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浅析电子商务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  2011-08-04  浏览: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性阶段。其具体关系表现为:在空间上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局部实践,在时间上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阶段性探索。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区域经济是全球化的缩影,也是加入全球化的快车道。珠三角一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中国经济的试验田和发动机,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08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又给珠三角提出了新的课题。将原来小珠三角的九个城市分为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三个区域经济圈。以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通过合理的地域分工,在全区域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提高区域经济总体效益。


  电子商务体系的显著特征和优势是其整个产业供应链上的协同商务能力,以物流为基础,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务流四流合一,旨在增强整个产业价值链竞争优势,消除重复(即不增值)的活动,加强产业内协作和外部协同。近年来,我国学者纷纷为解决区域合作问题献言献策,本文以深莞惠地区为例,发现区域合作中的问题,从电子商务角度去讨论区域合作。


  一、深莞惠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三市经济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2010年城市GDP统计中,深圳市为8245亿元、东莞市是4080亿元、惠州市为1730亿元,三市GDP总量达14055亿元,占广东全省GDP总量的30.8%,历史上深惠莞三地本是一家,到70年代后期才行政划分开的。三地文化均是岭南文化。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年深圳形成特有移民文化,但三地文化交流始终没有断开:深圳、惠州、东莞三地交通便利,均属于1小时经济圈内。


  同时,深惠莞三地经济发展存在着互补的可能性,可以从比较优势出发达到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相对来说,惠州土地、淡水、海洋、旅游等资源丰富。惠州拥有相当深圳5.5倍东莞4.5倍的版图、223.6公里的海岸线和45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而深圳具有大城市、资金、技术、信息、产业、人才和制度创新的优势。深圳这些优势恰好是惠州的劣势,而惠州的优势又恰好是深圳的劣势。深惠两地的这种差异性、互补性、决定了深惠两地的经济合作可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互动,实现双赢。东莞是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这种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既可以借助深圳的资金、技术、人才和惠州的资源发展自己,又可以为深圳、惠州发展制造业提供经验。深惠莞经济这种差异性互补性,将拓宽了三地合作的新路子,成为打造珠三角东部经济圈的重要依据。


  虽然有了合作的基础和政策的支持,但深莞惠合作并非就是轻而易举的,恰恰相反,困难很多。首先城市群规划范围不明确及核心城市定位不明,国家自上而下对珠三角城市群的规划内容不尽相同,这都可能意味着不确定性,主次不分,从而加剧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无序性。同时,香港、深圳、广州三大城市及其他中小城市尚未形成结构清晰的多层


  级的城市群体系,各市工业化道路趋同。从珠三角“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来看,2007年“深莞惠”的同构系数平均值达到了0.88,“珠中江”为0.72,“广佛肇”为0.49。以国际标;隹来看,同构系数在0.5以上则被认为产业同质化程度高,极易导致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需要调整。这点在电子产品上表现的十分明显。其次观念上地方思想严重。地方政府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利益主体,主要关注的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地区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以及争夺更多更好的资源以及促成当地的要素集聚上,而忽视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许多有利于区域合作共赢的政策措施在地方利益的挤压下变形走样。再次是交通规划统筹协调不够,要素流动不畅。城市群面积偏小,人口密度过大。珠江三角洲本身腹地过于狭隘,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了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却给深莞惠带来重大机遇。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后劲;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电子商务是资源配置的新方法


  随着当代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纵向权力结构的逐步调整,传统体制下被阻隔的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逐步获得了发展空间,开展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己成为一种趋势,不少地方已经或正在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横向经济联系,这种由地方政府具体推动的地方经济横向合作,有力的改变了传统的通过地方政府间竞争达到体制创新和经济发展这一目的的制度安排,开启了扩大开放、横向合作、共谋发展之路。但当以往的商业模式受到了很多的阻扰,仅仅用行政的力量去解决它并不容易,而且深莞惠同构程度一直很高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因为发展早,传统体系已经根深蒂固,不易改变。而全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方案。


  首先,以电子商务的应用为特征的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发生了明显变化。即经济的波动性变小,稳定性增强。这有点类似与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GDP的增长率一般稳定在3%左右,失业率极低。这种情况有利于降低当经济运行出现偏差,依靠市场自行纠正的成本。而政府也可因此降低为避免经济活动过于剧烈进行政策制定的成本。电子商务的应用将加速传统经济向网络经济的过度,使网络经济特征愈加明显。


  其次,电子商务拓展的市场是自然形成的,在该领域中行政力量的干预不大,也就减少了行政地方垄断的可能,同时也能使市场扩大,把饼做大,让更多的企业吃饱,弱化地区间的矛盾,更有利于区域合作。


  再次,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的成本并不高。网络基础设施在我国一般由政府出资建设,企业使用的成本并不高,加上开展电子商务所发生的技术成本,安全成本和风险的逐步下降,电子商务应用的总体成本并不高。无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可以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由于网络的迅速扩张,信息的飞速传播,传统经济条件下的地域限制将不复存在;技术垄断也因为各行业大量DIY者的存在而打破。于是电子商务广泛应用条件下的市场更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另外,电子商务的应用还可以提高政府的效率,降低决策成本。其实这就是我国积极推广电子政务的主要原因。


  三、结束语


  深莞惠十分适合发展电子商务:第一、深莞惠地区的小企业众多,虽然缺乏品牌,但有价格优势;第二、金融危机后,倒闭了很多家,急需拓展市场,电子商务提供平台;第三,该地区的人比较开化,易接受电子商务这类的新生事物,同时物流发展很好,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目前,深圳的电子商务消费力居全国第一,中小企业数、高科技企业数外贸出口额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均排名第一,潜力巨大,并把电子商务单列出来,作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可以以深圳为排头兵,东莞惠州为基础的进行电子商务合作,这些能使深莞惠区域一体化的路走的更好。