨询客服


回到顶部 咨询客服




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专业编写下列类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1. 用于报送国家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2. 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资金申请报告

  3. 用于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 用于申请国家政策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5. 用于IPO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6.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7.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 用于企业申请政府补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华经纵横拥有一支专业、经验丰富的项目投融资咨询团队。同时我们还具有丰富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商业计划书项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