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3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3-04-25  浏览:


  2012年,我国汽车行业缓慢恢复,保持了平稳增长。展望2013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汽车产业政策环境将较为稳定,主要政策方向将集中于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继续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及加强对机动车的污染防治方面。从运行指标来看,2013年,汽车行业景气指数下滑态势有望结束;产销将呈现平稳、温和的增长,增速或继续小幅提高;汽车价格将继续保持稳中走低;近年来表现出色的汽车出口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增速预计将较2012年进一步回落。


  一、产业政策环境主要方向


  2013年,预计汽车行业政策主要方向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将继续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企业的兼并重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将陆续出台;其次,作为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继续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最后,针对目前频发的雾霾天气,作为大型城市主要污染源的汽车产品,未来将在环境保护方面受到更多的约束与限制,技术上也将有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1、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企业的兼并重组


  相比较国外汽车行业,我国汽车行业呈现小、弱、散的特点,集中度不高,造成资源配置效率较低。依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将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2013年1月22日,工信部联合发改委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对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和农业产业化共九大行业和领域的兼并重组工作提出了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文件对汽车行业做出了如下的规划:到2015年,前10家整车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90%,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汽车行业前十家企业产业集中度为87.34%,要完成2015年达到90%的目标需要企业进一步发挥规模优势,整合行业资源。文件还从四个方面对汽车行业整合提出了要求,分别是推动整车企业横向兼并重组、推动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向服务领域延伸以及支持参与全球资源整合与经营。与此前推进兼并重组的做法不同,本次的指导意见更注重依赖市场力量而不是行政干预来进行行业整合。可以预见,2013年我国汽车行业整合进程将会加快。国有四大汽车企业将成为未来兼并重组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有望获得更多的资源,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继续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也将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2013年,我国将继续大力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目前我国对小排量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均实施补贴政策,预计2013年节能车补贴政策将继续调整,新补贴的门槛将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生产企业技术升级。


  2013年,我国甲醇汽车试点工作也将进一步推进。相关研究表明,汽车选用100%的甲醇与传统动力(汽油、柴油)相比,其污染物的排放将幅减少,其中PM2.5的排放会降低80%以上。目前国际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了尝试用甲醇燃料替代汽、柴油的相关研究,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推出了相应的甲醇燃料汽车进行推广。对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来说,尽管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是一段时间内的大趋势,但在目前,利用多种节能减排手段来改进现有汽车产品,以应对石油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山西、上海甲醇汽车试点实施方案已经正式通过工信部专家组审查,这标志着国家层面的甲醇汽车试点项目正式开始实施,上下游产业都将被带动。未来经过一段时间试点磨合,甲醇汽车的规模化推广有望全面铺开。


  3、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有望出台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问题频发,机动车作为大型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也将受到更多限制。在机动车数量激增的形势下,现行环境法规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环境管理和排放控制,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已经提上日程,修订案中增加了针对机动车的召回、限行等条款。修改草案稿中提出,在交通管理方面,“城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辖区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或机动车污染排放状况,划定限制机动车行驶的区域和时段”以及“经国务院批准,城市人民政府也可……实施限制高污染排放车辆的方案”,这或将为大型城市限行、限购措施提供法律依据。而在机动车强制召回和报废方面,修改草案稿中也提出,“通过确认性调查认定排放超标属于设计、生产存在缺陷的机动车,应当由生产企业负责召回”以及“经过修理或采用排放控制技术之后,大气污染物排放仍然不符合在用机动车排放标准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注销车辆行驶证和牌照。”预计自2013年开始,相关配套政策也将陆续出台,机动车排放标准将进一步提高,此外实行限行限购城市的数量或将继续增加。


  二、主要运行指标趋势预测


  1、景气指数下滑态势有望结束


  我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自2010年开始进入下降通道,至2012年,下滑幅度明显放缓,景气指数基本企稳于100点附近。2013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企稳回升,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汽车行业有望继续回暖,景气指数持续下滑的态势可望结束。首先,汽车刚性需求带来的中长期驱动力仍然存在,为行业企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2013年预计将好于2012年。近期的PMI数据显示宏观经济已经初步企稳,未来一段时间有可能延续复苏态势,有利于汽车行业的景气升温。此外,在政策方面,汽车行业刺激政策退出的影响进一步弱化,而“十八大”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政策的推出,都将对汽车行业形成实质性利好。2013年,汽车行业将继续恢复,景气指数有望止住下滑,开始缓慢回升。


  2、产销增速或将进一步回升


  2013年,汽车行业产销将呈现平稳、温和的增长,增速有望继续回升。


  从市场方面来看,乘用车刚性需求依然存在,行业消费较为成熟,而日系下滑的阴影也在逐步散去,日系车销量近几个月来持续回升,对乘用车行业的影响正在缩小;商用车在2013年或将迎来转机,受道路建设、旅游业发展和公交升级的拉动,产销降幅预计将进一步收窄,年内存在重回正增长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货车来说,从目前的预测来看,201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将有所回升,新开工面积将出现较快增长,这将拉动货车的需求,货车大幅下滑的局面有望得到改观。


  政策方面,新型城镇化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政策的推出,都将对汽车行业形成实质性利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继续执行,将拉动小排量节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而财政鼓励商用车报废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商用车需求。尤其是我国刚刚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并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免征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新购置的公共汽(电)车的车辆购置税,依法减征或者免征公共交通车船的车船税,这将减少公交车车价10%以上的采购成本,有利于客车需求的提升,此外文件还提出“加快老旧车辆更新淘汰,提高运输能力”,这也将有效拉动客车需求。


  综合来看,预计2013年汽车产销总体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由于目前汽车产销基数已经很高,重回2009年、2010年的快速增长已无可能,2013年行业产销有望呈现平稳、温和的增长。市场、政策环境的向好,将促使2013年汽车产销增速继续小幅回升。


  3、汽车价格将继续保持稳中走低


  从原材料成本来看,2013年,预计汽车制造主要原材料(钢材、橡胶、铝等)价格将总体保持平稳,尤其是钢价,2012年以来钢材市场供给略显宽松,尽管近期钢价小幅反弹,但短期仍难改变弱势格局。此外生产企业向经销商压库的情况虽然依旧存在,但将继续减少,这也将缓解经销商采用降价促销手段去库存的压力。这两点决定了2013年汽车价格总体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随着国内汽车企业技术不断升级,新产品陆续推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下行成为趋势,但国产汽车价格经过前期连续下降,目前降幅已经有所趋缓,预计未来价格降幅不会过大,将保持稳中小幅下降的走势。


  对于进口汽车来说,2013年价格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目前进口汽车库存尽管已经止高回稳,但总体仍要高于国产汽车及行业平均水平。由图2不难看出,自2012年9月以来,进口品牌库存指数居高不下,远远超出行业总库存水平,未来去库存压力仍在,这将直接带来进口品牌汽车价格的下行压力。另外,日系车企为收复市场,不排除将采用以价换量的手段,这也将带动汽车市场价格下行。


  4、汽车出口增速将有所回落


  2012年,我国汽车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出口量首次超过百万,尽管增幅较上年有所减缓,但仍保持了20%以上的较快增长。2013年,这种平稳较快的发展趋势仍将延续。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企业在技术、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持续提升,我国汽车企业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中国汽车品牌形象也在逐步提高,这为未来的汽车出口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奠定了基础。但需要看到,尽管国内车企综合竞争力日益增强,但与发达国家汽车企业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此外人民币升值导致的成本上涨、国际贸易和技术壁垒以及来自欧美和日韩竞争对手的打压,也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也决定了出口增长不能像2011年那样,达到近50%的速度,预计2013年全年出口量增速将继续保持在20%上下。同样的,2013年进口车市场需求增速也将继续回落,增速为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